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哥白尼
14188800000015

第15章 改学法律报效国家

沃伊切赫教授离开之后,哥白尼继续在克拉科夫大学求学。但是当时在天文学系初级阶段的学习已经可以结束了,他需要针对自己进行专门的学习,比如主修天文学、数学、医学和法学。

在克拉科夫大学,哥白尼学习了许多深刻的天文学知识,并且同人文主义结下了不解之缘。学习期间,他因为擅长社交,结识了许多朋友。

特别使他感到惋惜的是,尊敬的沃伊切赫老师一年前离开了克拉科夫大学。一些对大学乃至对整个克拉科夫知识界都具有关键影响的人物,也陆续离去了。

使哥白尼终生难忘的卡利玛和不久前溘然长逝,其他许多杰出人物先后漂流国外。

正当这个敏感的时节,舅舅瓦兹罗德突然来到了学校。

“什么?要中途休学?舅舅,为什么呢?”哥白尼和哥哥安杰伊满脸疑惑,大学都还没有毕业,为什么要中途休学呢?

原来,对于两兄弟的前途,舅舅有了更加实际的安排,他希望两个兄弟能够成为忠于他本人的,代表瓦尔米亚教区利益,为他服务的,具备高深学识的顾问、法律专家或者医术高明的医生。

为此,瓦兹罗德积极筹划,准备送兄弟俩去意大利留学深造。

意大利,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度。它不仅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辉煌的文学艺术著称于世,而且是当时“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

可是正是因为这样,意大利的大学比克拉科夫的大学更加优秀。自然那里大学的学费也就更加昂贵,即便是以瓦兹罗德的财力,要想同时支持两个外甥一起留学,也有很大的压力。

不过对于这一点,精明能干的瓦兹罗德早有准备,他利用自己的影响,为两兄弟在瓦尔米亚主教区谋得神甫的职位,然后,他们可以获得神职人员的固定收入。

可是,孩子们是否同意呢?

一向比较民主的舅舅并不想自作主张完全替孩子们做决定,在进行谋划以前,他先征询了两个外甥的意见。

这一天,瓦兹罗德将两个孩子找来,向两兄弟问道:“你们将来要做什么样的人呢?”

“天文学家,数学家或是医生都可以。”哥白尼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如果我把你们举荐当神甫,怎么样?”舅舅询问道。

“这个,我们还真没想过。”两个兄弟面带难色地回答。

瓦兹罗德说:“你们若当了神甫就可以获得三年有薪假期去意大利学习各种知识。为了学习,你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呢?”

“那好!”两兄弟对视了片刻,点头应允。

在两兄弟中,安杰伊首先当上了神甫,但是哥白尼的神职位置则遭到了不少的挫折。

当时,教区内本来有一名神甫去世了,神甫会有了一个空缺。瓦兹罗德为争取这个席位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本来以为这个空缺正好由哥白尼补上的,谁知道就在这个月教皇派人占据了这个席位。

无奈之下,瓦兹罗德只能另外寻找机会为哥白尼安排。直至1497年,才为哥白尼空出一个神甫席位。

正是因为担任主教的舅舅的努力才使哥白尼获得神甫职位。但这件事并未损害哥白尼的声望,因为任人唯亲、搞裙带关系已成为当时普遍盛行的现象。

不仅神甫,就是教会的最高机构里也有许多人是靠了亲戚关系才谋得职位的。

主教们曾不止一次把主教和红衣主教的头衔授予自己的私生子。后来,这种现象逐渐在教会中引起不满和愤慨,并成了宗教改革派手中的重要把柄。

担任神职人员,究竟是哥白尼本人的意愿,还是舅舅瓦兹罗德的旨意,一直是很难回答的问题。哥白尼大概没有接受高级教士职称,只是当了一位世俗式的神甫。

担任神职人员为哥白尼这位破产市民的儿子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晋升、继续学习和发展个人科学爱好的机会。

波兰历史上曾有不少市民子弟借助宗教外衣去享受神职人员的特权,并利用这一特权从事自己的事业。

哥白尼兄弟俩的情况尤其如此,因为当时波兰对科学和艺术的庇护是很有限的,只有为数极少的人才能得到这种庇护。

哥白尼在等待神甫位置的这一段日子中,是十分难熬的。没能够当上神甫,就意味着他失去了固定的收入,也就失去了留学意大利的昂贵学费。

但是哥白尼内心深处又是希望能够早早地出国,学习到更多更先进的天文学知识。

瓦兹罗德的心中也十分焦虑。青春是短暂的,他让两个外甥中途休学回家,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到意大利深造,可不是这样在家里白白虚度青春。

