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2年房价直跌一万元
1404000000019

第19章 被拆与被迁 (2)

从命名来看,就能明白政府当初的一片苦心。经济适用房最大的特点就是经济适用。房子无非就是钢筋混凝土的方框,商品房再高档也只是女孩子多抹了一些化妆品,花了很多心思在保养上,而经济适用房则是素颜美女,虽然没那么花枝招展,基本的居住功能还是一应俱全。

因此,经济适用住房最初的定位是“政策性商品住房”,是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享受的一种福利。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便宜,土地是国家划拨的,这就省了很大一块,主要成本就是钢筋混凝土。这比那些普通商品房就低了很多,完全在中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范围之内。

因为是面向中低收入家庭,国家规定经济适用房的面积应严格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因为土地是行政划拨的,它提出了有限产权的概念,购买了五年内不能上市交易。

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非常完美的,有钱人和中低收入阶层各得其所,都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获得一套住房。然而事与愿违,在具体的操作执行过程中,完全变了味。

在高房价的巨大压力下,经济适用房逐渐成为中国人一个难以解开的心结。现有经济适用房制度被人们口诛笔伐,成为众矢之的。

经济适用房本该卖给那些最需要的人,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经济适用房小区中停着宝马、奔驰。

桃源村,地处深圳南山西丽片区,是深圳一个超大型经济适用房小区,其中三期占地10万多平方米,3000多户人家,于2009年1月1日正式交付业主使用。

桃源村三期广为人知一是因为它的漏水事件,“民心工程”变成了“豆腐渣”,最后还把深圳前市长许宗衡给牵扯进去了。另外一个原因就在于它里面停满了宝马、奔驰等名车,引来很多媒体的关注。

2010年3月,天涯等论坛陆续出现了一些帖子,称深圳桃源村三期地下停车库里,停着相当一部分20万元以上的车辆,其中不乏宝马、奔驰、奥迪、沃尔沃、凌志等名车。有资格买桃源村三期的业主都应是低收入家庭,那么这些车主又是通过什么手段骗到了经济适用房呢?

经过媒体的追踪报道,网络上的消息并非子虚乌有,记者在桃源村三期的地下车库里发现20万元以上的车辆竟然占了近两成。

如果说,一两次看到好车停在车库并不奇怪,因为可能那是业主朋友的。但是,在记者连续几天的跟踪报道中,这些豪车依然如故。而据小区的业主反映,自入住一年多来,很多时候可以看到一层车库大部分车位都停了车,好车也蛮多的,这些车不可能是其他人的。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桃源村三期地下停车库目前仍为免费,会不会是旁边小区如桃源村的教师公寓、桃源村一期和二期的业主为了省钱,把车停了过来呢?

但桃源村三期地下停车库的几个出入口位于小区中部和东部,从其他几个小区走进停车库,都要花十来分钟。这对于开惯了车的人来说是十分不方便的。

为了彻底把问题弄清楚,媒体记者将52辆豪车的名单提供给了相关部门,最后证实,除了公车、借朋友的车外,其中12辆车确为桃源村三期的业主所有。

另外,桃源村三期还有不少房被房主用来出租,这也说明很多桃源村三期的房子并没有落到低收入阶层,而成为某些人牟利的工具。

想要购买到经济适用房,需要符合政府设置的多道门槛,名下不能有房产,存款、股票等不能超过一定的限额,这也被视为深圳经济适用房申购历史上最严格的审查。

桃源村三期经济适用住房的申购工作于2008年6月30日向社会公布终审名单,这也意味着,有为数众多的桃源村三期业主在短短一年半内,就赚够了买奔驰宝马等豪车的钱,这也太让人不可思议了。

桃源村三期的名单都是经过重重筛选的,那为什么还是这么多的漏网之鱼呢?想来打通审查的各个环节,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办到的。

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呢,只有一个最简单的答案,那就是利益。

桃源村三期的基准售价4863元/平方米,外面的房子大多都是15000元左右,买过来在适当的时机转手,一平方米就能赚10000元左右。

马克思说,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绞首的危险。

掰着指头算一下,我们很清楚拿到一套桃源村的经济适用房会产生多少利润,它的诱惑足够让人们花很大代价去疏通各种关系,编造各种谎言。

最终开奥迪、宝马、奔驰、雷克萨斯的主人,利用自己的神通及国家经济适用住房政策的空子,住进了本该由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的房子里,经济适用房最后成为一个摆设。

