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袁腾飞讲先秦·上古春秋
14031200000007

第7章 大禹治水

在上古传说中,禹是与尧、舜齐名的贤圣帝王。他诞生于鲧的尸身之中,接续了鲧的未竟之业,带领各部落人民竭尽全力疏浚河川,治理水患。他的重大功绩不仅在于治理洪水,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国家——夏朝。那么,禹是怎样因治水而获得了掌管天下的大权的呢?

工科男也搞不定大洪水

前面在讲伏羲和女娲故事的时候,曾经讲过大洪水的传说。其实,关于大洪水的故事不仅咱们中国有,其他民族也有。据说,全世界关于洪水的神话有六百种之多。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关于洪水的故事呢?很多学者认为,在那个时代,确实曾发生过一场全球性的水灾。不同的传说就是对这同一场水灾的不同记载。

在中国,到了尧当首领的时候,黄河流域的水灾更大了。后来孟子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说,陆地都被淹没了,房屋、村落成了水底遗迹,鸡、狗、鸭、猪和人全泡在水里,扑腾不了两下就全沉底了。人和禽兽都死得差不多了,但禽兽繁殖起来可比人快。人一般一胎就一个,还得养个十几年。兔子一次就能生七八只,一年后每只母兔子又能生七八只。再这样下去,天下就要成兔子窝了。

尧坐不住了,心想:“人要都没了,难道让我拿根胡萝卜去当兔子头吗?这可不行!”

于是,他把大家召集起来商量,看这事儿该怎么办。部落首领们商量来商量去,一致同意让当时有名的建筑学家鲧去治理洪水。

可能尧觉得这人的名字不吉利。鲧念“滚”,让鲧去就是“滚过去”。尧对他不太信任,不怎么想用他。

尧的手下劝说道:“现在实在没有比鲧更好的人选了。您让我们拿着木头棒子打架可以,但治水这样的技术活儿我们可玩儿不转,只能鲧上,他是工科男。您就先把死马当活马医,试试看吧。”

听完这番话,尧才勉强同意让鲧去治水。可鲧是一个建筑师,不是水利工程师,他的专业有点儿不太对口,结果就出事儿了。

鲧治理洪水,在指导方法上就出了大问题。因为他是搞建筑的,所以他每到一处有洪水的地方,也不看具体情形,一上来就建大坝,以此阻挡洪水。

可是这堤坝造或不造,洪水就在那里,不来也不去。用这种办法对付小洪水还可以,围成一个小水塘,太阳一晒,两天就干了。可这次的洪水异常凶猛,堤坝修得再高、再厚,也抵挡不了洪水的侵蚀。

况且,堤坝的不断增高反而加剧了洪水的威势,几百里的堤坝不可能处处都有人看着,一处破损就会造成洪水一泻千里。

洪水奔腾而下,老百姓哀号遍地,水灾闹得更凶了。鲧治水九年,劳民伤财,非但没把洪水治服,反而给老百姓造成了更大的损失。

虽说这事儿也不完全是鲧的责任,可是,一来他把洪水越治越凶,民怨已经沸腾,二来尧本就不看好鲧,所以尧一气之下就把鲧给砍了。

鲧的死多少有些冤屈,但更多的是不甘心,壮志未酬身先死。据说他的尸体三年都保持原样。更离奇的是,他的尸体竟然孕育出了一个成熟的新生命,这就是禹。

禹出生的那一天,天上的月老带着石刀,替鲧剖腹生子。鲧就成了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剖腹产子”的第一人。

当然,这不过是神话传说而已。洪水依旧凶猛,尧急得火急火燎,再这样下去,他就真成兔子王了。尧让女婿舜去民间一边考察灾情,一边寻找治水的人才。

有句话叫不是冤家不聚头。尧下令杀鲧,舜也参与了,所以算起来舜和禹还有杀父之仇。这两人不期而遇后,好在谁也没翻老账。一番畅谈后,舜一拍大腿,说道:“治水就靠你了!”

