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再见故宫
14132500000009

第9章 遗恨(3)

毋庸置疑的,少年皇帝借着这次较量,捍卫了自己的地位,将皇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终此一生,不曾放松。

他如愿以偿推尊父亲兴献王朱祐杬为“献皇帝”,庙号睿宗,并将神主入太庙,跻身于武宗朱厚照之上。实事求是地说,朱祐杬是有资格享有这个尊号的,他是宪宗第四子,生母为宸妃邵氏。

邵宸妃是浙江昌化人,出身贫寒,父亲邵林以淘金为生。由于生计艰难,便将邵氏卖给了杭州镇守太监。太监见邵氏生得美貌非凡,遂将她送进了皇宫。

和孝宗生母一样,邵氏在入宫后学有所成,知书达理,为宪宗所看中。与朱祐樘的坎坷不同,朱祐杬出生时正赶上万贵妃对明宪宗放松管束的好时候,万贵妃为废掉太子朱祐樘,推荐给宪宗的新人选,就是邵宸妃所生的皇四子朱祐杬。

这位皇子喜好读书,为人端正豁达,是藩王之中少见的高素质之人。朱厚熜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基因,又得他悉心教导,自幼资质过人,说他聪明绝顶并不为过,朱厚熜和朱厚照一样,可以算作明朝皇帝里智商列第一梯队的人物。

与正德帝不同,嘉靖帝性格乖张,尤为精于权谋。我相信不止是黯然隐退的杨廷和,那些日后在嘉靖的整治下噤若寒蝉的大臣们,会深切的怀念起那个曾经令他们头大如斗、穷于应付的正德帝。

与嘉靖的专横霸道相比,正德孩子气的荒唐任性简直是太容易对付了。起码在他面前,大臣们还可以指手画脚,仗言直谏,保持人格的完整和气节。

跟嘉靖的心狠手辣相比,正德对待大臣也太仁慈宽厚,太让人如沐春风了。正德不管如何荒唐,他对待大臣的态度始终是很有分寸,很见涵养的。他知道自己爱玩,就干脆将内政托付给杨廷和,终此一生都很尊重这位老臣。在武宗看似荒唐恣意的行为下,大明王朝还井井有条行进在正轨上,并没有真正滑向衰落的深渊。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对于当年初登帝位的嘉靖来说,他的所作所为都有理由。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以外藩就位的他对先朝的臣子们有着天生的戒备和不信任。经过旷日持久的“大礼议”事件,他越发坚定地相信,只有牢牢掌握手中的皇权,只有权谋和暴力才能捍卫为皇者的权威。

站在故宫的左顺门前,想起嘉靖年间的“左顺门事件”,再想到杨慎的那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金水桥边,残阳尤烈,千古之下,去者不远。又有谁能真如王阳明先生那般超然世外,视富贵如无物,视荣华若浮云呢?

嘉靖终其一生做不到,当年年轻气盛的杨慎更做不到。当他的父亲辞官去职时,作为内阁首辅之子、当时士林的青年领袖,年轻气盛的杨慎当仁不让地接过了护礼派的大旗。当唇枪舌剑已不能奏效时,这位高干子弟率领诸位大臣齐聚在左顺门外,静坐、嚎哭,花样百出。他更喊出了一句颇具煽动性、永留史册的口号:“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说白了,这句话就是,兄弟们上吧!坚持到底!咱们跟皇帝扛上了,荣辱成败只看今朝。他带头闹,撼门嚎哭。一时之间,金水桥畔哭声震天,紫禁城内如丧考妣。这十足“愤青”的行为,彻底惹恼了嘉靖皇帝。在数次劝导(派太监传旨)、恐吓(为首者下狱)无效的情况下,嘉靖皇帝使出最后的杀招——廷杖。对于这帮给脸不要脸的家伙,他的耐心已到极限,决定不再客气,让这帮书生彻底闭嘴消停的方式只有一个——打!打死几个算几个。

廷杖可不是简单的扒下裤子打屁股,怎么打,打多少,内中大有玄机,分为“用心打”和“着实打”,监刑官奉旨执行。如果监刑官脚尖张开呈八字形,意思就是“着实打”,这样可能能保住一命,但不死也要割去败肉数十碗,医治半年以上,严重的话会导致残废。如果监刑官脚尖向内,示意“用心打”,则受刑的大臣必死无疑。此种刑罚对文弱书生而言,除却精神上的羞辱,尊严扫地,也是足以致命的。

