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营养素
为了维持生命活动和身体健康,我们每天必须摄入含有营养素和热能的食物。营养素包括六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其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能产生热能。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新陈代谢旺盛,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比成人高,只有满足儿童的营养需求才能保证其体格与智能发育正常并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
膳食是儿童营养的主要来源,合理的膳食能满足儿童全部的营养需求。合理膳食又称为平衡膳食,是指每餐膳食应有几种食物组成,由于每种食物提供不同的营养素和热能,因此适当搭配使营养素和热能供给的比例适当,儿童才可以充分吸收和利用。
2.检测宝宝微量元素是否缺乏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两种:头发检测和血液检测。
头发检测作用不大。目前许多医院的微量元素检测手段都是进行头发检测,但是由于头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头发清洁程度、发质、个体生长发育程度和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很好地反映儿童微量元素状况。所以,我们一般不提倡给宝宝做头发检测。
血液检测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通过在宝宝手指上取一滴血可以检测出铜、锌、钙等微量元素的准确含量。不过有关专家也指出了其致命缺陷,即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微量元素正常值范围。因此,通常的血液检查结果也只能作为参考。
判断儿童是否患有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症的关键是要看宝宝症状。一般而言,儿童如果出现厌食、挑食、生长发育迟缓、反复感冒、口腔溃疡、贫血等症状都可能与某种微量元素缺乏有关。
3.富含微量元素的食物
(1)铁:动物性食物中,如动物肝脏、动物血、肉类和鱼类所含的铁为血红素铁,血红素铁也称亚铁能直接被肠道吸收。植物性食品中的谷类、水果、蔬菜、豆类,以及动物性食品中的牛奶、鸡蛋所含的铁为非血红素铁,这种铁也叫高铁,以络合物形式存在,络合物的有机部分为蛋白质、氨基酸或有机酸,此种铁须先在胃酸作用下与有机酸部分分开,成为亚铁离子,才能被肠道吸收。所以,动物性食品中的铁比植物性食品中的铁容易被宝宝吸收。为预防铁缺乏,应该为宝宝首选动物性食品。
(2)锌:动物性食品中的牛肉、猪肉、羊肉、鱼类、牡蛎含锌量高。植物性食品中的蔬菜、面粉含锌量少,且难吸收。
(3)铜:含铜最多的食品是肝脏,大多数的海产食品如虾、蟹含铜较多。豆类、果类、奶类含铜较少。
(4)碘:因海水含碘丰富,所以海产品都含有碘,特别是海带、紫菜含碘最多。
(5)硒:谷物、肉类、海产品含量高,除缺硒地区外,一般膳食不缺硒。
因各种食品含微量元素多少不同,为预防微量元素缺乏应吃多种食物做成的混合食物,不能偏食、挑食。
4.婴幼儿微量元素以食补为主
(1)0~4个月的宝宝:母乳喂养的乳儿可以从母乳中获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如果乳母本身膳食结构中缺乏某种营养元素那么婴儿就会缺乏。所以,母乳喂养的妈妈应饮食品种多样化,饮食搭配合理化,饮食食品天然化,烹调技术科学化;食品宜粗不宜精,食品宜简不宜繁。牛奶喂养的乳儿可以从配方奶中获得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元素。
(2)4~12个月的宝宝: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牛乳喂养的乳儿,4个月后都需要添加辅助食品以保证足够的营养物质摄入,尤其是保证各种微量元素的摄入。奶类是这一时期婴儿钠、钙、磷、钾、镁、锌、铜、碘的主要来源,谷物是这一时期婴儿铁、锰、硒的主要来源,蛋、绿叶蔬菜是这一时期婴儿铁的主要来源。水也是一些元素的主要来源,合格的矿泉水和白开水最好。我总在文章和医嘱中反复强调婴幼儿多饮水,很多妈妈都认为水没有任何“营养”只是解渴,所以水的摄入量远远不达标。
