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新常态改变中国
14031400000013

第13章 宏观经济分析(2)

目前政府和企业都热衷于投资,投资拉动经济占到了50%,而消费拉动只占到35%。至于为何会需求不足,我认为核心原因在于目前“国民收入分配有利于政府和企业,居民收入比重下降”(总结为:国富而民穷是也)。

2.投资导致产能增长超过国内购买力的增长

中国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在制造业方面,大多产能都达到了世界第一,产品该卖给谁?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大量过剩产能,企业就自然投资需求不足。企业不敢投资,表现为生产产能指数连续十几个月下降,钢铁、煤炭、水泥等都在下降,在这些都在下降时,谁敢投资?

回想2009年,也是如此。当时政府感觉到企业的投资需求不足,那就由政府来投资,当时是大量投基础性行业。现在更糟,连基础性投资都面临过剩,连政府都不知道去哪里投资。

目前中国的投资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世界第一,未来该怎么办?

在目前投资过剩的情况下,只能在充分吸收过去的过剩产能后,国家经济才能轻装上阵。

我在这里说的产能过剩、投资需求不足,是指国内有限的购买力导致的需求不足。为何国内需求跟不上产能的增长?是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的。

政府和企业手上有了钱,这不利于消费,而是有利于投资,当然,公务员大规模购买茅台酒和出国购车什么的不算。

政府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从1996年的12%上升到了2011年的32%,还没有包括其他的预算外收入,如果包括,则还要高。政府收入占GDP的比例已经回到了20世纪80时代的计划经济时代了!

这些问题,不是宏观政策能够解决的。当一个人有肿瘤时,补充营养是不行的,必须先做手术。

二、四万亿1.0,四万亿2.0,四万亿3.0

有一个很好的指数,叫作克强指数,主要是参考发电量、铁路货运量来看经济状况。现在看来,克强指数远比GDP靠谱。

克强指数显示,V型深沟就是2009年的金融危机,拉起来后就是四万亿。

我之前认为,二次探底是一定会出现的,果然就是在2013年上半年,克强指数跌到谷底,然后下半年开始向上,谁也不知道,经济居然又掉头向下。

国内的二度货币宽松政策再次忽视了结构性问题,辅之以短期需求拉升,就一定会有三次探底。这个三次探底就在2014年下半年,下半年会比2013年的上半年还差!

现在经济下行的趋势非常明显,市场上又开始憧憬,憧憬四万亿3.0。看看1.0的作用、2.0的作用,那么3.0有什么作用?

而且中央政府已经表态,不会出台新的拉动内需的政策。因为刺激性政策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政府从过去几年里也学到了一些东西,尽管学习速度很慢,但看到了1.0带来的危害,看到了2.0仅仅维持了一两个季度,所以非常慎重。

我认为政府不会推出3.0,就算3.0出台了,又如何呢?小小反弹一下,再次掉头向下。

所以,企业家朋友们不要将注意力放在3.0何时出台上,而是要聚焦在自己的领域,聚焦在自己的投资上,这些政策都不可能扭转中国经济的下行。

三、扭转经济衰退的办法就是结构性改革

既然病症是结构性带来的,那就只有进行结构性调整,才能把这些结构性失衡纠正过来。什么叫作结构性调整?能达到什么效果?我们看看国际上—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例子。

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过度借债、资本负债比失衡。西方国家经济存在的严重的结构性问题都是过度借债。

1.美国的债务集中在家庭部门,借钱太多,收入偿还不了借的钱

月供支付不了,家庭就破产,银行就拿走房子拍卖。当很多拍卖出现时,房地产价格暴跌,银行资产价格下降,银行倒闭。

我本人对美国经济是看好的,很多人问我投资什么,我说买美国股票,买美国资产。

2.欧洲的处理方法

欧洲也是在2009年贷款余额/GDP达到最高,但是金融危机以后,欧洲的负债率到现在还没有下来,为什么?

