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2年房价直跌一万元
1404000000017

第17章 中国房地产乱象 (2)

任志强似乎没有本事让中国的房价想升就升想降就降,但这并不妨碍任志强成为一个出色的房地产预言家。他的口中,中国房价不可能下降,而最近几年房地产抢眼的表现,也证明他所言不虚,如果一个购房者在犹豫的时候买了房,最后升了值,肯定会感谢“任大炮”。

不少买房人对任志强的意见不是来自他观点的对错,而是其立场。

为什么是任志强,这个问题可能会被大家忽略。

我们可以想象,就算没有任志强,也可能会出现一个李志强、张志强什么的人。就算潘石屹等开发商隐藏得再好,社会责任不满街吼,还是有真诚的人去把潘石屹身上的“新衣”揭下来,装什么装啊,不要总那么虚伪。

在开发商的眼里,只有利润。没有开发商的眼睛在面对超额利润时不会泛着绿光。即便如此,很多开发商还是会给自己的眼睛周围涂上厚厚的眼影,拼命挤一些泪光,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任志强比较特殊的则是他眼中的贪婪已经不再需要任何的掩饰了,“我很绿,我骄傲”。

作为开发商这个利益群体的代言人,任志强是合格的,在很多时候都超额完成了任务,为了行业的利益挺身而出,完全不在乎身上被泼多少脏水。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值得中国所有的开发商都给他树碑立传,歌功颂德。

任志强是真实的,说了很多开发商不敢说的话。这让很多人听起来特别舒服,知音啊,敢情好,总算有人来出头。

作为一个商人,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任志强或许是非常合格的,照章纳税,但奇怪的是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的身份。据2009年年报,北京市华远集团有限公司是华远地产的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4607%,而华远集团又是北京西城区国资委的全资公司。

华远地产的“幕后”老板实际上是北京市西城区政府。任志强本应该代表政府的利益,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华远集团的党委副书记,我们也有理由要求他这么做。

华远的企业愿景有两条,一条是华远地产致力成为一个令人信任和尊敬的负责任的房地产品牌企业,另外一条是未来要在业务发展规模、盈利水平、品牌实力等方面努力进入中国地产业的先进行列。

第二条,华远似乎是做到了,不然任志强也不可能在董事长及总裁的位置上待这么久,然而它的第一条却与事实相差甚远。

是谁赋予任志强鄙视穷人的权力呢?除了宽松的舆论环境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手中的金钱赋予了他强烈的优越感。

如果我们对2009年上市公司公布的各企业的老总的工资排一个座次,任志强当仁不让地坐上“头把交椅”。任志强2009年年薪为70740万元,大名鼎鼎的万科掌门人“王小二”的年薪仅为59030万元,在“任大炮”面前有些相形见绌了。

在大连,任志强享受到了“总统级”的待遇,从工资来看,至少是相符的。布什总统的年薪大约是40万美元,和“任大炮”相比,也相去甚远。

企业除了照章纳税之外,似乎还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高房价的当下,房地产企业也不能钻到钱眼里去了。

任志强就是这样,一个复合的面孔。

“三剑客”与良知

股评家想要出名,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毕竟人人都有一张嘴。不过,也曾有人指了一条捷径,那就是一条道走到黑。唱多或唱空二者先择其一后,便开始精耕细作,不断堆积你自己可能都不相信的理论。

股市涨涨落落,波峰过了就是波谷,能正确一半就很不错了。长期用一个声音说话,被人认知的概率将更大。左右摇摆,那声名可就毁掉了。

如果将房地产和股评作一个对比,我们会发现唱多和唱空也是一个选择题,不过股评家的选择大多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或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而楼市的选择则主要在于他的切身利益,他摆脱不了他所处的社会阶层。

开发商义无反顾地属于“多军”阵营,而任志强则是阵营中最耀眼的明星。任志强到处煽风点火,不断挑动工薪阶层、“80后”的敏感神经,唯恐天下不知道他是开发商的代言人。

任志强每每有高论出台,都会引来空军无数的砖头,网络上也一片口诛笔伐。但任志强修炼的神功实在厉害,基本上达到百毒不侵。网络小民在他眼中轻如浮云,几句攻击显然不会乱了“任大炮”的阵脚。

这也算是空军的致命伤,虽然人数众多,但杀伤力却并不够大。高房价的代言人如果说是任志强,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说话,这个世界也就太寂寞了。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事情总在发生变化。我们从媒体上听到的不再是开发商一边倒的声音,对高房价的质疑越来越多。首先是易宪容单挑地产界巨头,揭开了地产界的许多黑幕和谎言,赢得了广大置业者的肯定。

但易宪容在2007年发表的“北京房价要跌三成,上海要跌一半”的过于武断的言论让他的信誉受到一定的损害,后来在是否支持自建房上又倒向了开发商,这也使他逐渐沉寂下来。

