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戚继光
14026600000061

第61章

胡宗宪匆匆忙忙赶到赵文华府时,管家早在大门上迎接呢,寒暄几句,立即把他引入后进院子一间厅堂,已摆好了酒席,见他进来,赵文华笑吟吟迎上来说,我还不知汝真兄回了杭州。前些日子,你不一直坐镇台州调度抗倭吗?

怎么又摆酒,且又是请他一个人?这有点不寻常啊。

胡宗宪回答,也刚回来。明天要给赵大人送行啊,官员齐聚,我是领头的,得张罗呀。

赵文华说,来,坐过来,略备水酒一壶,你我小酌,也算告别。

胡宗宪很过意不去,这不是反客为主了吗?实在不敢当。

赵文华做出超凡脱俗的样子说,这些繁文缛节其实可以省去,我向来不拘这些形式。

胡宗宪说,都知道赵大人重实绩、不尚虚名,可这都是下属和浙江百姓的一片心哪。他们双方都指的是送万民伞的事,却又不明说。胡宗宪说,为官一任,你走时不送,好像你在这里不得人心似的,从面子上也要过得去呀。

赵文华显得很有些被逼无奈的样子,说,都是你,让我没办法,只得顺水推舟。我知道你一直在张罗这些事,承情了。

反正恭维人不会找骂。胡宗宪进一步说,这并非多余,这是与他的政声清誉相匹配的。

赵文华亲自给胡宗宪斟酒,他说,离了官场,私下里你我是至交,还客气什么!

赵文华和胡宗宪碰了杯,忽然问,听说你最近得了一件好石头?是宋代皇家珍品?

由于意外,胡宗宪手抖了一下,酒都洒出来了。他怔了半天才回过神来,难道赵文华有耳报神吗?这么机密的事,居然也没瞒过赵文华的耳目。现在,撒谎是没意义了,只得实说,又随机应变地说,他正要来禀报呢。

赵文华肚子里暗笑,尽拣好听的说!我不打上门来,你肯割肉?

胡宗宪表白,田黄石印不是他得的,是戚继光,也并非是他的,他的一个干女儿,偶尔救了一个老妪,那乡下老妪无以为谢,拿了这块石头酬谢她。

赵文华故意问他,亲眼见了这石头没有?

胡宗宪说,见了。那天是戚继光和谭纶拿了那石头,一起到我那去的。

赵文华问,确实是价值连城的美玉吗?

胡宗宪说得很有分寸,说他不太懂,谭纶比他明白些,他推测可能是宋代宫中物。

赵文华又问,不是说,是康王的吗?又和泥马渡康王扯上了?

连这也知道?胡宗宪又暗暗吃惊。他告诉赵文华,有这说法,那都是依据传说臆断而已。

赵文华关心的是这东西在谁手上,胡宗宪说还给戚继光了。

赵文华像被蜂子蜇了一下,你怎么还给他了?

胡宗宪便把诱捕倭寇首领的计策说了,这石头可能引出倭酋呢,他们正想用它当钓饵。

赵文华不明白,这又是怎么回事?田黄石印怎么就能当诱饵呢?

胡宗宪道,这石头主人,那个老妪,很可能是倭酋的亲属,想用她招降匪首,分化瓦解倭寇。

分化瓦解倭寇,赵文华显然对这不感兴趣,他索性向胡宗宪摊牌:你们怎么对付倭寇,这我不问。但这宝物,必得交上来。我可以带回京城,找金石名家鉴定一番,倘是宋朝宫中御宝,那谁也没资格占有,这你应当明白。

又拿皇上压人了,惯用的一套伎俩。胡宗宪心知肚明,反感,却又不能表现出来。

赵文华进一步挑明,那就只能上缴皇上,如果是一般宝物,那就还给你们。他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嘴脸,更叫胡宗宪不快,还不如说你自己想要呢。

胡宗宪只能顺着他说,明白。我和戚继光早就计议过了,这宝物我们怎敢据为己有?都商量好了,待办完招降大事,就呈交给赵大人,由赵大人奏献皇上。

总算放心了,赵文华露出了笑容,问什么时候拿来让他开开眼啊?

前提是不能坏了大事。胡宗宪说现在不行,那老妪随时可能索要这件东西,别弄巧成拙。等诱捕倭酋完毕,会派人专程将它送到北京府上。

赵文华虽说不太愉快,可也没法再逼胡宗宪,只得说,这样就好,别让戚继光有非分之想,他保存国宝,非但不是福,反会招祸的。

胡宗宪心里暗骂,巧取豪夺,还要吓唬别人。他嘴上却说,戚继光是何等聪明之人,会不明白这道理?

王直妻正在厨间煮饭,忽听外面有人叫,有人吗?

王直妻探头一望,神情立刻紧张起来,原来是沈四维和戚芳菲牵马站在篱笆门外。王直妻心想,怕不是好事。忙叫里屋的老婆婆,娘,你快看,那两个姑娘又来了!

王直老母问,谁呀?

