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人物
1402800000122

第122章 女生男相

友情提示:本章我们来讨论武珝到底有没有杀女。

特别说明下:米大婶本人是不相信武珝有杀女行径的,所以下笔的时候必定会替她辩护(米大婶向甚是个人生观和思想观都有一定程度歪曲的人,从来不忌讳为了自家喜欢的小人儿舌绽莲花),各位看官当中有认同武珝杀女属实的,嗯,估计看了本章以及下一章,不仅不会有共同语言,可能还会引起反弹,anyway,大家先看看米大婶是如何解析小公主早夭事件的吧。

日子不紧不慢的过,转眼到了七月中,武珝怀孕足近十个月,行动越发的迟缓,土豆按照许弘的吩咐,每天早晚牵着她在偏殿小花园遛人,每每走出三五步,就累得气喘吁吁,不过土豆还是十分坚持,“爹爹说过了,眼下多走两步,生产的时候就可少受一分痛苦。”

熬到七月下旬,二十五这天夜间,武珝在睡梦中感到腰腹之间一阵剧痛,忍不住低声呻吟,跟着身下一湿,伸手摸去,“羊水破了。”

从七月中就开始在寝宫打地铺的土豆耳朵敏锐,最近几日因为将近产期,睡的越发不安宁,听到武珝微弱的呻吟,立即从地上一跃而起,扑到卧榻旁边,“娘娘怎么了?是不是要生了?”

武珝死死抓住床褥,疼得满额头的冷汗,只觉腰下某处疼痛得好似要裂开,她咬紧牙关想要隐忍,然而挣扎良久终究是没忍住,痛呼一声道:“哎呀!”

惨叫声惊醒了门口假寐的素年,小姑娘从地上惊跳起来,一把推开寝宫大门,“是不是要生了?”

她跌跌撞撞点燃桌上灯火,就见武珝在卧榻上翻来翻去,疼得面色发紫,登时觉得惶然,虽然一早听许弘说过妇人生产会有阵痛期,真正眼见到实况,还是不由自主的发抖。

土豆倒还稳得住,撕了块锦帕塞在武珝口中,以免她咬伤自己,又吩咐素年道:“快去尚药局找我爹来。”

七月二十开始,许弘就常驻在尚药局内,以备不时之需。

素年也顾不得整理散乱头发,“好。”飞也似的跑出门去请许弘。

土豆心里其实也害怕,手指不住发抖,抡起衣袖擦拭武珝脸上的汗水,“娘娘你忍耐一下,很快就好了。。。。”

武珝惨叫了一声之后,就再没吭气,用全身的力量对抗生产的疼痛,雪白的牙齿几乎要将口中锦帕咬破,听到土豆宽慰她,心弦颤动,颤声哭道:“土豆,我疼得受不了了。”

土豆眼泪汪汪的团团乱转,一边给武珝顺,一边胡言乱语,“娘娘受不了就叫出来,虽然小母马生娃仔从来不叫唤,但是小母马是四只脚的,比娘娘多出两只,而且小马也没有人娃娃大,啊,好像不对,小马比人娃娃大多了。。。。”

武珝哑然苦笑,给土豆这一搅合,注意力转去了别处,身上的剧痛好似消退了几分,脑中意识半清,想起一件事,“土豆,我问你,前天你在我寝宫见到那匹连珠云霞织锦,你喜不喜欢?”

生产之前,至少要阵痛三五次,间歇当中,记得多喂服****补充体力,这是许弘交代的,土豆记得很熟,见武珝面色稍和,慌忙倒了花蜜调和温水,扶她半起身,拿开她口中锦帕,喂给她服用。

“哎?什么连珠云霞织锦?”及至反映过来,“你是说尚宫局送来给娘娘腹中胎儿做肚兜布的那张锦缎?”

武珝慢慢喝干杯中****,轻舒口气,重又躺回榻上,“是,觉得如何?”

土豆想了想,挠着头说道:“挺好看的,怎么了?”

武珝闭目养了片刻神,“你知道么,那可是一样遗物呢。”

小孩心下一沉,“尚宫局怎么会把人遗物送来做肚兜布,多么的不吉利。”

武珝却笑,意味深长的说道:“当然是因为这块遗物来历不同凡响,并非是寻常物品。”

土豆免不得生出好奇心,“它是什么高明人的手笔?”

