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每天一堂生活经济课
14033700000019

第19章 第三课钱包里翻出经济学(6)

为什么是上层人成榜样,其他人学习,而不是下层人士成榜样,其他人学习?这首先是人作为动物的一种本能。动物行为学证明,在猴群中,当处于下层的猴子率先做某种举动(如由人教会它先洗水果再吃)时,其他猴子不会学。但当处于上层的猴王率先做这种举动时,其他猴子都会学。把上层人士的行为作为榜样是“人往高处走”,这样一种本能的反应。在社会中,发达国家可以运用各种方式(广告、电影、文学等)来宣传自己的生活方式,上层人士也有更多展现自己生活方式的话语权。这些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爱好,从而上层人士的行为就成为一种消费时尚的来源。这样,中国的上层人士学习洋人过圣诞节,其他人又学习这些人过圣诞节,就成为了一种愈演愈烈的时尚。很难用立法或其他方式来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热了圣诞,冷了春节”也反映了我国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这不是人的意志所能抵抗的。

“热了圣诞,冷了春节”会不会破坏了传统呢?应该说,我们所说的传统是在前市场经济社会中形成的。有些传统是不好的,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被消除,如保守、封闭、不相信科学,甚至“父母在,不远游”之类。用新的传统代替这些旧的传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有些传统是好的,应该被保留,或作为新传统的一部分,如诚信、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等等。还有些传统是无所谓对错的,如过什么节这类消费时尚。过节无非是人找个理由在一年的辛勤工作之后放松一下,享受一下而已。过春节之所以受重视是与农业社会的习惯相关的,而现代的城市生活与农业已经脱离了。圣诞节是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之间的一种休息。不要把人们过节习惯的改变当作什么“外来文化入侵”的大事。甚至上纲上线到“和平演变”。这如同西装代替长马褂一样正常。以这种心态去看待“热了圣诞,冷了春节”你就不会大惊小怪,忧心忡忡了。

现代化的过程是各种文化融合的过程,但不同文化传统的特征不会消失。无论如何全球化,世界绝不会只有一种文化。文化的多元化是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每一种文化都要吸收外来文化中更符合现代化特征的东西,同时也会保留自己文化中好的东西。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都会形成自己的新文化、新传统。这种新文化中既有先进的外来文化,也有自己好的传统。无论外来的文化多强大,传统文化也不会全部消失。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以来就是全盘西化的,但它的传统文化并没有消失。日本传统的柔道、相扑、料理,以及国民那种谦恭的传统不都保留下来了吗?日本过圣诞节的人比中国还多,气氛还要热烈,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犹太人生活在西方文化的包围之中,他们的许多传统不也仍然在起重要作用吗?

一种过节习惯的改变不是什么大事,何况这种情况并不是突变的。“热了圣诞,冷了春节”的现象现在主要还是出现在一些城市年轻人中。广大农村和老年人依然是“热春节,冷圣诞”,恐怕以后也不会出现全民过圣诞节的情况。谁愿意过什么节是个人选择,完全不必进行引导,倒是商家应该重视这种消费时尚改变,利用这个机会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这就是“圣诞经济”。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消费时尚还会有许多变化。不以与时俱进的心态去看待这一切,你就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九斤老太”,这才是悲剧。

汽车降价未必是好事

江南奥拓首次降价到3万元以下(2.98万元)。业内人士估计,这将引发新一轮的微型汽车价格战。在消费者看来,汽车降价是一件好事,因为许多人可以更快地圆自己的汽车梦。但且慢高兴,我们更全面地来看看汽车降价的效应。

业内人士透露,基本型奥拓车的生产成本在2.6万~2.7万元之间。如果按2.98万元的价格卖,扣除各种经营成本之后,利润就微乎其微了。当然,在世界范围内,汽车的利润也并不高(在3%~6%之间),但大汽车公司主要依靠规模经济,实行薄利多销,以大销售量来增加总利润量。在世界汽车业的发展过程中,总趋势是价格不断下降。这一方面是由于汽车业供大于求,竞争压力迫使汽车降价;另一方面是规模经济使生产与营销成本大幅度降低,为降价提供了基础。中国汽车的降价以什么为基础呢?

