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14033800000057

第57章 政策运用的经济前提

在90年代,美国经济的强劲扩张在相当大程度上得益于货币政策。所以,格林斯潘这位美联储主席被称为仅次于总统的第二号人物。小布什上台首先也是会见格林斯潘。

近年来,面对国内总需求不足,我国中央银行也增加货币量,七次降息,但效果似乎并不显著,其标志之一是银行存款和增长率并没有下降多少。这些年经济回升主要还是靠增加公共投资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什么货币政策在美国起了重要作用,而在我国作用并不明显呢?

我们知道,现在各国所用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调节货币量来影响利率,并通过利率变动影响总需求中的投资和消费。但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则取决于各国的具体情况。我们以中美不同的国情来说明这一点。

利率所影响的投资主要是企业固定投资和居民住房投资,最重要的还是企业固定投资。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市场经济中,私人是投资主体。企业投资于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利润最大化。利息是投资的成本之一,在利润率既定时,利率越低,纯利润越高,企业越愿意投资。此外,美国90年代信息、电子、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部门投资需求急剧增加,降息就有效地刺激了投资增加。住房投资,即私人购买或建造住房,是利用长期抵押贷款进行的。由于期限长,利率微小的变动都影响极大。例如,假设是为期25年的10万元贷款,当年利率为5%时,每月偿还本息共584元,当年利率为10%时,每月偿还本息共908元,当年利率为15%时,每月偿还本息1280元。由此看出,当利率上升一倍时,每月偿还的本息也几乎上升一倍。住房贷款对利率变动十分敏感。降息当然拉动了住房投资。

利率对消费并没有直接影响。但对消费的间接影响也不可忽视。这主要是股市价格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一般而言,当利率下降时,股市价格上升。90年代后期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突破1万点大关,与降息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密切相关。股票是美国人财产的主要形式之一。股价上升就是财产的增加。假如一个有10万股股票的人,如果每股股票从10元上升到20元,就等于他的财产从100万元增加到200万元。财产是直接影响消费支出的原因之一,因为财产收入也是决定消费的收入组成部分。股价上升,资产增值还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使他们更敢花钱。美国的边际消费倾向从0.676上升到0.68与股市的影响不无关系。

利率下降引起的投资与消费互动以及股市价格上升无疑对90年代美国经济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正是货币政策在美国的重要作用。

与美国相比,中国还不具备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这些条件。在我国企业还没有真正成为独立的投资主体。国有企业的投资在某种程度上还受政府支配。这样,企业固定投资对利率并不敏感。民营企业是独立投资主体,但中国民营企业仍以中小企业为主,真正能进行大量投资的企业不多。何况在贷款、进入限制等方面对民营企业投资的限制,使降息也起不到多大的刺激作用。同时,现在我国一些行业存在供大于求的问题,即使降息也难以起到刺激投资的作用。

从中国的住房市场来看,阻碍居民购房的不是利率高,而是价格高。一方面住房成本由于种种原因降不下来,另一方面居民收入有限。

同时,降息对我国消费刺激的作用更小。因为利率对消费的刺激主要是通过股市实现的。且不说在我国股市不成熟的情况下,利率对股市的影响并不明显,降息后甚至出现了熊市。就是利率下降能带动股市,股票也还不是我国居民的主要财产形式之一。

货币政策的作用在中美之间的不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经济开放程度不同。根据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芒德尔的研究,在一个实行浮动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开放经济中,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的刺激作用大于财政政策。而在一个实行固定汇率和限制资本自由流动的封闭经济中,扩张性财政政策对国内经济的刺激作用要大于货币政策。许多国家的实践证明了这个理论。美国属于芒德尔所说的开放经济,我国属于芒德尔所说的封闭经济。因此,货币政策在我国的作用就要受到相当大的限制。我们根据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实行固定汇率并限制资本流动是正确的。货币政策的作用受到限制也是正常的。

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的运用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前提。任何一种理论与政策是否有作用要取决于各国的具体条件。一国成功的理论与政策不能照搬到另一国。中美之间货币政策作用的不同说明了这一点。

从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出发,刺激经济应该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主,货币政策起到配合作用。近年来增加政府公共工程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回升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恐怕在以后的相当时期中这仍然是适用于我们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