武珝慢慢说道:“该块连珠云霞织锦,是一位南海绣女卢眉娘所做,据说这位卢眉娘出生在前隋大业中某时,因为她眉形如丝线般纤长,所以有了这个名字。卢眉娘织锦的手艺精巧无比,连前隋朝文皇帝杨坚都赞赏不已,把她称作“神姑”,要把她留在宫中,但是眉娘不愿意,最终她被度引成为道士,她得道成仙羽化归天时香气满室,众弟子将要为她安葬,抬起棺材却觉得异常轻巧,大家打开棺盖,没见到她半分遗骸,只有一匹丝绣。”

土豆打了个寒战,干笑了两声,不安的张望了角落里那只高大的立柜一眼,她天生怕鬼怕妖怪,又容易生出怪想法,“娘娘,卢眉娘身子做成的丝绣,不会恰好就是那匹连珠云霞织锦吧?”

那片织锦就放在立柜最底层,它会不会在夜半无人的时候跳出来咬我?。。。。

武珝微微一笑,“你说呢?”

土豆脚底板窜起一股寒意,当即就想撒腿往外跑,却见武珝汗珠滚滚的苍白面颊上浮动似笑非笑的神情,不由得心下一动,小心试探道:“娘娘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不妨直说出来?”

武珝沉吟了阵,“我的意思。。。。哎呀!”熟悉的阵痛再度如潮水般来袭,“啊!”

恰在这时素年领了许弘进到寝宫,其人身后另还跟着两名年纪约有四十岁上下的健壮医女,想是许弘找来帮忙接生的。

许弘见到武珝惨状,立即卷起衣袖快步上前,抬动武珝手足,低声问道:“娘娘这是第几度阵痛?”

两名医女跟在他身后,一左一右站在旁边,动手解武珝衣衫。

武珝低声回应,许弘微皱双眉,“还早。。。。”眼角余光扫到神色古怪似是惊恐又似是疑惑的土豆,不假思索道,“土豆,你去外间守着,别在这里碍手碍脚。”

妇人生产就好似过鬼门关,个中万般苦痛挣扎,就算成人见到也觉得惊吓,土豆年纪还小,要是因此心上留下阴影,自己怕不心疼死?

土豆口中哦了声,小身子慢慢往后挪动,堪堪走到大立柜旁边,迟疑了阵,趁着众人没有留意,悄没声儿的拉开最底层的抽屉,颤抖着小手,飞快的拿起包裹着连珠云霞织锦的蓝色缎布,轻手轻脚退出寝宫,迎面正碰上闻讯赶来的圣上和皇后娘娘,慌忙将小小包裹塞在自己宫衣底下,她是个小肥童子,又喜欢偷藏食物干果,是以身子一向鼓囊囊的,多出一个小缎子包裹,倒也不是太显出形状。

圣上想是睡梦中匆忙赶来的,身上还穿着就寝时候的中衣,外间胡乱搭了个外袍,头发散乱在肩上,样子颇是有些狼狈,见到土豆步出寝宫,连忙问道:“娘娘情况如何,是不是生了?”

土豆吞了吞口水,“回皇上,还没生,刚刚阵痛过两次,许大人带了医女正在伺候她。”

这当口内室之中传来一声武珝的惨叫声,土豆听得耳朵根子发麻,不期待然思及她先前诡异的言语和神情,摸到衣下的蓝布包裹,一时六神无主,圣上见她情状,只道她是给武珝惨叫声惊吓到,生出几分怜惜,“你若是害怕,不妨找地方躲起来。”

小肥童子乐得顺水推舟,“谢圣上。”

她怀抱着小小包裹,一口气从偏殿跑到辰宁宫西门,如果她记得不错,今天夜间杨玉应该是镇守西门的,运气好的话也许还能碰上他轮值。

这个包裹来历古怪,还是委托杨玉偷偷带出宫丢弃了的好,娘娘稍后问起,我只死不承认就是了。

孝义公主无端丧生之后没几天,杨玉就回神武营当值了,只是心情抑郁,越发的依恋土豆,非得要每日都见到才觉着稍为有点开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土豆最初还有点反感,抗议过几次,都被杨玉体面的用丧母之痛打混过去,最后也听之任之了,反正杨玉每次到膳食房找她都会带各种各样好吃的零嘴,她只要吃东西的同时,顺便分一只耳朵听他唠叨就可,何乐不为?只是日日接见杨玉,听他拉扯鸡毛蒜皮,土豆闲下来的空当就少了,想到田家那个可爱的小少年田适的时间就更少了,想来迟早有一天,她是会连田适是哪个都不记得的了吧?