5.为宝宝补充微量元素的推荐食谱
(1)提供铁、钙、磷的蛋黄奶糕:将鸡蛋水中煮熟(约6分钟),取出蛋黄碾碎,用牛奶和成糕状或粥状。直接喂食。
(2)富含钾、镁、铁的绿叶菜泥(汁):芹菜、紫菜、菠菜、茼蒿等蔬菜洗净后用清水浸泡1小时,放入沸水中即刻捞出,在干净菜板上剁成菜泥,挤出菜汁。可直接喂食也可和到面条或米粥中。如果婴儿吞咽能力很好可直接喂食菜泥。
(3)富含锌、铜、铬、硒的鲇鱼汤:鲇鱼洗净,放入冷水中。加入花椒5粒,葱白1段,煮沸至水变成乳白色(约20分钟),熄火后放少许食盐、香油,直接喂食鱼汤。
(4)含锌丰富的栗子粥:将栗子5个剥皮后切碎。锅置火上,加入水,放入栗子煮沸后,放入大米1把混合同煮至熟即可喂食。
(5)含锌丰富的荠菜鸡肝米:将鸡肝150克洗净,切成米粒状,加少许黄酒、食盐、蛋清、水淀粉搅和均匀,把荠菜洗净切成碎末。锅内放少许油,姜末爆香后,下入切好的肝粒翻炒十几下,把切好的荠菜倒入,略加一点儿水。煮沸,勾薄芡出锅即可食用。
(6)含铁丰富的蟹蓉烩苋菜:将蟹肉斩蓉,盛入碗中,用少许牛奶调开,加入鸡蛋清搅匀成蟹蓉。苋菜在沸水内焯一下捞出。锅内放入油烧热,烹入料酒,加入鸡汤、食盐、胡椒粉,放入苋菜、蟹蓉,待烧沸后用水淀粉勾芡,加入牛奶搅匀,熟后装碗,撒上火腿蓉即可食用。
(7)含铜丰富的桃仁烩口蘑:将洗净的口蘑25克去根,放入碗内,加入鸡汤125毫升,放入蒸屉蒸1小时左右,将口蘑取出切片,用清水洗净,碗内汤留用;核桃仁用沸水泡过,捞出去皮,切成小块。炒锅内放入鸡汤125毫升,再把蒸口蘑的水加上。烧沸,下入口蘑片,加入少许酱油、绍酒、食盐,撇去浮沫,水淀粉勾芡盛入碗内。原炒锅内放入鸡汤125毫升。把核桃仁放进去汆一下,捞出与口蘑放在一个碗中,撒上豌豆苗尖即成。
6.缺锌会影响宝宝的发育
锌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体内含锌酶和锌依赖性酶的组成和活性,在组织呼吸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核酸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促进细胞分裂生长和组织再生,故缺锌可影响体格生长、智力发育和生殖功能。
味觉素含有锌原子可维持味觉,促进食欲。锌影响视网膜视黄醇还原酶活性,并参与视黄醛的合成,缺锌时可影响感光物质的合成和肝内维生素A的动员而发生夜盲。锌可促进与免疫有关酶的合成,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7.宝宝缺锌的原因
(1)摄入不足:锌摄入不足是小儿锌缺乏的主要原因。大多数食物含锌量很低,营养不良,特别是长期缺少动物性食物者易致锌缺乏;长期采取全部肠外营养的患儿,因所摄入溶液中缺乏锌,易发生本病;肠道吸收不良可见于脂肪泻、肠炎等疾病,以及长期进食含有过多植酸盐或纤维素食物,均可影响锌的吸收利用。
(2)丢失过多:常见于慢性失血、溶血(红细胞内有大量的锌,随红细胞破坏而丢失);长期多汗、组织损伤(创伤、烧伤的渗出液含锌);肝肾疾病、糖尿病及使用利尿药噻嗪类等(尿中锌排泄量增加);长期使用整合剂如青霉胺等药物(与锌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单纯牛奶喂养者(牛奶内有干扰锌吸收的络合物)。
(3)需要量增加: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尤其是婴儿对锌的需要量相对较多,易出现锌缺乏,如早产儿可因体内锌储量不足,加之生长发育较快而发生锌缺乏。此外,营养不良恢复期、外科术后与创伤后恢复期等锌的需要量亦增加,若未及时补充易致锌缺乏。
(4)先天性代谢障碍:见于肠病性肢端皮炎,是遗传性锌吸收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特征为腹泻、皮炎和脱发,患儿多于婴儿期起病。
8.宝宝缺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1)临床表现:多发生于6岁以内小儿,起病缓慢。锌缺乏开始表现为食欲缺乏、厌食或拒食,常伴有味觉减退、异食癖及复发性口腔溃疡等。尔后生长迟滞或停止,身材矮小、性发育延迟。
