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戚继光
14026600000031

第31章

严世蕃已知道女刺客逃跑的消息,怕父亲上火,就安慰他,一个小女子,不足虑,跑就跑了吧。

严嵩感到窝囊,一盘好棋刚摆好,就黄局了!真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呀。他怪自己,怎么就忽略了井底那个暗道了呢?

严世蕃也觉得这小女子不得了。她居然有办法把看着她的人变成同谋!这一来,用她除蓝妖道的事只能作罢了?

也只能这样。严嵩也明白,扳倒妖道也不是件易事。他得了画,显得很友好,那天拟祭白鹿的“青词”,平心而论,本来徐阶的比严嵩的强,蓝道行却一口咬定,说严嵩的好,接天地之气,皇上就真听他的,赏给了他一个双俸。

严世蕃替父亲高兴,不在乎几斗米俸禄,重要的是荣誉,大明开国以来,能像他获如此殊荣的不多见哪。

严嵩也有隐忧。佼佼者易折呀。人在高位,尊崇与风险同在。不见得是好事。开国的宰相李善长、胡惟庸又怎么样?功勋卓著,还不是难逃灭门的下场!

严世蕃问父亲,想过急流勇退吗?

怎么不想?善始善终谁不渴求?严嵩都七十五岁了,执政多年,也树了不少政敌,他几次想告老还乡,可终究不放心。

严世蕃明白,父亲怕退隐后有人陷害他,挖他祖坟。这种事历史上并不鲜见。

严嵩怎能不恐惧?墙倒众人推呀,所以他虽到了耄耋之年,也必须撑着,什么时候皇上赶他回家,那就没办法了。好在,儿子羽翼已丰,他的后顾之忧还能少些。

此时的沈四维和小福正藏在京郊一片山林中。

沈四维和小福席地而坐,他们香甜地吃着薄饼卷熏肉,是从山下一个小镇上买来的。

小福兴奋地说:“从今往后,我可就跟着姐姐了,你不会嫌弃我吧?”

沈四维说:“你还怕我甩了你呀?”

小福说:“我给你当仆人,天天给你跑腿、打洗脚水……”

沈四维扑哧一声笑了:“一个男子汉,就这么点出息呀?你天生有当奴才的瘾哪?”

小福说:“那我也不会干别的呀!”

沈四维对他说:“等安定了,教你读书、写字,教你十八般武艺,一个男人,得当一个青史留名的大丈夫啊。”

小福连说:“不行,我可不行。”

沈四维说:“若这么没出息,可不要你了。”

小福这才说:“我答应还不行吗?”

胡宗宪履任以来,第一次在浙江巡抚衙门升堂议事,专门议抗倭事。俞大猷、卢镗、唐尧臣、汤克宽和谭纶等一干文武官员都在。连宋朝举也在座。“正大光明”匾在他身后高悬。

胡宗宪很有一副“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他环顾左右,说在座的都是吃皇家钱粮的,得为百姓消灾才行。现在倭寇猖獗到如此地步,再不痛歼,浙江百姓将无法安身立命了。

说到具体抗倭办法,他表示谦虚,问各位有何高见?

俞大猷首先开腔。他没有就事论事,大谈朝廷应秉公奖罚,王江泾大败倭寇,主将却杀头,寒了将士之心。连汤克宽也罢了官,入了狱,好歹后来又复了职,伤人心啊!

众人皆面面相觑,不敢应声,连谭纶都觉得话说得不合时宜。

汤克宽吓破胆了,忙表态,说都是皇恩浩荡啊。

是说抓了他“皇恩浩荡”,还是放了他、官复原职“皇恩浩荡”?恐怕都很荒谬。谭纶憋不住想乐。

胡宗宪怕这话传到赵文华耳朵里惹事,就说,张经和李天宠所犯之罪,另有衷曲,与抗倭无关,这话不要再提了。

说起战事,汤克宽认为,倭寇善水战,朱纨、王忬之后,不该把战船都遣散了,我们只靠卫所防御,而不能出击,只能东堵西截,疲于奔命。

唐尧臣提出了卫所欠饷多的问题,逃亡兵丁过半,无战斗力,又多扰民,应当加以整饬。

胡宗宪觉得大家说得都对,但都是从长计议的居多,现在,当务之急是保浙省平安,不再到处举狼烟。希望诸位忠于职守,宋朝举重新起用,当了盐运副使,对家乡有利,上任后,即资助五千两兵饷,令人欣慰。

宋朝举忙说,应该的、应该的。

卢镗知调狼土兵、漕卒的上谕已下,就关心客兵什么时候到达?