她在西门僻静的角落张望一阵,十分失望的发现,杨玉不在,来回巡逻的神武营宫禁护卫她一个也不认得。

小人儿摸着怀里的锦缎,发了一会儿呆,轻轻叹了口气,才刚打算折回偏殿老实把东西放回去,却听到有人高声喝道:“是谁?是谁在花丛后边张望?”

土豆吓了一跳,她从小到大为非作歹惯了,练就一生落跑的好本事,脑中尚未反应过来,两条小肥腿已经先发足狂奔开。

“站住!是哪宫的小宫女?”

土豆满额头大汗,简直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一般拼命的跑,可是到底人矮腿短,眼看着就要给人追上。

“给我站住,再不站住就放箭了。”

她越发的害怕,悄悄回头张望,就是那眨眼的片刻功夫,一支长箭夹杂着风声呼啸而来,擦着土豆鬓角掠过,可怜的小童子惊得魂飞魄散,两腿一软,瘫倒在地上。

脚步声越来越近,眼看就要到追到跟前。

关键时候,自黑漆漆的角落伸出一双怪手,准确的捞起土豆胖乎乎的小腿,轻轻一拉,将小童子拽进角落,那怪手凉飕飕的,摸上土豆脚腕的时候,小童子大叫一声,“鬼啊!”昏厥过去。

一阵悉悉索索的声响。。

等宫禁护卫赶来,地上哪里还有半个人影?

靠着先天强健的身子根基,半刻钟功夫不到,土豆就从昏厥中醒转,发现自己双足凌空,双手倒垂,正给一双怪手拎着在一条阴暗地道中缓行,怪手的主人身材异常的高大,土豆六十多斤的小身子给她夹在腋下,好似一片羽毛一般轻省。卡住她腰间的大手粗糙结实,坚硬手肘弯曲顶着她腰际,肌肉纠结的小臂横过她厚实的小肚儿,触体冰凉。

地道潮湿污浊的空气熏得她脑袋发晕,半晌才勉强回过神,“你是谁?你要干什么,这是哪儿?”

等了片刻,不见那人应声,遂伸手掐了那人大腿一记,“问你话呢。”

那人脚下顿了顿,却也没在意,只用空着的那只手,摸到土豆的颈项,来回的比划。

土豆身子一哆嗦,立即想到了屠宰场待宰的猪仔,赶紧明智的闭上嘴,再不敢多言语一声。

怪人甚是满意,接着往前走。

地道之中没有半点光线,但是那人行进速度却十分快捷,也没有因为视物不便让土豆撞到墙壁,小孩因此猜测,这条路径此人必定已经走过数十次以上了。

不知道这路径的起始和终点是在什么地方?

不知道自己这当口还在不在辰宁宫内?

不知道武娘娘生了没有?

百无聊赖之际胡思乱想不已,又过了小半个时辰样子,那人咕哝了两声,将土豆从左边换到右边,顺便甩了甩手臂,又咕哝了两声,“真肥。。。。”

绕是土豆脸皮厚似城墙,也忍不住感到脸红。

“那个,那个。。。。”她抬起头,待要解释两句,却意外的看到前方猛的豁然开朗,一扇大门徐徐展开,明亮的光华如箭一般射出,正落在那人的脸上。

肥童子睁大她的桂圆眼睛,仰望着这个用单手提着她走了大半个时辰的人,大叹了一声。

这怪人虽然双手冰冷举止粗鲁,但双目清明,线条硬朗,容貌深刻,长相实在堪称是非常的俊秀,尤其漆黑瞳仁深处闪烁一股炯炯光芒,更平添一股少有的英武气息。

但是,我的娘,其人胸前挡住我视线的两团高耸入云凸起是怎么回事?

PS:关于武珝杀女的辩论。

武则天在654年初或653年末,生下了长女,高宗对其甚为喜爱,视为掌上明珠,但是很快小公主就夭折了,有史书记载她是死于武珝之手,这因此成为人们责骂武则天的理由和凭据。

武珝杀女,旧唐书里边是没有任何记载的,对于这位早夭的小公主,旧唐书只记载了她出生不久就夭折的事,压根儿没有提到她是死于阴谋,只有新唐书对此有做记载,全文摘录如下:

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武则天不在寝宫期间(潜字说明了这一点),皇后独自前来看望小公主,随后她就走了,然后武珝偷偷潜回内宫,用枕被扼死了小公主,等皇上下朝来探望小公主,武珝表面上装作很高兴的样子,拉开枕被让圣上看小公主,结果却发现小公主已死,问随同的侍婢,侍婢就说,刚刚皇后来过。于是武珝放声大哭,皇上被她哭声所动,认定是皇后杀了小公主。

也有小说绘声绘色的描述:武则天早知道皇后要来,就偷偷回到宫中,藏起来。等皇后一走,她看看左右没人,掐死了自己的女儿。又偷偷溜出去。整个过程没人发觉。

武珝杀女,到底是不是实情?

