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激励青少年的100个逸闻趣事故事
14035000000029

第29章 “国宝”探戈

探戈是阿根廷的民间舞蹈,被国人视为艺术国宝。它集音乐、舞蹈、歌唱、诗歌于一体,节奏明快,华丽高雅,热烈奔放,深受人们的喜爱。正宗的阿根廷探戈舞与国外的不同,少了一些夸张,多了几分奔放,一连串的交叉步、旋转、踢腿、跳跃,热情洋溢。在阿根廷,每逢周末假日,常见三五成群的老人聚在广场公园,在手风琴的伴奏下,尽情地高唱探戈,或是年轻的姑娘、小伙潇洒狂野地旋转起舞。

1880年,探戈诞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足球的摇篮”博卡区,最早流行于阿根廷底层人民中间。当时的博卡区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最重要的港口区,阿根廷共和国也正处于稳定发展的初期,农村居民及欧洲移民纷纷涌到这里,码头是他们经常聚集的地方。每当日暮,辛苦劳作了一天的人们便聚集在小酒店里饮酒作乐。不同国家的移民带来不同的舞步和音乐,它们互相融合,形成了被称作探戈的音乐节奏。探戈以独特的切分音为特征,既有高乔人的剽悍,又有南欧人的浪漫多情,酒店舞女更使探戈舞步多了一层放浪的色彩。探戈歌词大多是抒发思乡怀旧之情或倾吐失恋后的懊丧悲哀,也有愤世嫉俗、对社会世态炎凉加以冷嘲热讽的。探戈歌手嗓音浑厚有力,曲调激昂而略带忧伤。

1890年,生于法国的探戈歌手兼好莱坞电影明星卡德尔随母亲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为旧有的探戈曲调填上新词,把它变得极其精致、性感、悲痛而大胆,成为阿根廷隽永的哀叹之歌;他主演的电影使探戈扬名世界,将探戈艺术发展到顶峰,使探戈至今在世界各国盛行不衰。卡德尔共写了数十首歌,并留下几百首歌的录音,以杰出的成就被阿根廷人誉为“探戈之王”。可惜他英年早逝,在1935年因坠机身亡。至今他的唱片还在出售,首都还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街和地铁站。

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根廷发生了剧变,失业成为长期问题,政局越来越不稳定,就连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不夜城也安静了下来。20世纪70年代,国际摇滚乐风兴起,当地大部分探戈录音室都倒闭了。

1973年,70岁的利伯泰拉和乐手斯塔索组成“梅耶六重奏”,被很多人嘲笑为庸俗的老古董。但是到了1983年,以“梅耶六重奏”和六对舞者主演的《阿根廷探戈》先在巴黎上演,后来红遍了百老汇,改变了人们对探戈的看法。20世纪90年代初的经济繁荣,使布宜诺斯艾利斯得以恢复浮华的气息,但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在一夜之间把半数“港都人”无情地推入了贫穷阶层,他们不得不为水电费和房租而辛苦奋斗。许多人更为成熟了,在探戈里找到了新的意义,他们抛弃了音乐与舞蹈中的简单与轻浮,使它与时代精神正好相符。

近来,专业人士、热情洋溢的学生以及着迷的观众纷纷涌进布宜诺斯艾利斯各地的探戈舞俱乐部,加入到跳探戈的人潮中,以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探戈舞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