爸爸去哪儿了

禹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他想了想自己死去的父亲,望了望满眼的生灵涂炭,就奔赴抗洪一线了。

禹请来治水经验丰富的长者,和他一起率领着工匠跋山涉水,把这些水流的上流和下游仔细考察了一遍。

当这一行人快把两条腿跑断的时候,禹觉得考察得差不多了,该开会总结一下了。他认为,自己老爹的那种治水方法治标不治本,加固和修筑堤坝是没错,但不是修完堤坝把洪水一圈就万事大吉了,还必须把圈住的洪水疏导出去。

有一次,禹来到今天河南洛阳查看地势。他发现南郊的一座高山挡住了洪水的去路,想绕都绕不开。

禹认真分析、考量之后,一咬牙,决定开山挖河。开山?你开玩笑!这工程量即使在今天也是浩大无比的。的那会儿没有任何机械,铲、斧、刀、木棒就已经是开山的主力了。

这么艰苦的工作,光用嘴指挥可不行。一哥们儿正拿木棒敲石头呢,费半天劲敲不下来,老板走过去来一句“加油,我看好你哟”,然后扭头就走,准得挨一棒子——你看好我,木棒可不看好我!

禹深明此理,要让大家真刀真枪地干,自己也必须流血流汗。当时的劳动苦到什么地步呢?皮肤晒黑变成紫茄子皮色那是轻的,连腿毛都能晒秃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那看似坚不可摧的一座高山,就被先民们用如此简陋的工具给劈开了,形成两壁对峙之势。滔滔洪水顺着这个通道一泻千里,向下游流去,进入汪洋大海。

禹三十多岁了还没结婚。当他在治水途中来到涂山时,邂逅了涂山氏之女阿娇。两个年轻人一见钟情,便成了婚。

大禹治水一干就是十三年。在这十三年中,一座又一座大山被挖开,一条又一条河渠被疏通。这期间,禹没回过一次家,还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谈。

禹第一次路过家门时,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儿子,儿子正在屋子里哇哇地哭。禹一听,心情那叫一个激动啊,恨不得立马冲进屋去。但他转念一想,娇妻爱子乃温柔乡也,回去了自己还舍得出来吗?他只好咬咬牙,装作没听见。

第二次路过家门时,禹的媳妇儿抱着已经会叫爸爸的娃站在门口,可怜巴巴地看着他。

第三次过家门时,禹的孩子已经老大了。他站在门口,一边使劲把他爹往家里拉,一边眼泪汪汪地说:“爹,回家吧,娘都给你炖上鱼了,回家吧。”

禹深情地抚摸着儿子的头,对他说:“爹现在没工夫回去,你在家好好孝敬你娘。”然后他就匆匆忙忙地走了,还是没进家门。

连后来的孔老夫子都被禹的品行感动了,评价禹简直就是个完人。所以,后人为什么称他为大禹,就是说他太伟大了。

据说有一次禹乘船来到一个岛上。他饥饿难忍,就架起陶锅煮肉。等肉煮熟之后,由于烫,禹没法下手去抓,但为了赶时间,他灵机一动,砍下两根树枝,把肉从热汤中夹出来吃掉了。

禹发现这招很不错,以后为了节省时间,他就总是用树枝或细竹从滚沸的热锅中捞食。手下人一看,还是老大聪明,这么吃饭既不烫手,又不会沾上油腥,于是纷纷仿效。这就是筷子的起源。

在世界各国,只要是受到中华文化影响的地方,如朝鲜、越南、日本等地,都是用筷子吃饭的。发明者是谁,无从考证,总之这功劳就被记在了大禹的身上。

传国神器定天下

经过十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禹用疏导的办法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洪水平息后,禹召集各部落首领论功行赏,又安排尽快恢复农业生产。他派人把粮食种子分发给人民,教大家在气候适宜的地方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同时,他还鼓励大家在湖泊中养鱼、养虾、养螃蟹,又改进了凿井技术,兴修水利,使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

就这样,水涝变成了水利,大地上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一片繁荣景象。

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是舜。舜这时也到了快没牙的年纪,开始像尧一样物色接班人。因为禹治水有功,所以大家都推举他。于是舜一死,禹就继任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