资本主义是以资为本,就是谁出钱谁是老大,资金的所有者是老大。借钱就要支付利息,不然就拍卖,迫使你还钱。只有这样,市场机制才能发挥作用。这个过程冷冰冰的,但是不这样做,就会拖垮银行。实际上,美国已经倒闭了几十家银行,几十万个家庭破产,失去了自己的房子。

2013年,我去美国,想买房子抄个底,找了个中介看二手房。进去一看,房子没有上锁;去厨房一看,没有吊灯;去洗手间一看,马桶没有了。为什么马桶没有了?原来主人走的时候把马桶搬走了,50多美元一个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房东心里有气。按揭支付不了,银行收他的房子,不上缴房子警察就上门,所以他有气。

欧洲是“社会主义”,以人为本。实际上,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在欧洲租赁一套房子,如果我支付不了房租,不像在美国会立马被赶出去,而是会给我几个月的宽限期。借款违约,也不能立即收我的房子,必须先给我找到一处住处,否则不行。银行如果不能拿到房子拍卖,坏账就会上升;银行如果倒闭,储蓄客户的利益就会损失。

只有迅速地处理坏账,才能拯救银行,才能拯救储蓄客户,才是以人为本。

3.美国找到了经济的新增长点

是灵活的市场机制创造出美国经济的新增长点。(1)以加州为代表的创新企业的重新涌现,持续创新能力;(2)以得州为代表的旧能源产业的新生页岩气的开采成本大幅下降,比世界上低30%;(3)制造业回流。

美国企业不在中国扩大投资了,在中国的企业继续经营。不在中国扩大投资了,新的投资在哪里?回到美国去了。为什么?因为美国的能源成本比中国低,虽然美国的人工贵,但没有之前差距这么大。

我想表达的是,这些新的增长点不是政府规划的结果,而是市场竞争造成的结果。

我并不知道中国未来的新增长点是什么,但我知道的是,如果我们把市场放开,如果我们取消了市场管制,新的市场增长点自然会涌现出来

经济结构调整应关注四大产业

魏杰,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本轮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波及十七个产业,最主要的是四大产业。

第一个产业是房地产业。这次的结构调整,房地产将走向常态化,作为未来中国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未来的产业贡献是10%左右。这次调整的重要任务是使房地产由非常态转向常态化,那么怎样调整才能完成这次转变呢?

从最高决策层到企业界逐渐达成了共识,这次调整的重要问题是搞清楚到底哪些归政府管,哪些归市场管。如果搞不清楚,政府还会像过去一样干预应该由市场调整的东西。只有把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职责厘清,才能完成转变。

政府和市场分别是什么职责呢?房地产业涉及消费投资,政府的主要职责就是建设保障性住房。总结了三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保障性住房是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因此,保障性住房不可能面积太大,也不应该面积过大,这条原则必须坚持。

第二条原则,建设保障性住房用的是纳税人的钱,而纳税人的钱是有限的,因此,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必须循序渐进。我们不可能在一两年内解决所有人的保障性住房需要,要谨防“大跃进”式地搞。

第三条原则,保障性住房是社会保障的组成部分,未来的主要方向是价格相对较低,不是市场概念。

这三条原则已经获得了最高决策层和企业界的共识,一定要坚持。

剩下的房地产业都与市场结合,由市场来调节,政府不再管。由市场来调节的话,市场的两个经济规律就必然起作用。

第一个市场规律是供求关系规律,即价格由市场来调节。2014年中国房价会出现结构性的变动,房价可能出现回落的情况,这就是供求关系变化的反映。

有些城市房价长期看来不会跌,因为其房价和成本本身差不多,而且房价不是由成本决定的,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对此我们要做好思想准备,比如人口净流出城市,未来我们就要面对这个问题。最近我们研究了中国70个城市房地产的供求关系,当然这远远不够,应该研究200个城市。对于供不应求的城市,我估计房价还会涨。一旦市场规律起作用,房地产价格一定会出现结构性变动。

我们既要关注价格上涨的问题,也要关注价格回落的问题,这对某个具体城市来说是很大的问题。

第二个市场规律是价格规律,房价高不高不能只看房价本身,而是由购买人的收入决定的。这就会导致不同种类房子的价格波动,有的房子价格会涨,有的会跌。现在中国所有的阶层已经转向了消费化,过去开发商拿地时有规定必须建多大面积,这种规定会逐步取消。

可以看到,率先起作用的就是这两大市场规律,所以有的地方会继续涨,有的地方会继续降。最近房地产界评了十大豪盘,从1月份到现在竟然销售了100多套,而且价格还在涨。这就是市场在起作用,而不是房价本身起作用。

我们估计,这两个规律2014年一旦起作用,就会出问题,就开始挤泡沫了。市场本身有挤泡沫的过程,挤泡沫没问题,但是房价、地价都有泡沫,挤哪个比较合理?这里面就有成本高低的问题,哪一种成本更低,还需要思考。

