一
戚继光正领着沈四维、戚芳菲、陈子平等人抄写军规条文。小福在一旁磨墨、裁纸。
戚芳菲已抄得腕子疼、手指发麻了,一听说军规条令人手一册,她大叫一声“天哪”,我们得抄到猴年马月呀?
不用人手一册,戚继光说,一个队一册就行了,很多士兵不认字,抄那么多份也没用。
沈四维提议,可以让他们背诵下来。
戚继光正是这个主意,对呀。不认字没关系,背嘛,人人都得背下来,与人手一册异曲同工。
这时门上有人来报,说谭大人到了。戚继光忙出去迎接。
进了客厅,沈四维等起立问候。谭纶看了一眼他们抄的军规,说,抄军规条令?好啊,这才叫训练有素的军队。
见沈四维、戚芳菲他们收拾纸、笔要走开,谭纶说,忙你们的,没有要回避的事。
戚继光说,既如此,你们就在这儿抄好了。
上了茶后,谭纶告诉他,胡公从杭州捎来口信,让他俩抽空去一次杭州。
戚继光猜不出有什么紧急公事。
反正戚继光本来也要去当面报告一下招收、训练义乌兵的事,胡公也很关心。谭纶说这正是个机会呀。
戚继光点点头,造兵船的款子还缺四万两呢,也得请胡公催一催兵部。
谭纶这才向他透露,戚继光的防区可能有变化,他估计,这次胡公找他去,主要说这事。
防区怎么变,戚继光并不介意,怎么变都无所谓,让他抗倭就行。
其实谭纶已经知道了,他由宁波、绍兴、台州参将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
怎么改,只要台州在他防区,他还是得主防台州,驻防地也不会迁离新河。台州是金华、严州的大门,在戚继光看来,篱藩既固,堂奥自安。
戚继光问谭纶,想什么时候起程?
谭纶说,明天吧,行不行?
戚继光说,好。
这时戚继美从外面进来,对谭纶行过礼,把一封信交给戚继光,信是从山西捎来的。
山西?戚继光眼一亮,马上想到,一定是俞大猷的信!
他拆开信先看落款,果然是他。
谭纶也很欣慰,能写信来,看来境遇不错。
戚继光仔细地看过,把信递给谭纶,说,代问你好呢。谭纶看着信,很感动,原来俞大猷在信上说,他在浙江,只交结了两个好人,谭纶和戚继光。
谭纶摇摇头,自知比不了戚继光。锦衣卫派人来锁拿他,戚继光还敢去给他把酒饯行,得有多大的勇气呀!更不要说后来又派儿子去京中疏通了。
从俞大猷信里得知,大同巡抚李文进慧眼识人,成了俞大猷的贵人!俞大猷也不辜负李文进的提携,造兵车百辆,从而大破鞑靼兵,又立功了。
谭纶慨叹道,倘当初杀了他,不是太可惜了吗?朝廷应有个反省。
谁会反省?皇上吗?错杀了张经、李天宠,也没见皇上有半句罪己之言。俞大猷不过是命运不错,偶然逃离地狱而已。戚继光认定他是个良将,迟早会开复起用的,他这人,会打仗,可惜不会做官!
谭纶哈哈笑起来,你倒会做官?人家胡宗宪为了保荐你,替你送礼,你可能时至今日,也没到胡总督面前去道一声谢吧?
戚继光说他张不开口。送礼行贿,本来是不光彩的事,你把这事当成好事去谢他,不等于骂人家吗?
谭纶大笑,他这话就更呆了!戚继光这人呀,若是碰上爱才如渴的上司,在人家羽翼下,他能干一番惊天伟业;若碰上小人,就很难恭维他了。
二
戚娴和肖隆的小帆船还在海上漂泊着。两人已经饥渴了两天,一点力气都没有了。他们都躺在舱中,由于缺水,嘴唇干裂、出血,疲惫不堪。
戚娴从舱里摸起锡制小扁瓶,拧开盖往嘴里倒,却一滴水也没有,最后的救命水也一滴不剩了。她绝望地扔下扁瓶,喃喃地问肖隆,我们还能活着漂回大陆吗?