视觉暗适应能力下降,重症者可出现角膜混浊。免疫力差、反复感染、伤口不易愈合。
皮损呈特征性分布,主要分布于口、肛周围等处。亦可出现牙龈炎、舌炎、结膜炎等。
孕妇饮食中长期缺锌可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儿童严重缺锌可影响脑功能,表现为急躁、嗜睡、抑郁或学习能力差等。
(2)诊断方法:诊断锌缺乏不能仅靠临床症状和体征,还要有实验室检测。
血液含锌量可反映宝宝目前体内锌的情况。但血锌测定值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对测得的值要做具体分析,要把影响发锌和血锌测定值的因素充分考虑进去,再对其测得的数值进行判断。要请正规机构检测和有经验的医生判断,不要轻信保健品推销机构的检测。
发锌与血浆锌的含量没有密切的关系,发锌不能代替血锌,也不能表明目前宝宝体内锌的情况。所以,父母不要因为宝宝化验头发锌值偏低就大补特补,否则会造成锌中毒。
由此可见,锌缺乏的诊断并不能随便。
9.关于补锌的建议
近年来,人们对锌缺乏有了普遍认识,也了解许多关于锌缺乏问题,尽管还不像对钙缺乏了解的那样普遍,但给宝宝补锌的家长越来越多了。婴儿期是否需要像补充维生素D和钙那样常规补充锌吗?没有诊断为锌缺乏病者不需要预防性补充锌制剂。
(1)补锌别过量,适时补,有好处,没坏处。一份权威性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儿童有40%以上缺锌,补锌最大的误区是把锌当作钙一样长期补充。长期补锌的最大弊处是影响了铁的吸收。
(2)不能明确诊断是否缺锌时怎么办?如果医生认为您的宝宝缺锌,宝宝也有缺锌的症状,但没有化验血不能明确诊断时,可试验性给予锌剂。6个月以内婴儿,每日补充锌3毫克,6个月以上婴儿,每日补充锌5毫克,也可按照体重计算,0.5毫克/千克体重。最大不能超过每日10毫克,连续补充不能超过3个月。
(3)明确诊断缺锌时怎么办?如果确诊是锌缺乏症可以补充到1.5毫克/千克体重/日,或6个月以内婴儿每日6毫克;6个月以上婴儿每日10毫克。最长疗程是3个月。补充锌后要注意预防铁的缺乏。
(4)补锌有时间和量的限制。锌的补充也有量和时间的限制。不能认为锌是营养药,没有不良反应,可以放心大胆给宝宝吃。微量元素并非灵丹妙药,多多益善。营养药补多了照样会中毒。维生素不可缺少,补多了也会中毒,如维生素D中毒、维生素A中毒等。矿物质过量补充也同样会引起中毒。补充一种元素时会影响另一种元素的吸收和利用。长期补充锌元素不但会引起锌中毒,还会因为影响铁的吸收而导致婴儿缺铁性贫血。铁过量会引起脑部神经损伤;钙过量会导致内脏钙化等。
10.宝宝缺钙的表现
小儿缺钙实际上主要是缺乏维生素D,也叫佝偻病。小儿缺钙通常出现神经、骨骼和肌肉3方面的表现。
轻微缺钙或者缺钙的早期,主要表现出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如烦躁磨人,不听话爱哭闹,脾气怪;睡眠不安宁,如不易入睡、夜惊、早醒,醒后哭闹;出汗多,与气候无关,即天气不热,穿衣不多,不该出汗时也出汗;因为汗多而头痒,所以小儿躺着时喜欢摇头磨头,时间久了后脑勺处的头发被磨光了,形成枕秃。这些现象或多或少都存在时才考虑缺钙,如果仅有出汗不能诊断是缺钙。
严重缺钙时精神神经症状加重,出现抽搐同时还会出现骨骼及肌肉的表现,如囟门闭合迟,出牙迟,会站走时间迟,还会出现鸡胸驼背、罗圈腿、肌肉松软无力等。
缺钙还会影响智力及引起免疫力、抵抗力下降,致使小儿容易感冒、发热、腹泻。因此,在小儿生长期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很重要。
11.合理补钙益处多
有些父母虽注重给婴儿补钙,甚至一天给小儿3~4克钙,但宝宝仍有缺钙的表现。其主要原因是有些因素影响了钙质的吸收。为做到正确地给婴儿补钙,父母须注意以下几点:
(1)钙剂不与植物性食物同吃:有些植物性食物,如谷类,尤其是全麦片、全麦、麸皮等因含植酸高,影响钙的吸收;又如菠菜、香菜、苋菜等多种蔬菜都含草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等,与钙结合妨碍钙的吸收。
(2)钙剂不与油脂类食物同食:油脂分解后生成的脂肪酸与钙结合后不容易被吸收。
(3)每餐不吃过多的肉、蛋:因为各种肉类、蛋类中含磷酸盐较多,与钙结合后会影响钙的吸收。
