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戚继光
14026600000052

第52章

看了一会儿藤牌阵,胡宗宪赞道,真是热火朝天哪。这帮绍兴兵怎么样?

戚继光说,比曹天佑的兵好些,毕竟也是五十步笑百步,多数是兵痞、油滑之徒,刁习难改,不过训练一下总比懒散强。虽不敢大张旗鼓,他还是悄悄招了些台州兵,不敢声张,怕给胡宗宪惹麻烦。

胡宗宪说,那就好,我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上头问,我可是装傻,一问三不知。

几个人都笑。

台州巾子山下有一座龙兴寺,是为了庆贺唐中宗李显复位而建,这是台州有名的“官寺”。

山门是一座二柱冲天式白色石雕牌坊,正中有“神龙古刹”四个大字。过了山门,右侧大照壁上有明代董其昌题写的“法性真如”四字,左边就是第一重殿天王殿,大殿额坊上悬挂着龙兴寺匾。

一顶大轿在山门外停下,长老和知客僧一干僧众早得到消息,都到山门外迎接。宋朝举下了轿,长老、知客僧都出了山门迎接。

长老说,恭迎大施主宋大人赐香!

他们引导着宋朝举穿过汉白玉莲池,徐步上了月台,来到悦耳梵呗的大雄宝殿。

宋朝举上了香,跪在蒲团上,拜过三尊铜铸横三世佛后,递上一个黄绢包,打开,是十锭银子,长老作揖说,谢谢大施主慷慨布施。

宋朝举说,我是老香客了,长老这样陪着于心不安,不如让我自己随喜。

恭敬不如从命,长老说也好,那就请自便。回头请赏光,留下吃顿斋饭再走。

宋朝举也说不必了,衙门公事繁冗,改日再来叨扰。

宋朝举又一指跟在身边的人说,这是他的二管家,叫牛三省,他平时住在别院这边,我在这边不是有些田产吗?我不能常从杭州、宁波过来,就托牛三省代我常来进香,还请长老行方便。

知客僧道,宋大人太客气了,本寺没少得大人施舍,到本寺来上香,是高看本寺呀!

长老与知客僧走后,宋朝举只带着牛三省,开始观览大雄宝殿东西两侧的铜塑十六罗汉。说来也怪,其他寺院都是十八罗汉,只有龙兴寺是十六罗汉,少了嘎沙鸦巴(降龙)尊者和纳在密答喇(伏虎)尊者。

当他绕到十六罗汉中“无忧禅定尊者”跟前时,小声对牛三省说,你记住,这一尊叫“无忧禅定尊者”,说罢,装着观看,趁跟前无人,把一封信塞到罗汉屁股后头。

他又悄声嘱托牛三省,取信也是这尊佛后,有没有信,都必须天天来。要像礼佛上香做功课一样准时。

牛三省点头。但牛三省不可能知道,他担负的使命是什么。更猜不到,无忧禅定尊者竟成了他与倭寇通消息的“交通站”。阿罗汉本是小乘佛教徒修行可能达到四种果位中的最高级别,修到阿罗汉果,就永远不会投胎转世,摆脱了“生死轮回”的苦难,罗汉虽与佛之间还有不可逾越的等级阻隔,但他们享有其他诸神所没有的待遇,可以侍立在佛祖两厢。这是因为释迦牟尼在涅槃前,嘱咐了十六位大阿罗汉,让他们不要涅槃,常驻世间为众生培福德。如阿罗汉有灵,他被宋朝举如此恶意利用,他们会不会大哭?

宋朝举在无忧禅定尊者屁股后藏匿密信几个时辰后,傍晚时分,一个陌生人闪进大雄宝殿,看看四周没有香客,溜到“无忧禅定尊者”跟前,从屁股后头取走了那封信。

这封信很快漂洋过海,直送岑港王直匪巢。

一条小焦艇靠岸,一个探子跑步来到王直的议事厅,把那封密信交给王直,老船主,这是刚从龙兴寺取回来的。

王直打开那封信,看过,交给毛海峰,说,皇上下旨,限期让他们攻下岑港呢。

毛海峰不当回事,岑港在茫茫海上,工事又牢,咱们以逸待劳就行。

王直也觉得官军徒劳。他决定调动肥前各倭酋,带兵分头出击,骚扰他们,叫他们首尾不能相顾,让胡宗宪、戚继光无法集中兵力陈兵岑港。

台州府城的西大街和紫阳街一样热闹,只是街短些。

这条街商贾云集、行人如织,整日里市声聒噪。

沈四维和戚芳菲走在路上,忽见对面街旁挂着一串铜鱼的中药铺前,有一群人围着看什么,她们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太太倒在地上,人事不省,像是中暑或是中风。这老太太正是王直的母亲。

戚芳菲对周围的人说,你们怎么见死不救啊?