肖隆的嗓子沙哑得快说不出话了,劝她别灰心,一定能。
戚娴觉得一点气力都没有了,怕是活不到那时候了。
肖隆鼓励她别泄气,上苍不会不管咱们的。
戚娴眼前出现旋转光影,陈子平在光影中旋转。戚娴忽然问,肖隆,你想知道那金钗的来历吗?
肖隆劝她,口渴,就别多说话了。
戚娴却很想表白,她得告诉肖隆。送她金钗的人叫陈子平,是个百户,是她哥哥的侍从。
肖隆早已隐约猜到,金钗是定情物。
戚娴说,也算吧。可现在,金钗没了,缘分尽了……
她为什么说这个?肖隆安慰她,不会的,人的感情哪会因为信物掉到海里就断了呢!
戚娴凄楚地说,你不懂……
肖隆看见,戚娴眼角淌出泪来。
肖隆劝她别难过……
戚娴喃喃地说,我快死了,我活不到上岸了……
肖隆说一定能,让她别往窄处想。
戚娴忽然说,你能抱抱我吗?
肖隆很惶惑,这……
戚娴说,那天在荒岛上,我冷,你不抱过我了吗?
肖隆想说,可那是特殊情况,为了给她取暖哪……
戚娴深情地注视着他,在戚娴心目中,自己只能属于肖隆了。裸露的身体,头一次被一个男人看了,这男人就是肖隆,那时她心里就打算过,无论如何,她就是肖隆的人了。现在她意识到自己快死了,才对他说这话。
肖隆很是惶恐,自己是何等样人,哪敢这么想……
戚娴陷入半昏迷中,仍在说:抱抱我……
肖隆只好把她的头放到自己腿上。
戚娴又叫,渴,渴死了。
肖隆让她想想酸梅果……
戚娴不管想什么酸东西,梅子呀、酸枣啊,都没用。舌头底下再也没有一滴水沁出了,她渴得嗓子里冒火,她忍不住都想喝一口海水了。她真的伸手去船舷外掬苦咸的海水了。
肖隆抓回她的手,叫她千万别喝,越喝越渴,喝下咸海水,那就非死不可了。
戚娴又闭着眼喊,渴呀……
肖隆从怀里掏出一个同样的锡制小扁瓶,晃一晃,还有一点水响。这是他省下来没敢全部喝光的。
他扶起戚娴的头,把锡瓶凑到她唇边,滴了几滴水,戚娴惊喜地吞咽着,水,你还有水?
这是肖隆忍着饥渴省下来的,他说,有,你喝吧。
戚娴坐起来,接过锡瓶,一口气喝干了小瓶里的水,把最后几滴也倒个干净。
肖隆做着艰难的吞咽动作,强忍着干渴,不去看戚娴饮水。
她暂时安静了,拍打着肖隆的手,笑了笑,问他喝得怎么这么省?
肖隆又退回到船尾,他实在渴得不行了,背对着戚娴,解开裤子,往锡瓶里尿了很可怜的几滴尿。
戚娴听见声音,一扭头,明白了他在干什么。随后她看见肖隆对着锡瓶嘴把自己的尿喝了下去。
百感交集的戚娴哭了,觉得自己对不起他。在灾难面前,一滴水可见情意呀。可以说,她的命赖他得以重生。
又过了一天,小船漂流到前所海域。
戚娴在昏昏沉沉中忽听肖隆叫她,戚娴,醒醒,咱们快到家了。
不知哪来的气力,一听这话,戚娴睁开眼,马上坐起来。顺着肖隆手指的方向,前边是一片朦胧的海岸,像是巨大的逆戟鲸的脊背浮沉在洋面上。再过一会儿,已看出了岸边烽火台和城墙的轮廓。
戚娴满眼是泪,又一次忘情地抱住肖隆大哭。
肖隆像哄孩子一样哄着她,别哭,留点劲,还得上岸走路呢。
戚娴兴奋地说,我没事,我浑身有的是劲。
肖隆调整了一下帆索,使船正对着陆地方向行驶。
但她很快发现,肖隆的表情木然,与她的狂喜截然不同。他呆呆地低头看着船尾翻卷的浪花,不知在想什么。
戚娴感到迷茫不解,你怎么了?到家了,你好像反倒不高兴了。
肖隆避开她的眼睛,支吾着说,没有啊!
