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总有些青春要辜负
14185700000009

第9章 心中的书

很早之前,我送过侄儿一本书。那时他还小,大概只有几周岁。我只是想让他能从小受这些名人事迹的熏陶,培养出不同于常人的坚持和意志。

当初我挑这本书的时候,可谓是煞费苦心。跑了几条街,逛了几家书店。买回的当夜,我就执笔在扉页上写下了几句勉励的话,并且潦草地签上了日期。

几年之后,我弃文从商。大堆大堆的事整日压迫着我,再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安心写字了。可是,没过多久我的许多项目都被别人抢走了。顿时,公司运转陷入了一片狼狈之中。

我独坐家中,心情极其低落,感觉人生已到最后低潮,所有局面已是不可能再挽回了。

我不愿向同龄人倾诉。毕竟当初搞得那么轰轰烈烈,如今却得此下场。无奈之下,我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一股脑地对着我的侄儿吐苦水。我知道,一事不懂的他,自是不会明了我内心的屈苦。

可我需要的不是他的明白,只是想要那么一个人听我说说话罢了。

话毕,他张大了眼睛看着我,有些迷惑地问我:

“这很难受吗?”

我笑笑,不想与他辩解。毕竟,他只是一个孩子,当然不明白事态有多么严重。

他见我不说话,严厉地说:“你这算什么?史太龙被电影公司拒绝了1835次,第1836次才获得成功。爱迪生寻找适合做灯丝的材料,足足失败了10000次……”

他滔滔不绝地向我讲述着那些名人事迹。我一脸苦笑地看着他,他以为是我不信任他说的话,径直走了出去,将一本厚厚的书抱了进来。他一页页翻着,口里还念叨:“不信我翻给你看,的确是那么多次!”

他不知道,这书上的所有内容我都已看过,并且是在多年以前。他可能都已经忘了,这本书还是我送给他的。可那又怎么样?

他懂得将书里的东西铭记在心,并且时时与生活联系。而我们,却忘了读书的真正目的,常常不明白如何将书本内的知识回归实践。

我们的书,是在眼中,在笔下,在每一次与别人的争论和言语中。而孩子的每一本书,却是藏在了他纯洁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