现在房地产商不怕房价下跌,因为他们知道泡沫会慢慢地挤破,他们最怕的是地价下跌,因为地价一跌,马上就崩盘了。原来他们拿地,楼面价是一平方米7000多元,如果现在旁边有的地楼面价只要3000多元,这就有问题了。中国香港的房地产界提出三年不供地,是有道理的。房地产的泡沫到底应该怎么挤破?一下子崩盘肯定比慢慢挤泡沫要可怕。

因此,要度过这个调整期,恐怕地方政府应该起到重要作用,因为政府过去有参与过度的问题。要看一些地方能不能停止供地,比如三四年内不让土地上市。像温州的房价跌了很多,拦腰斩断也没事,因为那里供地基本停止了。

这些都是新问题,而我们国家对房地产泡沫的处理经验并不够多,而且我国的房地产泡沫和西方的不同,背后更多的是政府原因,而且涉及金融问题、银行问题。比如,最近暴露出的案子,涉及建行12亿元借贷、浦发7亿元借贷,而民间借贷超过7亿元,这种状况是我们不想看到的。

房价如果能够慢慢地降,就会比地价一下降下来的冲击要来得轻一点。其实,地价降得差不多了,界限是2012年的7月份,之后地价逐渐进入常态,根据房价与地价的比例,大致可以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我建议房地产界的同志多关注当下人们的思想,会有所帮助。

第二个变化比较大的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结构的技术含量,主要体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总体提法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提了七个要点:

第一个是新能源,非化学原料即是新能源。

第二个是新材料,就是复合材料。

第三个是信息技术。

第四个是生命生物工程,包括对人们意识的剖析和基因研究。

第五个是节能环保。我们都知道节能环保的重要意义,最近研究发现,现在企业投资的1/3不是用于生产本身,而是用在环境保护上,所以需要靠节能环保技术来推动发展。

第六个是新能源汽车,像电动汽车。

第七个是高端装备制造。

国务院的这七个要点代表了未来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怎么调整这些产业?关键是技术创新。可以说产业的发展和调整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比如,液压器技术的进步对我们国家光伏和煤炭行业的影响很大。

再如,2010年行业报告认为,电动汽车在中短期没有投资价值,而现在情况有所变化。过去电动汽车的速度提不起来,最高时速仅为30公里,而且充一次电最多只能跑70公里。从2012年开始,电动汽车的技术实现了突破,现在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而且充一次电可以跑400公里(如果跑800公里,就和燃油汽车差不多了),如果充一次电只要5分钟左右,就可能有很大的发展。最近研究发现,电动汽车在中短期也有投资价值,原因就是背后的技术发展。

最近我们搜集整理了支持这7个要点的技术,包括13项具有颠覆性的技术,还搞了一个关于这些新技术成功的时间表。按照行业内的判断,这些技术在2030年之前都可能成为现实,这对产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中国的企业界应该看到产业结构落后会导致的状况,这是未来发展中非常关键的问题。

有些企业对此比较重视,看到了调整之后会有很大的利益。比如新材料方面,动作最快的是浙江宁波的一部分企业,那里有新材料试验区,做得很不错。

第三个产业是服务业,它是这次结构调整中很重要的一个产业。服务业在产业中的比重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服务的水平,既能决定国家产业结构的档次,也是吸纳就业的最重要的产业,需要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最近,我们在对服务业的调研中把中国的服务业分为四大类,其中一类是消费服务,主要包括餐饮、商贸、养老消费、信息消费,在统计上这是独立的一部分。

消费服务以人口为基础,中国是人口大国,所以发展空间是很大的。但是,我们发现消费服务最近出现了问题,商业模式出现剧烈变动,大中城市的商业中心开始走向衰亡。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个是技术原因,就是互联网技术带来的网上购物的冲击;第二个是经济原因,一家企业不是为所有阶层服务,只是为某个阶层服务,有的企业从以营销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这个原因。在未来的商业模式中,超市就是专门店,就是为某个阶层服务的店面。

2013年7月份我去台湾地区,民进党的干部问我,“我们在成都搞的百货店倒闭了,是不是你们给弄倒闭的?”我说是因为发生了调整。消费服务在未来一年左右,还将处于商业模式剧烈调整的过程中,这个过程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种机遇和挑战会带来什么状况,最近我们有几个人在研究,目前看来这个调整可能是一件好事。

第四个产业是制造业。一个是传统制造业,另一个是轻工业和传统重化工业。像食品、纺织、家装等属于传统制造业,有一个大问题是产能过剩,已经基本涉及整个行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怎么扭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