他骗不过戚娴的眼睛。戚娴再三追问,你到底怎么了?
肖隆喟然一声长叹,上了岸他又有什么盼头?家毁了,人亡了,他带着一身贼气回来了,他愧对祖宗啊,他怎么有脸上岸?倒不如死在海上干净。
这回轮到戚娴安慰他了。他从贼,那不是他的过错,他也是被掠去的、被逼的,况且他没有泯灭良心,没有干丧尽天良的坏事呀!
肖隆不想听她的安慰。他什么都懂,只是自己无法原谅自己。他已决定,他把戚娴送回来,这是老天爷给他一次悔过的机会,他下地狱的时候,就能少受点惩罚了。
戚娴制止他,你说些什么呀!快别胡思乱想了!
肖隆像自语地说,我把你送上岸,我一定能……
三
莽苍苍的天台山卧于地平线上,层层叠叠,一山比一山高,真如铺向九天的天台。
戚继光、谭纶带着从人骑马去杭州,正经过天台山下。
谭纶灵机一动,向戚继光提议,反正我们也不急,何不去游一回天台山?也算忙里偷闲。
戚继光也正有此念。他不知多少次往返杭州,天台山是必经之路,却没有机会一瞻风采。
沈四维首先响应,她早就听说天台山了,也算得上是佛教名山了。听说是佛教天台宗的发源地呢,不可不观光其胜。
戚继光说,既然谭公提议,咱们就上天台山观一次光。
上山二十多里路,他们商定,今天可不必急于上山,不妨借住于山下的国清寺,就冲柳公权那“大中国清之寺”的题匾,就值得一看。
谭纶也同意先游国清寺。
戚继光便让陈子平带人去打前站,号几间僧房。陈子平带了两个人策马前行了。
一到国清寺山门前,“大中国清之寺”的泥金大匾在石牌坊上十分醒目。几个人下马仰观。
方丈慧法大师早随陈子平迎出来,对戚继光、谭纶施礼:不知二位大官人来随喜,有失远迎。
戚继光施礼道,禅师不必客气,我们也是临时决定来瞻仰宝刹,给禅师添麻烦了。
谭纶问慧法大师,这座庙好像是隋代建的吧?
慧法大师说,一开始是。屡建屡毁,现在这座寺,是本朝开国后重建的。
戚继光请教慧法大师,有一种说法,说隋开皇中,天台宗创始人智剀创建此寺,是吗?
慧法大师说是。但刚奠基,他就圆寂了,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承其遗愿建成,初名天台寺,智剀曾说过,北周、北齐、陈三国成一,有大势力能为此寺,寺若成,国即清,当呼为国清寺。所以隋大业元年赐额国清寺了。
谭纶又问,柳公权是什么时候题的寺名?
慧法大师答,那是唐大中五年,在庙毁了重建时请柳公权题的。
早晨,天光未爽,一片浓雾锁着宛如天梯的天台山脉。
一行人都拄着一根竹竿沿着窄小陡峭的山路向上攀登,不一会儿,浓雾转成了霏霏细雨,每个人身上都淋湿了,沈四维冷得发抖。
戚继光雅兴甚浓,边走边吟诗:
乱后遗黎始卜家,春深相与事桑麻。
绿云万顷无闲地,浪说河阳一县花。
谭纶拍手称赞:好诗!
沈四维对戚继光埋怨道,还有闲情逸致作诗?好冷啊!你怎么听信野僧这样荒唐之言?人死了,火化,烧的不过是臭皮囊,怎么会异香扑鼻?
原来国清寺方丈慧法大师无意中透露,本寺有一位年过八旬的挂锡老僧,日前算定日子,说他将要在明天圆寂,叫僧众到天台山顶峰华顶去火化他,届时会有异香绕天台。
人可预知生死,到如此准确程度吗?戚继光来了兴趣,就约同样好奇的谭纶起早前往。哪承想会遇雨!
戚继光叫沈四维别后悔,登高望远也好,上哪儿找这样的机会?你看人家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