易宪容沉寂了,时寒冰、曹建海、牛刀组成“三剑客”逐渐进入大家的视线,成为开发商的“眼中钉”。

抱团就是战斗力,法国大文豪大仲马笔下的“三剑客”剑术高超、豪爽侠义、胆识过人,他们团结一心,最终瓦解了红衣教主的诡计,宣扬了正义。在房地产的战斗中,时寒冰、曹建海、牛刀组成的“三剑客”共同进退,对“多军”的进攻毫无惧色,刀刀见血,他们也成为普通工薪阶层的代言人。

在“三剑客”中,时寒冰成名最早,与开发商“斗争”的时间也最长。时寒冰在20世纪90年代先做新闻后做评论,长期关注和重视经济形势和民生问题,观点犀利,见解独到、理性,富于激情。他的评论用良知说话,为弱者代言,逐渐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成为中国颇具知名度的财经评论员。

然而最终成就时寒冰名声的却是房地产这个大染缸。2006年时寒冰发表系列文章《中国房事困局黑皮书》。与众多学者谄媚房地产不同,时寒冰继续了他的客观独到、为民请命的特点,八篇共计数万言,直接戳到中国房地产的痛处,让人读了为之一振。众多网友也评价他为敢于叫板利益集团,敢于揭露股市楼市黑幕的个性文人。

2008年5月25日,上海第一财经电视频道“头脑风暴”节目的演播现场变成时寒冰与任志强进行巅峰对决的战场。“任大炮”自始至终就像一只战斗着的雄鸡,姿态强硬,精力充沛。而时寒冰则文质彬彬,柔中有刚,使一场看似一边倒的辩论成为势均力敌。

时寒冰,很快就迎来了一个战友,那就是牛刀,曾经的深圳晚报地产部主编。他的加入,使多空双方的战争更加激烈。

牛刀大名广为人知,还是和徐滇庆的一场对赌,引发了业界广泛的关注。

2007年,牛刀与徐滇庆设下赌局,称如果2008年7月11日的深圳房价比一年前低一分钱,徐滇庆将在报纸上用整版篇幅向深圳市民道歉。反之,牛刀将用同样篇幅道歉。

2008年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房价终于成为强弩之末。7月11日,深圳官方公布新盘均价为13421元/平方米,低于2007年同一天的15745元/平方米,牛刀胜出,徐滇庆告败,并兑现诺言公开登报道歉,不过,只有半版篇幅。

牛刀是非常幸运的,2008年正好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低谷,随后中国房价便一路飞涨。如果两人打赌的时限再拖个一年半年,恐怕牛刀登两版道歉都不够了,但这并不妨碍牛刀通过这场对赌一战成名。

牛刀最早开始唱空大概是在2005年,与牛刀所预测的趋势相反,中国房价在此后一骑绝尘,走上了高房价的不归路。

对于很多“80后”而言,那时正值事业巅峰,很多人已经具备买房结婚的能力。如果在这个时候不巧听信了牛刀的言论,在房产价格仍处于相对低位的时候放弃了买房,推迟找女朋友,推迟结婚的时间,可能会误了终身。

上面其实是一种不存在的假设,牛刀的说服力并不会比女朋友、丈母娘强,该结婚还是会结,能买得起房还是咬牙把家安顿下来,就算没有买房也不会把账记到牛刀头上。

房地产两派的斗争,显然已经超越了对与错的范围,不是谁预测得准就能有高的知名度,就可以名利双收。对房地产的评判关键还是立场。谁代表老百姓的利益,谁代表正义、公平和良知,谁就会受到人们的追捧。

在这样的大背下,曹建海先生也成了名人,他不媚权势、不惧奸商、不避同仁、大胆直言的观点,充分体现了研究者可贵的血性和认真、严谨的态度。在为民生而战的道路上,曹建海先生走得纯粹、坦荡。

攻击牛刀的人,说他一边在网上大喊房价大跌,一边却在2007年偷偷买房置产,是典型的说一套做一套。牛刀在北京、上海、深圳都有房子,具体是几套就不得而知了。

仔细推敲起来,牛刀买房正是在他和徐滇庆对赌的焦点时间,他一边说房价要跌,一边买房,那么无论房价是跌是涨他都赚了:如果跌了,那么赚了名声;如果不跌,他也代表了民意,而且也赚了房子利差。在这场赌局中,说到底老百姓并没有得益。

牛刀一直代表着草根阶层的利益,买房后就不能代表草根阶层的利益了吗,这似乎是一个伪命题。

作为一个有产者,他可能希望自己的房产保值增值,我们可能自然将他划分到既得利益阶层。真正的有良心的评论者并不会被一套房子束缚手脚,他会顺从于他的内心,普通的老百姓是可以辨明是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