有人说,谁敢救?万一赖上呢?

沈四维走过去,跪下,试试鼻孔,对戚芳菲说,还有气,可能是天热中暑了。来,咱把她抬到阴凉处,我去弄药。

二人把老太太抬到树荫下,戚芳菲给她扇凉风。

沈四维发现前面有一家药铺,就跑了进去。不一会儿带着一个白发苍苍的坐堂郎中出来。

老郎中号了号老太太的脉说,脉息还好,是中暑了,吃了霍香正气丹就会好。

他从小葫芦里倒出些小粒丹,戚芳菲到身后绸缎庄里讨了一碗水,给老太太灌下药去。

老郎中说,没事,这么大岁数了,天这么热,你们当晚辈的也太不上心了,哪能让她出来?

戚芳菲想解释,我们和她根本……

沈四维拉了戚芳菲一下,不让她说下去,都是陌路相逢,无须解释。

这时,西街尽头的瓮城门开了,戚继光视察后坐轿出来。陈子平带亲兵骑马跟在后头。

沈四维从怀里拿出些铜钱给了老郎中,不成敬意,请笑纳。

老郎中嘱咐她们,快雇个车把老太太送回家去吧。

沈四维说,哎,谢谢了。

老郎中回药铺去了。这时老太太缓过来,睁开了眼,想坐起来,力不从心,她说了一句,好晕啊,怎么天旋地转呢?

一个看热闹的人说,你这老太太,你得感谢这两个姑娘啊,方才你晕倒路边,是她们救了你。

老太太向沈四维和戚芳菲点点头,说,你们是积阴德的人啊。

戚芳菲刚说“我去雇车”,忽见一乘大轿过来,她认出是戚继光的轿就奔过去,沈四维想拦她,叫了声,芳菲,别……可已来不及阻拦了。

戚芳菲已跑到轿跟前了,双臂一伸,轿子立时停下,戚继光探出头来斥责她,你这丫头,随便拦轿,成何体统?

戚芳菲说,有个老太太中暑了,人是救过来了,还很虚弱,想用爹的轿子抬回去。

不等戚继光表态,陈子平先封门。他下马道,胡闹,这怎么行?三品参将的官轿随便让一个病老太太坐?

戚芳菲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又不能把官运坐丢了。爹不是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吗?

戚继光已走下轿来,笑说看在我女儿一片仁慈之心上,快把老太太抬上来吧。

戚芳菲抱住戚继光的胳膊说,爹你真好!

在老太太被抬上官轿时,西街一下子轰动了,人越聚越多,议论纷纷,“这是什么官呀?把自己的轿让给一个不相识的老太太?”“也不怕晦气?”“这是参将戚大人的轿。”“那两个姑娘是谁?怎么敢去拦轿?”“不像是老太太的亲人,兴许是戚大人的家人吧?不然谁敢拦官轿?那不是找打吗?”

在议论声中,大轿抬着老太太向前走,戚继光和沈四维、戚芳菲步行跟在轿旁,有说有笑。

陈子平牵马跟上来,问,把老太太往哪送啊?

沈四维问过老太太了,她说的地方属于涂下桥镇管辖,离台州远着呢,至少有四五十里路。她怕一折腾,老太太在路上病大发了。

戚继光明白她的意思,就发话,先抬咱家去吧,等她完全好了再叫她家人来接。

沈四维看了戚继光一眼,为他的怜贫惜老而高兴。

老太太失踪,可急坏了她的儿媳妇。天已黄昏,王直妻子咳嗽连声地从山林房里出来,拄着一根棍子,蹒跚地走出篱笆院,她也病着。她向远处张望,一脸焦急神色。她再也想不到,老太太会病在城里,找又不知上哪去找。

王直老母已经能坐起来喝稀饭了,不但沈四维和戚芳菲在,连戚娴、吴春柳也围在跟前。

王直老母放下粥碗,连连给她们拱手道谢,谢谢你们救了老妇一命。瞧你们这些水灵灵的姑娘,个个赛天仙,心也善良,我真遇上好人了,若不,还不得死在大街上啊?