显然,中国汽车业不是以规模经济和成本下降为降价基础。中国的许多汽车远达不到规模经济的水平,也谈不上降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降价只要采用另外两种方法:迫使配件厂降低零部件价格,以及用减少配置来降价,例如,把钢板从1.2规格降为1.0,或者用便宜的塑料件来代替较贵一些的塑胶件。

这后两种做法实际上都是通过降低汽车质量来降价。当迫使配件厂降价时,这些厂不得不用降低质量的方法来减少成本,当减少配置或采用更便宜的零件时,整体质量当然下降了。因此,降价对消费者并不一定是一个好消息。尽管消费者买车时付的钱少了,但他们得到了质量、安全性质也同样降低的车。如果你是消费者,你愿意多花点钱买可靠的车,还是买低价而质量差的车呢?在目前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汽车厂家不得不降价以占有更多市场份额,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绝不是汽车业发展的人间正道。从短期来看,这样降价可以获得一点好处,但从长期看,这种做法实际上毁了整个汽车业——那种质量下降的低价车最终会被消费者抛弃,更别说以这种车进入世界市场了。

应该说,微型车有低价、方便、省油等优点。欧洲国家许多人都爱微型车,这也是以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之一。但微型车决不等于低质量车,甲壳虫、MiniCooper等微型车质量都是很好的。所以,微型车不能仅仅靠价格取胜,应该与其他所有物品一样,实现物美价廉。从这个角度看,价格尽管重要,但决不能成为竞争的唯一手段,比价格更重要的是产品质量与特色。如果不在产品上下功夫,只以价格取胜,彩电行业就是前车之鉴。

这点道理也许谁都懂,但问题是我国汽车工业总体水平不高,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谈何容易?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仍然难在规模太小,没有实现规模经济。我国的汽车整装厂有一百余家,但年产量在l万辆以下的占了90%以上。这样的规模当然什么都谈不上。从这种意义上看,汽车行业价格战的意义就在于把一批规模小、效率低的汽车厂挤出市场,让有实力的汽车厂在价格战中做强做大。这也是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之路。

汽车工业发展的另一条途径是实现零部件的全球采购,而不必拘泥于国产化。在全世界范围内采购质量最好、最便宜的零部件是降低成本的捷径,也是世界上汽车企业成功的经验。全世界采购,当然也包括采购国产的零部件。但国内配件厂要能有竞争力也必须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所以,像目前这样只重视整车生产是不行的,必须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也许我们短期内无法使所有汽车零部件都达到国际水平,但集中做好某些汽车零部件还是可以的。

在效率没提高,成本没下降之前,汽车降价并不一定是个好消息。只有在汽车工业效率提高之后,降价才真正有利于消费者。我们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盼望这一天的到来。

买空卖空求稳定

20世纪初的一天,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突然闯进来几名警察,抓走了一个交易商。原来是有人做期货交易赔了钱,状告交易商买空卖空欺骗他。警察不知道期货交易规则,以为交易而无货必是诈骗就来抓人了。当然,这名交易商很快就被放了。而且以后期货交易有了法律保护,警察也不敢来随便抓人了。但也有人仍不明白期货市场上买空卖空到底是为了什么。

假设某面粉生产者在3月份时预计8月份需购进小麦1000吨,目标价格为每吨5000元。按这种价格进货他赚到预期的正常利润。如果小麦涨价他有亏损,如果小麦跌价他获得超额利润。他不希望亏损,也不想获得超额利润。这就要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交易。期货交易是按现在的价格买卖未来的物品,但所买卖的只是期货合约,并没有实物,交易的结束是通过一买一卖的对冲,即先买后卖或先卖后买进行对冲,对冲后结清价格余额。

假定3月份时,8月份小麦的期货价格为每吨5000元。但由于价格看涨,他买不到8月份远期小麦。于是他以这一价格购买1000吨8月份小麦期货合约(如果每份小麦期货合约为50吨,则是买进20份合约)。到6月份时,8月份小麦期货涨至每吨5500元。小麦生产者按此价格卖给面粉商8月份远期小麦1000吨。在远期市场上他的小麦进价比目标价格高500元。在期货市场上他把每吨5000元买的小麦期货卖出(先买后卖的对冲),每吨为5500元,赚了500元。远期市场上比预期多付的每吨500元由期货市场上赚到的这每吨500元弥补,正好是实现了目标价格。这就是期货交易在买空卖空中实现了价格稳定的实践。