实际上,在舜刚去世的时候,禹仍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想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他自己则躲避到了阳城。但是天下各部落的首领都去朝拜禹,所以禹才正式即位,并在嵩山阳城建都,国号为夏后。

据史籍记载,禹建立夏后政权后,追封先代圣贤遗民,赐给土地姓氏。尧的后人和舜的后人都被封为诸侯。禹做天子的第十年,南巡到了涂山,在那里大会天下各部诸侯。

大家纷纷献上玉帛来朝见禹,据说来者达万国。为了纪念这次盛会,禹下令用天下各部落首领进贡的青铜制造了九只大鼎,并把全国各地山川奇异之物画成图形,分别刻于鼎身。

九鼎据说被置于宫门之外,显示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统一。后来九鼎被神化为天命所在,成为了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在夏、商、周三代,九鼎都被视为国之神器,就跟传国玉玺一样。首都可以不停地搬,这儿风水不好再搬到另一个地方去,但鼎若是失去,就不可再得了。

现在,汉语里有一个成语叫“问鼎中原”,意思就是我想篡权,想推翻前朝。据说九鼎在战国时沦于泗水。

大禹还在涂山召开了会议,大会诸侯。历史上将这次会议称为“涂山会盟”。

《史记》上说,“夏之兴也以涂山”。原来众多部落的首领,此时都已成为各邦国的君长。他们参加大会,对禹朝贡,正式确立了禹天下共主的地位。“涂山会盟”也成为了夏政权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

三年后,禹大会于会稽。当时有个部落首领叫防风氏,他被共工收买,有意怠慢禹的命令,在会上迟到了。禹当机立断,下令杀了防风氏,并暴尸三天,以儆效尤。这一事件使所有藩国都深感震惊,大家纷纷对禹行臣服礼。

禅让已死,世袭当道

在禹继任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之后,三苗再次挑起事端。三苗在黄帝时代、颛顼时代、帝喾时代、尧舜时代都不断挑战中原华夏集团的霸权,但都被打败了。但是他们屡败屡战,这时候又跟禹开战了。

禹出兵之前,在祖庙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祭祀仪式。他手持玄龟,告祭祖先道:“三苗为乱,不听教化,诛杀无辜。我受上天祖先之命,讨伐他们,希望大家同心协力,英勇奋战,歼灭这些罪人。”

禹的军队训练有素,强悍无比。刚一开战,苗军就溃不成军。他们纷纷四散逃命,其中大多数逃到了今天的西南地区,并逐步与当地的土著氏族融合了。这样一来,禹的势力范围就扩大到了两湖流域。

后来,禹去各地巡查,在今天的浙江绍兴一病不起,不久便驾鹤西去。

禹一死,按照禅让制,本应由一个叫伯益的人接班。但是,此时夏部族的势力已经非常强大,尤其是禹的儿子启,他不仅不愿意去朝拜伯益,还自己当上了首领,把禅让制给废了。

启的这一做法遭到了有扈氏的激烈反抗。经过多年战争,有扈氏兵败被杀,启也成为了夏朝名副其实的君主。

现在,有人说夏朝是禹建立的,也有人说是启建立的。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

禹奠定了基础,在他那个时代,私有财产制度已经非常成熟,所以启才能废禅让,搞世袭。从这个意义上讲,禹确实算得上开国之君。

但是,真正废掉禅让制,把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是启。启为了让自己世袭王权的资格得到诸侯的承认,还在钧台宣布自己是夏朝的第二代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钧台之享”,它是继“涂山会盟”后又一次重要朝会。

有人对启破坏禅让制不满,不参加大会。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剑锋一指,挥师亲征,直接将反对者整个部落都灭掉了,部落成员全部沦为奴隶。这次战争的胜利,使得王位世袭制最终得以确立。

王位世袭制确立之后,启为了维护私有权利,开始设立代表国家统治的暴力工具,如监狱、军队、刑法等,还设立了各种官职以管理民事。

其实,夏王朝也只是一种部落联盟的政权形式,它跟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专制王朝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夏朝已经初具国家规模,它的建立代表着中国历史从大同时代过渡到了家天下时代。

作为上古三代的开端,夏朝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又有着怎样的命运和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