吴春柳说,你老这么大岁数了,出门得有人陪着啊,家人也真放心。

王直老母说,唉,家里除了我,只有一个儿媳妇,前几天病了,我这是进台州城给她抓药来了。药还没等抓,我差点见阎王去了。儿媳妇在家不知急成什么样呢。

戚娴问她家住哪里,戚芳菲也让她说出地址,明天好送她回去。

王直老母说,在涂下桥乡下,山里边,挺远的,怎好麻烦你们呢。

沈四维叫她放心,好好养着,病好了就送她回去。

这时戚继光和王夫人进来,戚继光问,老大娘可好些?

王直老母说,好多了,多亏这位大官人了,我是何等样人,敢坐大官人的轿子,真是折杀我了。

戚芳菲说,你坐过这轿,沾了福气,说不定将来能封一品诰命夫人呢。

王直老母咧嘴傻笑,那不是白日做梦吗?这辈子能得好死,就烧高香了。

此言一出,众人都觉意外,沈四维看了戚继光一眼。

戚继光说了句“你先歇着吧”,走了出去。

浙江巡抚衙门又是戒备森严,这当然因为赵文华光临的缘故。

胡宗宪正在召开军事会议。赵文华高踞上座。都督同知、浙江总兵兼辖苏松诸府的俞大猷、刚刚提升的江浙总兵卢镗、副总兵汤克宽、参将戚继光、台州知府谭纶、浙江按察使王本固等几十位文武大员在座。

胡宗宪是部署攻打倭寇巢穴岑港事宜,明白宣示,皇上的旨意诸位都明白了,岑港必须拿下。

赵文华加重语气强调,而且是限期,不得超过两个月。他暂时不敢再提“祭海神退倭寇”了。

俞大猷表示不同看法,其实,倭寇占据岑港已多时,距大陆甚远,打岑港要漂洋过海,费时费力,得不偿失。

戚继光见解相同,马上附和道,俞总兵所言极是。我们的战船有限,不如机动地歼灭倭寇有生力量,其巢穴也就不足虑了。

卢镗也不无忧虑,打岑港固然好,如倾浙江之兵围攻海岛,各府县、卫所必空虚,如倭寇乘虚而入,可就失算了。

赵文华一听就火了,谁让你们讨论打岑港得失利弊的?他猛一拍桌子吼道,这是抗旨!胡巡抚今天召集你们来,是下达军令,不是听你们讨论打不打岑港的。

众将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敢再多言。

胡宗宪也怪这些人不识时务,他虽不像赵文华那样疾言厉色,言语中也无讨论回旋余地,他站起来说,就这样吧,各将都回去准备,秣马厉兵,准备出海一战。

众将只得起立领命。

赵文华先走,众将才陆续告退。胡宗宪把戚继光、王本固单独留下。

戚继光和王本固便站下,三人站在台阶上说话。

胡宗宪不忘两手。武力当然能克敌制胜,可谋略有时更胜一筹,他提醒二位,记得他计杀陈东、麻叶的事吗?

王本固当然不会忘,那是一步高棋,瓦解分化了倭寇,兵不血刃。

戚继光也听说过,那时倭寇好猖狂,围桐乡日久,无法破敌。幸而胡宗宪使用离间计,先诱降了徐海,再叫他捆来同伙陈东、麻叶,一网打尽,桐乡之围,不解自解。胡宗宪随后带兵一鼓作气端掉了乍浦倭寇老巢,斩杀两千余倭寇。

戚继光明白,胡宗宪重提此事,肯定想要故伎重演。

王本固并不反对,如有机会,当然好,一本万利。

据线人报告,王直与倭寇贼酋间也不和,如能分化他们,诱降王某人,也是省兵力、省兵饷之举,胡宗宪认为,未尝不可剿抚兼用。

戚继光怕他“先抚后剿”,就说当今贼势猖獗,倭寇不会轻易就抚,必痛剿后方可谈抚,剿抚并用剿为重,剿为先,倭寇不到山穷水尽时,岂会轻易低头?

胡宗宪叫他们思谋对策,看有无空子可钻,有机会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