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2012年房价直跌一万元
1404000000025

第25章 招拍挂,是个祸害 (2)

其中位于前山河西岸的地块成为本次拍卖的焦点,该地块总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地理位置及景观都比较优越。该地块以4020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起拍,竞争幅度为20元/平方米。以往人们先根据总价再计算单价,现在却变成根据单价计算总价。当最后中信华南以7700元/平方米竞得该地块时,人们才知道这块地总价达到了4669亿元,顺利登顶珠海新地王。

2007年中国房地产的关键词肯定不能遗漏“地王”。有银行、股市巨大资金的支持,中国也迎来“地王”大爆发的一年,这远远超过2005年、2006年的水平,中国土地市场迎来了一次集体的狂欢。

从5月开始,杭州、上海、重庆、东莞、长沙等地的新一轮“地王”争夺战不断上演,这也为各地房地产价格上涨吹响了号角。当新地王楼面地价纷纷赶超在售房价时,房价自然如同越过河界的兵卒,只进不退。在房价猛涨的动力中,拍卖地所起作用最大。

7月9日,宁波雅戈尔置业以1476亿元的价格夺得杭政储出[2007]23号地块(原浙江工商大学),楼面地价高达15712元/平方米,再次刷新纪录。拍地事件之后一周时间内,周边的风华九园从14000元/平方米上涨到20000元/平方米。

11月8日,上海新江湾城D3地块最终以1301亿元的价格落入新加坡仁恒置地囊中,楼面地价高达20000元/平方米。自6月浙江绿城以12500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拿下D1地块的4个月之后,新江湾城地块的楼面地价上涨幅度高达60%。新江湾城一号作品(合生江湾国际公寓)由9月份20000元/平方米的售价迅速上涨至24800元/平方米。

7月26日,万科联手宝静置业以1785亿元在南京购入江宁区牛首山地块,创下3278元/平方米的南京楼面地价最高纪录,当时该地块周边的楼盘价格在4500元/平方米左右,万科拿地三天内,整个江宁区二手房挂牌价平均涨了300元/平方米。

8月3日,恒大地产集团以253亿元捆绑竞拍位于重庆渝中区和九龙坡区的两宗黄金地块,成交价高出底价16亿元,“重庆地王”由此产生。地王的轰动效应直接刺激了区域房价上涨,8月份渝中区平均房价约3500元/平方米,10月份区域平均房价已涨至4100元/平方米,区域内的旭庆·江湾国际花都目前均价已达5100元/平方米。

这里钱多,人傻,速来

2008年年底4万亿元投资宣布实施之后,中国经济下滑的脚步一下被扭转。地方财政收入增加了,企业效益也明显好转,出口大幅下滑的趋势得到一定的阻止。在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

这似乎是皆大欢喜的事,但有些人却不高兴了,很不高兴。谁呢?私营房地产企业老板。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实力和大型央企有如此大的差距,自己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

4万亿元大部分都是投向高铁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最大受益者自然是国企,它给国企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这也让他们在土地拍卖市场上底气十足,一时风头无人能及。

2010年3月15日,“两会”刚刚闭幕,北京一日便诞生三个“地王”。

经过64轮竞价,中信地产以524亿元的总价竞得大兴区亦庄住宅及商业项目(XI-1B),总金额超越2009年“地王”顺义区后沙峪镇天竺开发区22号地的505亿元,创下北京拍地最高总价。

经过84轮的激烈竞价,远洋地产旗下子公司远豪置业以408亿元竞得北京大望京1号住宅混合用地,地块楼面地价达每平方米275万元,被认为是北京市场上新任的“单价地王”。

经过58轮苦战,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旗下北京世博宏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76亿元的总价竞得海淀区东升乡地块,楼面价折合290万元/平方米。一下盖住了大望京1号地的风头,成为新的“单价地王”。

这些拍卖地的获得者都是央企,中国烟草总公司旗下中维地产也参与了大望京1号地和亦庄地块的竞价,虽然最终分别败给远洋和中信,但表现抢眼。

中国烟草总公司从2009年9月开始招聘地产板块相关业务人员,并于2010年3月低调成立了地产运作平台中维地产,并提出了上市的目标。中维地产股份有限公司由中国双维投资公司、浙江烟草、云南中烟三家发起,注册资本金为30亿元,出手果然不凡。

结果,2009年全国90个地王中,央企就拿了60个,央企成为最大的赢家。

这也搞得任志强极其郁闷,自2001年起华远在所有的公开拍卖中都只有失败。

潘石屹虽然没有拿到地,但还是饶有兴致地给这些标王做起了经济测算,在他看来,这些央企确实有些疯了。

央企获得地王,招致天怒人怨,不仅民营企业的开发商心里不高兴,普通的置业者也不高兴了,这不是把房价往更高的价格拉吗?普通工薪阶层的置业者还买不买房啊!