王直妻说,还有谁?你送石头的人呗。不是什么好兆头。

王直老母走出来,人家又没带衙役捕快来,会有什么恶意?担心什么。

王直老母迎到院外,拉开篱笆门,说,哟,没想到是你们俩,这么快又来了,快请进。

沈四维把马交给戚芳菲,拴好,一进屋,她立刻注意到打好的几个箱子。

沈四维问,怎么,要搬家吗?

王直妻掩饰地说,往哪搬哪?天气湿热,箱子里的衣物都发霉了,正打算晒一晒。

晒一晒装箱子干嘛?这显然不能自圆其说。沈四维把带来的腊肉、点心放下,说,这是她们的一点心意。

王直妻忙说,太谢谢了,让姑娘破费了,饭快好了,先歇会儿,马上开饭。

沈四维、戚芳菲便来到院里,坐在丝瓜棚下小石桌旁,王直老母给她俩泡茶、上了水果,也坐在小板凳上与她们聊天。

王直老母试探地问,你们这次是来……

没想到,沈四维她俩竟是专程来感谢她们的。

戚芳菲补充说,你们送给我们那么好一块石头,多值钱哪,连我父亲都乐得合不拢嘴了。

沈四维瞪她一眼,示意她少说。

王直妻出来插话,没把石头到处找人看吧?这是她最担心的。

沈四维说,我们也不傻,太招风,该招贼了。

王直妻多少放了点心,这就对了,好好藏好,多少年后再出手,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着。

沈四维说咱们想一块去了。

吃饭的时候,沈四维才告诉她们,说这次进山来,是专程来接她们婆媳进城的。

戚芳菲赶快补充,说她父亲再三说,一定得接来。接不来,是我们心不诚,要挨骂的。

这可有点过分了,见儿媳妇一劲给她递眼色,王直老母只得推托着,就不去打扰了吧……

王直妻也说,再说,我们又有病……

说到病,沈四维灵机一动,正好找到了借口。她假传圣旨,说戚大人就是想叫她们到城里好好看看郎中啊,戚大人得了那块好石头,心里过意不去,就想把她们接进城去住几天,聊表酬谢之意。

王直妻倒看不出有什么虚情假意,更看不出陷阱了,不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反复说,真的不去了,心意我们领了。

沈四维说,我们两个若是请不到你们,那可显得无能了,戚大人就会亲自上门来请。

王直老母先动摇了,这戚大人也太好客了。上次我在他家养病,就看他面善,既然这样,就去打扰几天吧。

王直妻还想阻拦,还是不去的好。

王直老母却说,去城里逛几天再回来,我也想找个好郎中看看老病,你那病也该抓几服药了,恭敬不如从命,快收拾收拾吧。

王直妻无奈,就进了里屋,先把几口装满银子的箱子又放回地窖,这是没法带在身上的。银票就容易带了,她又打开一口箱子,拿出一叠银票,揣入贴身衣袋内。

一切准备就绪,戚金印兴冲冲地跑回君悦客栈,推开吴春柳房门,对吴春柳说,我明天出海!

出海?打岑港不是还没准备好吗?

戚金印说是他和陈文清带人去侦察倭寇老巢,画海图回来。

吴春柳问道,怎么派你去?

她怎么也这么问?是怕有风险,还是说他不胜任?

吴春柳不讳言,海上侦察,这可是特别危险的差事。大海凶险,风涛无常,倭寇神出鬼没,她怎能放心他去?

戚金印叫她放心,说没事,我能行,连父亲都信任我呢。你千万别拖我后腿,叫人笑话。快帮我准备准备。

吴春柳沉思了一下说,我跟你去。

戚金印以为她在开玩笑。吴春柳是认真的,你能去,我为什么不能?我连战场都上了,出海倒不能了?

戚金印劝她别逞能,父亲肯定不让。

吴春柳说,不管他,到时候我偷着上船就是了。

笑话!一个大活人,能偷着上船吗?陈文清也断然不会答应。戚金印说,算了,我知道你放心不下,实在不放心,你多上庙里上几炷香,求佛爷保佑我就行了。

吴春柳知道争也无益,就没再争辩,默默地帮他打点衣物,还准备了些他喜欢的零食。

出发地点在海门卫港口。海边备好了一条中等大小的船,双桅帆,中舱、底舱都很宽敞。陈文清和戚金印正指挥几个水兵往船上运东西,有一桶桶的淡水,还有粮食、锅灶,柴米油盐都少不了。

戚金印来到海边,把自己带的东西送上船,问陈文清什么时候走?

陈文清看看天,说下午能变风向,会是顺风,酉时开船。

浙江提刑按察使司衙门终日有拷问声、哀叫声从高高的风火砖墙里飞出来。

提刑按察使王本固是个面目清瘦、高颧骨的中年人,不苟言笑,为人狷介、耿直,有时到了不通人情、不通事理的地步,人送外号“活阎王”,他也确像个阎王,铁面无私,不管什么人,犯到他手里,求情、送礼、拿上司压他,都没用。连胡宗宪都对他敬而远之,凡有棘手的案子,乐得不插手、不湿鞋,让他去当恶人。说也怪,王本固并不认为上司是给他设陷阱,反倒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