首先要说明的是新旧两本唐书的区别,唐代的官史就两本:新唐书和旧唐书。新唐书是北宋时修的,自安史之乱以后,史料散失不少,穆宗以下又无官修实录,所以修史的宋祁为唐后期人物立传,採用了不少小说、笔记、传状、碑志、家谱、野史等资料,相比于旧唐书,真实性打了很多折扣,这是史学界公认的;

旧唐书是五代后晋时官修,叙述史实比较详细真实,保存史料也比较丰富,便于读者了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具体情况,因而受到后代的重视。

如果武珝果真有杀女,旧唐书应该会有记载。旧唐书没有记载,至少说明当时没有明确的官方文献支持这一说法,这是我力挺她没有杀女的原因之一;

另外,新唐书显露出的信息,看来也不足信。

新唐书说,小公主死后,武珝放声大哭,皇上被她哭声所动,就认定是皇后杀了小公主,整宗事件没有任何依据,小公主是皇后所杀,还是武珝所杀,都是李治认定的,但实际上,高宗皇帝李治虽然个性软弱,也有点好色,他本人其实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人物,否则当年长孙氏一族不会力主立他为太子,而杀死公主是情节多么恶劣的事,不管从哪个方面,他都是不可能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做出这种莽撞判断的。

事实上,李治和王氏结发二十多年,应该还是了解皇后为人的,就算武珝杀了小公主,把现场编排的合理十倍再栽赃给皇后,他都未必会相信,因为皇后没有机会,也没有动机会杀小公主,原因如下:

首先,皇家深宫不必寻常地方,皇后就算有心杀小公主,她得费多大的力气,才能避开旁人的耳目,独自看望小公主?

其次,就算她排除万难,干掉一切随从,孤身来访,小公主既然是得圣上宠爱的,又才只一猫儿毛大小,宫女奶娘们怎么会放她一个人呆着?考虑到皇后没有生养过,她未必有育儿经验,既然如此,宫女们留小孩子跟她独处的几率越发的小;

其三,就算皇后要求宫女都离开,方便她下手,这样离奇的要求,难道不会有人疑心,进而报给武珝知道?要知道后宫女人争宠,有一个子嗣(不管男女),那都是筹码,武珝如此深谋远虑的人,她不可能不紧张小公主安危。

最后,如果皇后当真有意要杀小公主,她又怎么会选择在大庭广众之下探望,那和闹市行凶有什么区别?难道她以为凭着是皇后就可以随便杀掉圣上的孩子而宫女们也不敢吐露实情?最主要的是,皇后背后还有长孙氏一族做她的根基,而宫中除了武珝的孩子以外,李治也还有另外两个平庸的儿子,以及淑妃那个号称聪明无敌的雍王,皇后没有必要为着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小公主冒险的(只除非她魔障了。。。)

而武珝,她是多么聪明的女人,她看问题比李治要远见的多,李治想得到的她不可能想不到,所以就算新唐书记载的内容部分属实,也就是说,皇后确实曾经趁着武珝不在寝宫来探望过小公主,而武珝也确实在脑海中盘算过杀死小公主嫁祸给皇后,但我猜想她最终也是不会付诸行动的,原因无他,危险系数太高,而且很有可能鸡飞蛋打。

这是我力挺武珝没有杀女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来自《资治通鉴》。

武珝杀女这段记录,《资治通鉴》有记载如下:“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

司马光把整件事描绘的活灵活现,连昭仪怎么假哭,高宗怎么大怒都写得很细,但他是个酸腐文人,《资治通鉴》本就有很多不实之处,书成之后就受到很大攻击,司马大哥因此还百般替自己辩解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既便如此,针对上述内容,自己也坦诚是猜测的,并没有实在的史料作为参考。

但是,小公主出生没多久无端夭折,如果当真是无波无动自然死亡,应该不可能编排出事端,既然有事端发生却又找不到根据,那就是典型的查无实据事出有因了,而我一向认为武珝是一个善于利用渐成事实顺天谋定的人,所以我就编排了下章内容。

说一下大人物的后续,我是盘算着,把武珝扶上后位,王大光提到许弘特别医助的位子,就结束这个故事了,预计大约还有5章左右吧,以后的事宜,就要放到新故事藏花里边说了。

藏花的主旨是:商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