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引领青少年的100个文化遗产故事
14035100000010

第10章 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初中语文课本上有着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后经证实,文中所说的“武陵”就是今天的湖南省常德市,属于武陵山区域。可见,在遥远的古代,向往世外桃源的人们便发现了这片净土,并把它想象成传说中的“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之地。

在亿万年前,武陵源附近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经大自然运用搬运、侵蚀等鬼斧神工,终于修刻出今日武陵源砂岩峰林峡谷的地貌,其间没有经过任何人工雕琢。

也许用一组数据来概括更能说明大自然对武陵源的造化之功:2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桥、7处田园风光、28种国家级保护动物、40多个石洞、厚520余米的岩层、560多个观景点、770种木本植物、3103座石峰、88%的森林覆盖率。除了迷人的自然景观,该地区还因庇护着大量濒危灭绝的动植物物种而引人注目。

这些数据,共同构成了武陵源的“五绝”:奇峰、怪石、幽谷、秀水、溶洞。“五绝”的存在使整个景区沟壑纵横,岩峰突兀高耸,绿树遮天蔽日,鸟兽成群。置身其间,犹如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和趣味天成的艺术山水长廊。“三千峰林八百水”汇聚成这个神奇美妙的世界——武陵源。

古树是景区中的“活文物”,这里的古树具有古、大、珍、奇、多的特点。神堂湾、黑枞脑两处景点保存有完好的原始森林;张家界有一株银杏古树高达44米,胸径为159米,被称为“自然遗产中的活化石”;生长于腰子寨的珙桐,是国家一级保护珍贵树木。这些植物资源,无论从生存环境、林相结构、保护、保存等哪个方面来说,都有重大的科研价值。

宝贵的野生珍稀动物是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的又一“宝贝”。因这里气候温和,雨量丰足,加之森林茂密,给动物们生活、繁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武陵源动物世界中,较多的是猕猴,据初步观察统计,目前已有300余只。当地人叫做“娃娃鱼”的大鲵,也在武陵源的溪流、泉、潭中随处可见。

武陵源具有如此之高的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加上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环境幽雅,被誉为“科学的世界,艺术的世界,童话的世界,神秘的世界”。形态各异的峰林造型,又体现了它的自然价值和浓郁的原始野性,故武陵源又抛下许多“老资格”的名山大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跻身于国世界自然景观的前列。

武陵园国家级名胜区又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等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