(4)掌握补钙的时间:由于奶制品中的脂肪酸会影响钙质的吸收,因此补钙最好安排在2次喂奶之间。有些食物虽营养较丰富,如豆浆,但含钙量较低,精米、白面含钙量也较低,在给小儿吃这些食物的同时都要注意另外补充钙质。
(5)多吃含钙多或能促进钙吸收的食物:例如,奶类(人奶、牛奶、羊奶等)含钙较丰富,吸收也充分;动物肝脏、蛋黄、鱼、肉及豆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但动、植物中的维生素D要经过紫外线照射转化为内源性维生素D才能被人体利用,故小儿要适当晒太阳。海带、小虾皮等海产品含钙量高;紫菜、菜花含钙也较丰富,蚕豆连皮吃提高钙的吸收;骨头加醋熬汤可增加钙质,糖醋排骨也含有丰富的钙质;将鱼炸酥后连骨吃可提高钙的含量等。哺乳期妇女经常吃这些含钙多的食物可提高母乳的含钙量,对婴儿起到补钙作用。幼儿和儿童要经常吃这些含钙多的食物以增加钙质。
(6)多吃酸性食物:因钙易溶于酸性溶液,在碱性环境则形成难溶的钙盐。故多吃酸水果、果汁、乳酸、氨基酸等能促进钙的吸收。
(7)注意钙磷比例:磷是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但磷摄入过多会与钙形成磷酸钙。研究表明,食物中的钙、磷之比为2:1,牛奶中的钙磷之比为1.2:1时最有利于钙的吸收,母乳中钙磷之比近于2:1.所以,用牛奶喂养的婴儿应增加含钙高而含磷少的食物,如绿叶菜汤或菜泥、苹果泥、蛋类等以矫正钙磷之比。
12.如何为宝宝选择钙剂
宝宝每日补钙量是400毫克,鱼肝油400单位,除奶量中所提供的钙外,可按实际情况为宝宝补钙。为宝宝选钙应选适合婴儿吃的。
(1)目前市面上钙剂繁多,应选含纯钙量多吸收好的制剂,每日补钙总量300~500毫克。
(2)目前市面上的鱼肝油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另一种是浓缩的,浓缩的是普通的4倍,用时要注意;每日总量维生素D、维生素A不超过1000单位就不会中毒。
13.婴幼儿期是补钙黄金期
虽说从小到老都不可缺钙,但是婴幼儿时期缺钙对健康的影响最大也最长远。
其一:婴幼儿对钙的需要更为急迫。婴幼儿体内的钙每隔1~2年要全部更新一次,而成年人体内的钙更新一次需10~12年。
其二:婴幼儿时期缺钙对身高的影响很大。假设一个成年人的身高为165厘米,除去50厘米是在妈妈子宫内成长的,后天共长高115厘米。这115厘米中的1/3(36.6厘米)是在2岁以前生长的。
其三:从牙齿的发育来看,两岁半时20颗乳牙就出齐了,恒牙的牙胚也埋伏在下面开始钙化。缺钙,乳牙和恒牙的牙釉质发育不良,易发生龋齿。从小没有健康的牙齿何来健康的体质。所以,补钙一生之计在婴幼儿时期。
有句话“宝宝冬天生,春天防抽风”。这里所说的“抽风”就是“婴儿手足搐搦症”。原因之一是体内血钙水平太低引起的“无烧抽风”。这是为什么呢?出生在寒冷冬季的宝宝,大多是隔着玻璃晒太阳,紫外线被玻璃挡住了。缺少紫外线的照射宝宝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减少,体内钙的吸收相应不足,机体通过减少钙的利用,来维持血钙水平在标准之上。春风送暖时宝宝在室外活动接触大量阳光,体内维生素D猛增,血钙被大量运送到骨骼中去,致使血钙水平猛降反而会出现抽搐。
应对上策:冬天千万别放过任何一个晴朗无风的好日子,露出宝宝的小脸和小手,带上宝宝在户外多晒会儿太阳。春天,注意逐渐延长宝宝的户外活动时间,别晒猛了,而且要保证摄入足够的钙。出生后得不到母乳喂养的婴儿,满月以后可以服鱼肝油以促进牛奶中钙的吸收和利用。鱼肝油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D,要注意用量。浓缩鱼肝油每日2~3滴就够了,注意满管是20滴左右,鱼肝油吃得太多会引起中毒,切勿认为“鱼肝油是补品,多多益善”。
还有这么一句话“幼儿度苦夏,秋凉把钙加”。夏天宝宝出汗多,从汗液中丢失不少的钙,加上天热食欲差摄入的钙少。秋天秋高气爽,温度适宜应多带宝宝外出晒太阳,同时多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使体内的维生素D和钙多储存一点儿,待冬天来临就可派上大用场了。
人们习惯于把奶称为“婴儿饭”,宝宝一旦能上桌吃饭就不再给宝宝喝奶了,其实这样是不对的。营养学家指出,一生不要断奶,因为奶及奶制品不仅含钙丰富而且钙的吸收和利用率高、收益大,宝宝上桌吃饭后还应当每天喝奶。大豆及豆制品同样含钙丰富,小鱼、小虾制成的带骨带皮吃的香酥小菜,花生酱、芝麻酱等配着主食一起吃也都是极好的钙源。再加上麻酱花卷、淋在面包上的花生酱,这一日所需的钙就足够了。只要精心安排好宝宝每一天的饮食,让宝宝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一日三餐就能满足宝宝每日成长所需的钙。