胡宗宪说,两广、湖广客兵正在来浙路上,他已再次上奏议给朝廷,相信不久也会加派良将前来助剿,各位切勿松懈。

至于保举了谁、调谁,他暂时秘而不宣,只有谭纶心中有数。

俞大猷的话总是那么尖刻,客兵军纪败坏,叫人头疼,浙江百姓说,倭为梳,兵为篦,官兵比倭寇刮得还狠。

卢镗证实,民间是有这说法。

俞大猷忽然说,有一件事,他很纳闷,这次倭寇大肆入侵,全是选择防守兵力薄弱处下手,我们的武备他们何以了如指掌?

宋朝举插了一句,倭寇久扰我省,哪有不知道的?

胡宗宪想起在京时戚继光的一番言论,就说不排除有内奸,注意防范就是了。

俞大猷还记得朱纨巡抚为何获罪,他就因为说有的豪门大户给倭寇当内奸,而得罪了权贵,才必置他于死地。

宋朝举却攻击朱纨剿倭不力,故意耸人听闻,推卸罪责。

俞大猷说,怕不是这样吧?他在上疏中说,去外盗易,去中国盗难,去中国群盗易,去中国衣冠盗难。一针见血。

汤克宽问衣冠盗是指什么?

俞大猷冷笑,当然是指那些衣冠楚楚却勾结倭寇的人了。

胡宗宪又一次折中,如查出衣冠盗,当然要严办,也不能捕风捉影。

天高云淡,云影在水中流淌。大运河上,一条客货混载的帆船向南行驶着。

站在船舷边,小福问沈四维,咱们去哪呀?

沈四维已告诉他几遍了,去山东。

说这话时,沈四维眼里就充满了憧憬和期待,眸子亮晶晶的。

小福不知道为什么去山东,她的原籍在福建啊!他觉得沈四维很特别,一提山东,她眼睛里就带笑,他就猜,山东一定有她最想见的人。

沈四维笑道,你倒挺会察言观色!

小福又说,姐姐,那个谜,你还一直没告诉我呀!你不是答应,出了京城就说吗?

沈四维望着两岸向船后倒去的田野和村庄,娓娓道来,给他讲了个故事。

小福望着倒映在运河水中的朵朵云影,注意地听着。

从前,有一个抗倭英雄,是江南兼浙江总督。他带兵打了胜仗,朝廷本来应当奖赏他,可因为他为人正直,不肯巴结权贵,又与权贵意见不合,于是奸臣就在皇上面前诬陷他“通敌”、“残害百姓”、“为害乡里”,结果把他逮到京师杀了。

小福恨恨地说,这奸臣也太坏了!

沈四维说这位被杀大臣,有一个女儿,她冒死进京,为亲人收尸。后来,她为报父仇,去刺杀她的仇人、奸臣,替父报仇!

小福问,杀了那奸臣吗?

沈四维摇摇头,她自己反倒落入奸臣之手。

小福忽然明白了,姐姐,你就是为父报仇的人,奸臣就是严……

沈四维用手挡住了小福的嘴,让他别说出来。

小福很后悔,早知道是他,我帮你宰了他呀!

沈四维说不急,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小福很不解,那,严嵩怎么不杀她,还好吃好喝地供着她呀?

沈四维说,严嵩想利用她扳倒政敌。

小福不明白啥叫政敌,沈四维说将来他就懂了。

几乎同时,驿路上一匹快马扬尘狂奔,兵部信使伏鞍加鞭,也是奔往山东去见戚继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