在舆论的压力下,央企的大老板——国资委只好站出来发话了。

国资委在2010年3月18日表示,除16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外,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正在加快调整重组,在完成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后,须退出房地产业务。这样总算给民营房地产企业和普通老百姓一个交代。

央企退出似乎应该有一个时间表,但到了2010年8月底,78家央企退出进度缓慢,应者寥寥,具体的退出方案也没有公之于众,退出时间表可能永远都是个“谜”。

78家央企的手脚束缚住了,但这却是给另外16家央企松绑,反而成为一种暗示,国家支持这16家企业做强做大。16家央企获得国资委“认证”后,在接下来3个多月时间里跑马圈地,出手阔绰,拿地总金额接近300亿元!

其中,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的购地表现最为突出。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上半年,中铁建共6次出手,竞得10宗土地,总成交价132亿元。

保利集团在“退出令”出台后3个月间拿地约50亿元,包括4月20日以19亿元购得中山市一幅近百万平方米的土地。2010年上半年,保利地产已斥资21471亿元拿地。

都是高利润惹的祸。房地产这块最大的肥肉,无论是谁都会垂涎三尺。看着民营企业已经吃得脑满肠肥,诞生了一个又一个亿万富豪,这也让大型央企看着眼馋,也要来分一杯羹。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国有房企一直都是市场的主角,包括银行都有自己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中国第一拍发生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当初的竞争便发生在两家国有企业之间。

中国第一拍和现在任何一次拍卖比起来,都会显得小气。拍卖地块紧靠风景秀丽的深圳水库,面积8588平方米,规划为住宅用地。开口底价为200万元,每口价5万元。“拍卖开始!”拍卖师刘佳胜一喊,就有企业不断举牌应价。

当价格举到400万元时,场上的竞争者只剩下了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深圳市工商银行房地产公司和深华程开发公司三家国字背景的企业,在深华程退出竞争后,便是深房地产和工商行地产两家之间的竞争。

最后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公司以525万元的价格竞得该地块,因为深房地产的心理底价是530万元,如果工商行地产再坚持一下,估计中国房地产的历史就要改写,它将是银行下属的房地产公司摘得。

可以想象,如果工商行地产获得中国第一拍,将可能给其他银行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银行做地产,还愁没有钱?但为了控制银行的风险,银行也只能全心经营自己的主业。不过由于地产的诱惑实在太大,后来还是出现了建设银行全力支持深圳泰华地产争夺地王的故事,让泰华地产在全国一下声名鹊起。

1998年后,由于民营企业的兴起,国有企业垄断房地产开发的局面逐步被打破,到最后成了民营企业占主导,国有企业反而成为边缘群体。

目前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重新杀回来,使市场的格局发生了改变,这却又成为一大罪状。国有企业搞地产,凭借优势资本,与“民”争利,万万不该!钱只能是民营企业来赚,国有企业赚钱只会被贪污了。

其实,这个与“民”争利中的“民”并不是指全体人民,只代表私营企业老板。难道政府只允许私营企业成为亿万富豪,而不能让国有企业也来分一些利润?都是利益驱动罢了,凭什么要给私营企业搞一些自留地呢?

民营资本主导下的中国房地产业,房价一路走高,中国的超级富豪大多出现在房地产行业,普通大众并没有获得什么益处。

从中国国有企业发展历史来看,资不抵债、发不起工资的日子仍历历在目。以前这些央企还捉襟见肘,为什么现在却财大气粗呢?如果我们仅仅将国有企业取得的成就归结于垄断,显然是非常片面的。仅十多年时间,国有企业在商场竞争中由原来的“节节败退”而变为现在的“大举反攻”,里面的原因是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的。

中国改革开放不仅仅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其实我们是有意忽视了国有企业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有企业进入世界500强是天经地义吗?显然不是。打铁还得自身硬。在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不能忽视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的围追堵截,不能忽视中国国有企业曾经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

民企其实是担心国有资本进入房地产将严重挤压自己的生存空间,自己的地盘逐渐被蚕食,以前的金饭碗保不住了。

我们一方面应欣喜地看到国有企业也显出了咄咄逼人的气势,敢于参与完全市场化的竞争,而不是畏首畏尾,仅把业务限于政府的自留地,靠着垄断等资源混饭吃。但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也把房价进一步往上拉,成为房价上涨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