不过哥白尼有一个团结的家庭,当年,他们父母双亡之后,面临着家庭四个孤儿的艰难成长局面,二姐毅然选择了嫁给富商,缓解了这个家庭的压力。

而现在,为了能够让更加专注于学习的小弟哥白尼能够有机会先出国留学,哥哥安杰伊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对舅舅说道:“先让小弟去意大利留学吧。他比我好学,我现在已经有了职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完成学业。”

“那你自己呢?”瓦兹罗德反问道。

“我可以晚几年再出去。弟弟是我们家学习成绩最好的、最有希望成才的一个。爸爸妈妈都不在,我已经有工作,我有责任帮助弟弟成才。”安杰伊深情地说道。

同样都是二十来岁的青年,只是因为出生在哥白尼前面几年,安杰伊毅然扛起了一个兄长的责任。

其实,他们这个年纪正是求学的最好时机,如果晚几年再留学,精力和学识肯定不如现在。

安杰伊作出这个决定,该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呀!

“哥哥!”哥白尼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小弟,去意大利要专心学习,用你最好的学习成绩来报答我。”安杰伊拍拍哥白尼的肩膀说道。

兄弟情深,安杰伊的话让瓦兹罗德十分感动,他仔细地考虑过后,决定同意安杰伊的请求。

于是,他们积极准备,做好让哥白尼留学意大利的各项准备。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使得哥白尼不得不改变计划,原本醉心于天文学的他不得不先学宗教法典。

当时,罗马教廷发动“十字军东征”时建立的一个骑士团,即十字骑士团,盘踞在波兰以北。他们经常侵犯波兰边境,烧杀抢掠,还振振有词地为自己的侵略行径辩护。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瓦兹罗德接到了十字骑士团统领的信,让他去教区参加谈判。

“舅舅,十字军要你去参加什么谈判呢?”哥白尼正好看到信件,他疑惑地问道。

“哎!”瓦兹罗德叹了一口气,说道,“上周,十字骑士团有个教士在我的教区内殴打一名教授,被我扣留了。这不,十字军的统领都把信件送到我家门口来了。”

这本来只是一个小案子,可是十字军统领为了霸占波兰的出海口,企图割断波兰和东北海岸的关系,故意耍威风,小题大作,甚至冠冕堂皇地将信件送到主教家门口。

瓦兹罗德早就看穿了十字军的野心,所以他是坚决不会妥协的。

哥白尼看完信件以后,说道:“舅舅,他们将谈判地点设在教区,等于是把你看成了砧板上的鱼肉,千万不能答应。不如我们请他到市区来谈判,让他们坐吃哑巴亏。”

“好,就按照你说的办。”

第二天,十字军气势汹汹地就冲进城里来了,为首的十字军统领骑着高头大马,一路耀武扬威地跑了过来。

十字军统领一到谈判会场就咄咄逼人地问道:“瓦兹罗德主教,我的教士究竟犯了什么罪,你竟然将他扣留了起来?我警告你,教皇给了我们骑士团特权,别说他没有犯罪,哪怕他杀人放火,那也只能是我们骑士团内部处理,轮不到你插手!”

“哼!你所谓的那些特权早已经过时了!那名教士竟然在我的教区内殴打平民,那就要接受教会的制裁。”瓦兹罗德正义凛然地说道。

“瓦兹罗德!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不遵从教皇的法旨,信不信我立马杀了你?”十字军统领气得浑身发抖,“砰”的一声就把腰间的长刀拔了出来,劈到谈判桌上,把桌角都砍掉了。

“公道自在人心。你如果不相信,可以自己去问教皇。还想用武力解决问题,我们波兰人民奉陪到底!来人哪!”

伴随着瓦兹罗德坚定的话语,早已经埋伏在四周的军队冲了出来,将十字军包围了起来。

“哼!这次算你狠,我们走!”十字军统领害怕了,他丢下一句狠话,就带着十字军溜走了。

和十字军斗争真的是一件相当累人的事情,不但要在战场上打仗,还要在谈判桌上论理,而且他们动不动就搬出教皇的法旨。

可是实际上,教会的法旨朝令夕改,一天一个说法,根本没个准头,这也就给十字军混水摸鱼提供了条件。

为了战胜十字军,必须精通法律,因此瓦兹罗德决定让哥白尼去意大利学习法律。

哥白尼把学习教会法当做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说:“没有任何义务比得上对祖国的义务那么庄严,为了祖国献出生命也在所不辞。”

哥白尼虽然没有经历过托伦独立战争,但是他明白,十字军是波兰的死敌,必须要斗争到底。为了祖国,他决定暂时放弃天文学,先专心学好宗教法典,回来帮助舅舅对抗十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