14.怎样通过膳食补钙
药补不如食补。小宝宝所需要的钙最好从食物中获得。大家晓得,宝宝最主要最好的钙源是奶制品。一般来说,只要哺乳妈妈没有严重缺钙的情况,母乳每100毫升中含钙30毫克,按每日摄入900毫升计算,小宝宝通过母乳就可以得到充足的钙源。一般小宝宝从5个月大时开始添加辅食,这时由添加的辅食中也可以得到一部分钙。
对于人工喂养的宝宝,婴儿配方奶粉中含有的钙是母乳的2~4倍。由于磷含量较高导致钙、磷比值高,以及含有较多的酪蛋白都会使钙的吸收率相对较低。但是如果宝宝没有消化方面的问题,他通过配方奶粉获得的钙源也是充足的。
15.儿童钙的需要量
2000年出版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所提供的钙摄入量数值如下:
0~0.5岁的婴儿:每日需要300毫克钙。
0.5~1岁的婴儿:每日需要400毫克钙。
1~4岁的幼儿:每日需要600毫克钙。
4~7岁的儿童:每日需要800毫克钙。
7岁以上的儿童至成年人:每日需要800毫克钙。
16.宝宝常流口水不全是生理现象
流口水医学上称为流涎,是婴儿时期的常见现象。3~4个月的婴儿已逐渐开始添加含有淀粉的辅助食品,唾液的分泌量自然而然也就增加了,但是宝宝吞咽口水的功能尚未健全,牙槽较浅,闭唇与吞咽动作还不协调,因而常出现流口水现象。宝宝到了6~7个月以后,由于正在萌出的牙齿常常刺激口腔内的神经,造成唾液的大量分泌又会出现流口水现象。因此,6个月前后的婴儿如没有其他不舒服,流口水大多是生理现象。等到宝宝吞咽功能发育完善这种生理性地流口水现象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随着小儿的发育成熟,神经调节功能的不断完善,流涎现象就会逐步减少甚至消失。但许多病理情况,如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缺乏,以及由于体弱多病,口腔黏膜受病毒感染形成疱疹性口炎或口腔溃疡时,临床常出现流涎现象,这种由于疾病而造成的流涎称为病理性流涎。另外,脑瘫和脑炎后遗症的患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也会出现唾液分泌过多或不能下咽的情况。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的流涎不能一概而论,倘若患儿出现持续的流涎现象就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给予正确的处理。
17.饮食坏习惯使孩子胖起来
由于父母不加留意或纠正,使孩子从小养成错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导致发胖。这些坏习惯包括以下10种。
(1)不吃早餐。
(2)饮食时狼吞虎咽,吃饭速度快。
(3)喜欢待在家里,不习惯户外活动。
(4)每次吃饭都要吃得很饱才罢休。
(5)喜欢玩游戏机或电脑,而且长时间看电视。
(6)大多有晚上睡觉前吃东西的习惯。
(7)不做家务。
(8)爱吃快餐或油炸食物。
(9)常喝甜饮料。
(10)偏食,讨厌吃青菜、水果。
18.蛋白质对于儿童的可贵之处
婴儿从呱呱坠地就仿佛意识到时间对于生命的可贵,因而争分夺秒地生长,从而形成了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在生命现象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物质是蛋白质。机体组织的生长、更新和修补依靠蛋白质;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离不开蛋白质;机体的抗病、解毒和免疫需要蛋白质。宝宝长期缺乏蛋白质就会使身长和体重的增长缓慢、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由此可见,蛋白质对于生命极其可贵。