面粉商在期货市场上进行的这种交易活动称为套期保值。套期保值的意思是两面下注,保证不输不赢。这就是在现货市场(远期市场是一种形式)和期货市场上同时采取相反的行动,当在一个市场上买时就在另一个市场上卖,或者相反。其目的是不赔不赚,实现保值。因此,套期保值就是把期货市场作为转移价格风险的场所,这种期货交易活动是一种转移风险的活动。我们这位面粉商的做法是先买后卖,称为多头套期交易,如果先卖后买就是空头套期保值。由于期货交易是买空卖空,无须实物转移,就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回避风险的做法。套期保值者为回避风险所需付出的只是这种套期交易的手续费。

那么,谁为套期保值活动承担风险呢?在期货交易中,是投机活动为套期保值承担了风险。套期保值在期货交易中所赚的,正是投机活动所赔的。在这个例子中,当套期保值者(面粉商)预期价格上升以每吨5000元买了8月份小麦期货时,必定有投机者预期价格下降卖出8月份小麦期货。如果价格上升,则套期保值者赚,投机者赔;如果价格下降,则套期保值者赔(当然他可以在实物市场上得到补偿),投机者赚。投机者是为了获得利润而冒险,当然不会两面下注。

投机是期货市场上的重要活动,没有投机者,套期保值者也不可能存在。谁都想套期保值,转移风险,没有人承担风险,期货市场无法存在。投机者的目标不是保值,而是获利,获利的动机使他们愿意承担风险。投机者的出现是期货市场形成的标志。在一个期货市场上投机越活跃,市场越稳定。

期货市场的存在为生产者实现套期保值提供了方便,从而有利于稳定自己的目标价格。这种经济活动中风险的减少当然是有利于稳定的。另一方面,期货市场还可以通过千百万套期保值者和投机者的交易活动反映未来价格的走势,这被称为发现价格的作用。由于期货市场决定的价格能正确地反映供求变动状况,所以对指导生产与其他经济活动及稳定经济有重要的作用。20世纪初的美国警察不了解这种买空卖空的作用,现在这一点已是普通常识了。

我们在分析问题时为了方便起见把套期保值者与投机者分开。实际上很难区分哪一次交易是套期保值,哪一次是投机。也很难区分谁是套期保值者,谁是投机者。期货市场可以转移风险,也可以冒险求利。所以,把期货交易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更为恰当。这就是通过期货交易使财产增值保值。

现在世界期货交易已非常发达,在80年代还产生了期权交易。而且,期货与期权交易都以金融证券为主。计算机联网的发展使全球期货市场连为一体,任何一个人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参与任何一个期货市场的交易。期货市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更为重要。这当然会引起某些暂时的波动,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全球范围的买空卖空的稳定作用还是主要的。

价格大战面面观

世纪之交,企业之间的价格大战是中国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先是彩电降价拉开了序幕,以后则有VCD大战、微波炉大战,一直到手机价格大战。价格战的硝烟还没有消失,评说者之争亦有相当的火药味。赞之者称它为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进步,反对者指责它无序而混乱,主管者则想用行政手段来控制价格之争。谁是谁非应该由实践来回答,而标准应该是看它推动还是阻碍了中国市场化的进程。

市场经济的活力在于竞争。竞争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价格竞争是首要的。市场经济的中心在于形成一种合理的价格,即经济学家所说的均衡价格。这种价格为消费者所接受,说明它与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是一致的;同时,又为生产者所接受,说明生产者生产物品是有利的。这种均衡价格不是哪个人或哪个机构决定的,而是在竞争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在传统计划经济下,价格由行政决定,或低(如医疗、房租等),或高(如彩电、电信等),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放开价格后,价格有一个回归正常过程,过去定价低的产品与劳务价格上升,定价高的产品与劳务价格下降,正是价格正常化的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价格大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过去的暴利行业中。这些行业过去多由国家垄断,定价过高。降价之后这些行业整体仍没有亏损,无非暴利减少而已。有降价余地,说明价格仍不合理。只有在这种硝烟弥漫的价格大战中,价格才能回归正常。价格下降,由暴利走向微利,是市场经济成功的标志。

价格竞争也是打破垄断、促进企业提高效率的有力手段。在一些垄断行业中,高价格带来的高利润掩盖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带来的低效率,也没有向消费者提供优良的服务。价格竞争的压力会迫使这些原来的垄断者向管理要效益,在市场中求发展。还有一些高价格实际来自垄断行业的不合理收费,如中国独有的手机入网费和双向收费。手机市场上的降价甚至取消入网费之争实际上仅仅是由竞争推动这些不合理收费的减少或取消,还谈不上价格竞争本身。如果不通过价格竞争迫使这些企业取消不合理收费,提高管理效率,又如何能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全球竞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