和刽子手一样,施行廷杖的人,都经过专门的训练。训练方法是,在砖头的上面盖一张纸,要求将砖头打碎,而纸一点不破。如果得到满意的贿赂,他们打下的木棍,看起来血肉横飞,却不致命;如果受刑的官员家境贫苦,无钱行贿,行刑者下杖时看起来很轻,甚至连皮都不破,却足以痛彻心扉,只消三四十杖,就非死即伤。

左顺门事件之后,嘉靖开始报复。200多名闹事的官员(实际只有140余人)被关押,随后以签名为证,除却年老体弱一打就死的,其余人等,被逐个施以廷杖。其中17人被杖毙。

此次流血事件中,作为始作俑者,带头闹事的杨慎,荣幸地被打了两回。也是他年轻,底子好,才得以熬过两次廷杖而不死。所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对杨慎而言,等待他的却不是后福,而是嘉靖帝的特别“优待”——流放云南永昌,永世不得返京。

当年的云南,可不是如今的旅游胜地,而是让人闻之色变的苦寒之地,尚未开化,瘴气丛生,一入此地,如入鬼域。

流放途中,杨慎凭着聪明之极的头脑躲过了暗杀。抵达云南之后,又凭着自己的魅力和过人的交际能力,迅速和当地官员打成一片,吟诗作对,著书立说,偶尔还能出去游山玩水。

杨慎,这位天下第一才子,昔日的内阁首辅之子,如今的流放重犯,除却背井离乡,回京无望,日子过得还不赖。作为嘉靖朝排名靠前的政治犯,杨慎始终被嘉靖帝忌恨。

此后的三十余年,杨慎愈发放浪形骸,以诗酒自娱,将精力放在著书立说上。史载:“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一代才子,远离了政治斗争,却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以72岁的高寿善终——这样的结局其实也不坏。

当杨慎在云南享受着风花雪月时,千里之外的京城内,嘉靖朝政坛的腥风血雨才刚刚开始。杨廷和之后,后起之秀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等,个个都是官场高手。你方唱罢我登场,看似权势倾天,却始终不过是嘉靖手中的玩偶。

嘉靖帝阴狠狭隘,自私自大,他最大的优点是太过聪明,不幸的是,他最大的缺点也是太过聪明,玩弄群臣于股掌之中。在朝臣此起彼伏的斗争中,他始终是冷静的旁观者和幕后的操纵者。

不单对朝臣阴狠,对待他有恩的孝宗张皇后,嘉靖也态度冷淡,并不礼遇。这位在孝宗朝独享圣宠,武宗朝又贵为太后之尊的张皇后,先甘后苦,晚景凄凉。

同理,嘉靖这个薄情寡义的人,对他后宫的那些妃嫔,也是爱之欲其生,厌之欲其死的。三任皇后都不得善终。

嘉靖性情乖张,修道服用丹药之后越发喜怒无常,在前朝责打大臣,在后廷惩罚宫嫔,恐怖气息蔓延。对宫女嫔妃稍有不满,轻则厉声呵斥,重则施以大刑。几年之中,因为细微小事被酷虐,惊惧而死的人就有上百人。

中年之后的嘉靖迷恋修道炼丹,追求长生不老。虽然武宗以后的明朝皇帝都开始往不务正业的路子上走,越来越不把当皇帝当回事,但像嘉靖这样,在位45年,20多年不上朝理事的还是第一位。

明代皇帝信奉道教,在紫禁城内外兴建了许多道场,其中最大的殿宇是位于紫禁城中轴线最后,御花园偏北的钦安殿。

嘉靖尊崇道教,与他从小生长的环境关系密切。荆楚之地本就是道教的源头,嘉靖帝的父母也崇信道教。自幼的耳濡目染对他影响不小,更何况,嘉靖追求长生不老的目的和历代帝王并无二致——所谓长生不老,不过是为了更长久地稳固手中的权力。

为了这一追求,这位“醮斋皇帝”和他的“青词宰相”一起,求仙问道,宠幸道士,把祸国殃民的事业发展到极致。

嘉靖对猫非常宠爱,他有两只特别喜欢的猫,分别叫“雪眉”和“狮猫”。嘉靖以帝王之尊举行仪式,册封雪眉为“虬龙”。

“虬龙”死后,嘉靖非常悲痛,将它葬于万岁山,立碑著文,提名为“虬龙墓”。狮猫死后,嘉靖为它打造了黄金棺材,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命大臣们为其作祭文。凡有不遵命者,皆受惩责,文辞合意者,则受宠幸,得以晋升。