蛋白质可分为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两大类。一般来说,动物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在成分和样式上更符合人体的需要,营养价值高于植物蛋白质。所以,宝宝的膳食中必须有相当部分的动物蛋白质,如奶、蛋、鱼、瘦肉等。不过也不可忽视植物蛋白质的补充,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目的。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各类食物中常见的氨基酸有20多种。各种食物蛋白质中所含的氨基酸不仅种类不同,而且数量和排列次序也不一样,因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不同的食物蛋白质。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数量和构成比例与人体蛋白质越相似就越容易被人体利用,以合成人体蛋白质。人体如果缺少某一种必需氨基酸就会引起生理反常,导致生长发育停滞。
虽然这20多种氨基酸都是人体所需要的,但有些氨基酸只要膳食中蛋白质供给的总量足够,人体可以自己制造或由其他氨基酸转变而成,所以一般不会感到缺乏。但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内不能制造或制造的速度不能满足人体需要,因此必须由膳食中供给,若膳食中长期缺乏这些氨基酸中的任何一种都会造成生理功能的紊乱,从而影响生长发育。
长期营养供应不足,蛋白质缺乏能导致发育迟缓、消瘦、体重不增加、水肿、贫血、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乌黑的头发也会变成干枯棕褐色等。但是,如果摄入过多会引起大便干燥;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还要经过肾脏排泄,增加了肾脏的负担;还会出现因蛋白质过多使体温升高等。
每种食物中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种类是不齐全的。唯一的办法是把食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如小麦、米、玉米中缺乏赖氨酸,米中还缺乏色氨酸,豆类则含赖氨酸很多,故谷类及玉米配以大豆可补充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我国北方居民常吃的“杂合面”就是很好的例子。辅食要荤素搭配,经常调换菜谱,养成孩子不挑食的习惯也是为了给孩子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因此,膳食必须营养丰富而且搭配合理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
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是能提供热能的3种营养素。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肩负着很多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果让蛋白质分解来提供热能,就是扁担打蚊子——大材小用了,划不来。而糖类每克供能值只有脂肪的一半,因此如果从糖类获取热能,儿童必须增加食量。这样,不但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而且会减少其他营养素的摄取,从而使儿童无法得到全面均衡的营养;同时,大量糖的摄入还会使儿童患龋齿、肥胖症、糖尿病等疾病。所以,多糖饮食对儿童的身体发育有不利影响。
接下来看看脂肪。每1克脂肪能提供9千卡的热能,专家认为,儿童一日所需热能的35%最好由脂肪来提供,这个比例比成年人的25%~30%要高。适量的脂肪有助于饮食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此外,脂肪还是几种激素的前体,可促进儿童正常的性发育。不少孩子尤其是女孩,害怕发胖影响体形而不吃脂肪多的食物,更不沾肥肉,这样会影响身体健康。因为女孩子摄入脂肪过少会出现性成熟推迟和其他疾病。