经济适用房似乎越来越成为一个丑闻的多发地,让人记忆深刻的则包括武汉经济适用房的“六连号事件”。

2009年6月12日,武昌中心城区余家头小区三期B座经济适用房公开选房。余家头小区地处黄金地段,这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这批经济适用房均价为每平方米2800元,比周边商品房价格低2500元以上,总价比周边的商品房便宜至少20万元。

有如此巨大的反差,仅124套房源,引来了5141户家庭争夺,1/40的中选率。想要选上,只能听天由命了,这样也最公平。

然而,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摇中的市民中,有6人购房资格证明编号竟是相连的。在5000多名申购者仅124名能摇中的情况下,出现“六连号”的概率仅千万亿分之一。

结果出来后,引来一片的质疑:这电脑也太神奇了吧,这种巧合正好出现在经济适用房选房上。如果说没有人为的成分在里面,那也只能说是侮辱人的智商了。

事后,有关领导迅速辩解,称这次选房并不存在问题,一切都是巧合。街道办说一切都是按程序进行审核的,民政局说所有人提交的材料都是完整的,而房产局则表示材料太多,很难逐个进行核实。

然而社区居民则称这个事从头至尾都没见过任何政府的公示,把本应该放在阳光下的逐层审核、公示变成了“黑箱操作”。这使得武汉市市长都看不下去了,“连着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称这是“政府的丑闻”。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除了那连号的6个人的资料全部是假的外,124户中竟有73户是关系户,占近60%的比例。

最后,相关责任人受到了应有的处罚,该撤职的撤职,该关的关了起来,骗号的人也把吃到嘴里的肉吐了出来,余家头小区三期B栋73套房子终于回到中低收入者手中。

“六连号”的事件是过去了,但却让人们深深反思。“六连号”事件帮助人们揭开了经适房内幕交易的冰山一角。谁都感觉得到经济适用房申购中有“猫腻”,只是没有想到这只“猫”个头如此之大,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中介、不法分子通过权钱交易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高墙,把中低收入阶层完全挡在了经济适用房之外。

经济适用房就像一块肥肉,惹得各方都直流口水。从制度安排上来看,由于政府公务员占有先天的优势,经济适用房似乎一直是公务员碗里的独食。

1998年,国务院23号文提出全面停止实物分房,逐步实行货币化分房。看起来把公务员推向了市场,和普通工薪阶层一起为一套房而打拼,但政府还是给自己人留了一手。

由实物分房向货币分房过渡,显然不可能一刀切。以前分了房,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人占的房怎么办呢,为了认真贯彻国家精神,那个人买呗!

这样就出现了一次全国性的瓜分集体资产。说是瓜分一点也不会过分,如果是公平的交易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有话说,关键是这些房最后卖的是什么价格呢?最后的买家是政府的公务员,但制定价格的还是这批买家,这样又成了既是裁判又是球员的情况。

中国迅速制造了一批有产阶级,制造了社会一批强大的消费群体,因为他们住房无忧,可以坦然面对高房价。

国家本来是想通过经济适用房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但最后这批房大多数却到了公务员的手中。

打着经济适用房的旗号,公务员队伍垄断了宝贵的经济适用房资源。北京的回龙观,深圳的桃源村、益田村,这些经济适用房小区视野开阔,环境优美,中心文化娱乐广场、游泳池、网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室、篮球场、免费小足球场、商铺、超市、餐馆、美容美发店等生活设施亦样样俱全。

在这些小区中,各种高档轿车更是随处可见。为了不让豪车风吹日晒,很多公务员小区都有大型的停车场,或者在旁边专门修建停车场。

有限产权,看起来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坎,但这并不难解决。只要补交一定的地价,经济适用房的“绿本”很快就可以变成“红本”,和普通的商品房并无二致,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利润就轻松到手了。

补地价按什么样的标准,这个似乎难不倒政策的制定者,因为他们很多都是经济适用房的受益者。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以前深藏在地下的各种交易逐渐浮出水面,这不禁让人们无限感慨,一池看起来并无异常的水,却是深不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