与对待宠物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嘉靖对待宫人非常残酷。他听信方士邵元节和陶仲文所言,取处女初潮之经血炼制红丹,以求长生不老。为保持身体的洁净,宫女只能吃桑饮露,有多人因饱受残害而死,事后还有人被杀灭口。

这些丹药自然不能长生不老,却应该有壮阳的效力,这些宫女被性虐待狂折磨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绝望之下,只能奋起反抗。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的某个深夜,嘉靖宿于曹端妃所居的“翊坤宫”中,熟睡之中,被以杨金英为首的一帮宫女以绳系其颈,欲取其性命。慌乱之中,所系绳扣竟为死结,宫女心慌力弱,嘉靖仅仅被勒昏而已。其中有胆小者前往皇后所居的坤宁宫报信。方皇后赶来救护,世宗得以不死。此事发生在壬寅年间,又发生在禁宫之内,故史称“壬寅宫变”。

事发之后,司礼监审讯宫女的口供中有“咱们下手了罢!强如死在他手里!”之语。历代宫女,含冤而死的何其之多。似嘉靖年间这样的宫廷事变,宫女谋杀皇帝的事,还是前所未见,闻所未闻。可见宫女受迫害之深,实在是忍无可忍。

事变后,杨金英等16名宫女皆被分尸处死,宁嫔王氏、端妃曹氏亦受牵连处死。宫变之后,生性多疑的嘉靖受到了很大惊吓,从此不再居于禁内,避居西苑,开始了二十余年不上朝不见大臣的创举。他认为自己大难不死全是因遵信道教而被上天庇佑,从此之后更加倍痴迷于此。

虽修道炼丹,却不减凡俗之欲。有明一朝,嘉靖是拥有妃嫔最多的皇帝,曾效仿古礼采选九嫔,先后立有三任皇后。原配孝洁皇后陈氏仅仅因为对他的好色略所不满,嘉靖便大为震怒,踢打陈氏,陈氏因惊惧流产,血崩而死。陈氏死后,嘉靖立顺妃张氏为后,一度宠爱有加。然而很快就因小事盛怒,张氏幽死冷宫,无谥号,继立者为方氏德妃。

方氏在“壬寅宫变”中对嘉靖帝有救命之恩,但她借机处死了宁嫔王氏和端妃曹氏,令嘉靖忌恨在心。几年后,后宫失火,嘉靖竟命人不救,任方氏在火中惊惧而亡。

说实话,读史书时,在书页间见多了宫闱血腥,对人心的诡诈和无情利用也见怪不怪了。可是,行文至此,仍是止不住得齿寒血冷。

后宫之中,女子之间凭仗美貌,用尽心机嗜血相斗都情有可原——毕竟,获取宠爱是唯一的出路,没有君王的恩宠就意味着红颜冷寂,老死宫禁无人问。然而,似嘉靖这样冷血无情对待妃嫔,视人命如草芥,实在是令人不寒而栗,无法苟同。此人之刚愎自用,残暴专横,已是令人发指,即使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暴君,也还有儿女情长、夫妻情深、略见真心的时候。唯独这个人,普天之下,唯我独尊,全情投入只爱自己。

相较之下,正德这位贪玩多情、好色好酒的君王,肯为美人一诺屈尊去接,还真是至情至性,可爱到令人怀念。

其实,在正德年代,大明的国势并没有那么糟糕,起码君臣之间还有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余地。但到了嘉靖年间,国势日下,积弊丛生,群臣丧志,已是不争的事实。

即便不上朝,不见大臣,痴迷于炼丹,一心追求长生不老,嘉靖亦无一时一刻松懈,不肯放下手中的权力。二十余年间,他忙里偷闲批答奏章,朝廷发生的大小事件,局势走向无不了若指掌。

他是聪明的,聪明到愚蠢的程度。他自以为天下尽在掌控,殊不知,自己早已成为独夫民贼。

学者多有论断,明之亡,始于万历。而我基于对嘉靖不加掩饰的厌恶,主观地认为,肇祸之端,实在嘉靖。他的独裁统治,不单灭去了这个王朝前进的活力,为后世铸下了祸根,更阉割了文人的思想,铲平了多数人的风骨。

当一个时代的文人,失去信仰,气节扫荡殆尽,变成犬儒,忙于党争,精于谋取私利时,这个时代才是真的失去希望,趋于黑暗。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59岁的嘉靖皇帝驾崩于乾清宫。这位明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结束了他的专制。

对于他的过失,海瑞已经骂得相当具体,至于他漫长的一生,我只有八个字相赠:死得太迟,死有余辜。

这个评断,无关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