脂肪除了供给能量之外还有其他生理功能。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与磷脂是大脑及其他神经组织的重要原料,与儿童的智力发育关系很密切。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但从不沾脂肪或肥肉的孩子是很难聪明的。除此之外,脂肪中的亚油酸还是细胞的组成部分,参与脂肪与胆固醇的代谢,维护儿童微血管的功能。所以,儿童膳食中脂肪的比例比成年人高才能保证儿童身体、智能和性发育的需要。因此,父母要督促、鼓励孩子适当进食肥肉、奶油等,做菜时多放些植物油及少量猪油(一般可放7份植物油,3份猪油),调配宝宝食品时放些新炼的猪油、麻油。这样,不但使食品更加鲜香,增进孩子们的食欲,更能补充脂肪。过量进食脂肪有害无益,但儿童饮食中的脂肪比例高于成年人则有益无害,因为儿童生长离不开脂肪。
19.平衡膳食巧搭配
(1)谷类或根茎类(马铃薯、薯类等)作为主食是热能的主要来源。
(2)动、植物蛋白质,如肉、鱼、奶、蛋、禽、豆制品提供优质蛋白质。
(3)蔬菜和水果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
(4)脂肪、油和糖满足热能需要。
学龄前儿童每天除了三顿主餐之外,可以在早、中餐之间和中、晚餐之间各加一次点心,如少量的糖果、糕点或牛奶、豆浆等,以保证营养平衡。
父母不仅要重视儿童的膳食结构,做到主、副食搭配,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而且要重视合理分配各餐热能。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是有道理的。早餐热量应占全天热能的30%~35%,午餐占40%,晚餐占25%~30%。
儿童好奇心强,喜欢花样多变的食物,因此多样化的食品、多样化的制作方式,变换的色、香、味、形可以激发儿童的食欲。
学龄前孩子的消化能力增强,可以使用炒、烙、烤、熘。注意少吃甜食,少吃过咸、过硬的和刺激性的食物。
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挑食、少吃零食,尤其是含糖的零食、冷饮。虽然糖果可以增加孩子的乐趣,提供部分热能,但过多的进食糖果会抑制食欲,不利于儿童身体健康。
20.好好吃饭长高个儿
(1)细嚼慢咽:快吃食物会给胃肠增加负担,导致消化吸收障碍,甚至引起胃肠疾病。
(2)适当补钙:为了促进钙的吸收,还要避免钙制品与碳酸饮料同时饮用。因为碳酸饮料中磷的含量过高,会破坏钙的吸收,最为合适的比例是2:1(钙:磷)
(3)盐分高的食品要尽量少吃:各种腌制食品、香肠、熏肉等盐分较高,又是熏制食品,对胃肠黏膜有较大的刺激性,而且这类食品中维生素含量很低,对孩子成长不利。
(4)对偏食和零食说NO:零食中的蔗糖在大肠中会迅速被吸收到血液中,提高血糖水平,导致生成大量的有机酸,分解骨骼和牙齿当中的钙,由此妨碍骨骼的形成。
(5)饭后休息1小时:饭后让大脑和全身都休息一下,对消化系统的正常运转是很重要的。
(6)吃饭时少喝水:吃饭时喝太多水会冲淡胃中的消化液,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饭前喝水会降低食欲,所以要尽量避免。而饭后喝适量的菜汤或牛肉汤对长个有利。
(7)愉快地用餐:在愉快的气氛中进食脑的中枢神经会变得积极,使循环系统和其他器官能积极配合消化系统功能,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21.海鲜的营养丰富
海鲜产品的营养价值高,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好处。
(1)蛋白质:蛋白质在体内主要扮演的是建造与修补身体组织,宝宝时期正是身体生长发育较为快速的一个阶段,对于蛋白质量与值的需要当然一定很高;海鲜、贝壳类产品是良好的蛋白质,可以满足孩子生长发育所需。
(2)钙质与铁质:这两种矿物质在体内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其中钙质可以提供身体骨骼与牙齿主要成分,铁质则是供应备注中的成分及帮助生长。所以,除了奶制品外,海鲜、贝壳类产品也能提供宝宝良好的钙质与铁质来源。
(3)微量矿物质:其他如铬、钴、铜、碘、硒、硫、锌等几种营养素主要负责体内的代谢,并且维持重要的生理功能。在海鲜贝壳类产品中,这些微量矿物质含量丰富,可以作为平时饮食的一项选择。
(4)胆固醇:不可否认,海鲜、贝壳类产品中的胆固醇含量比一般的鱼肉要高许多,尤其是虾卵、蟹黄等类食品含量更高;虽然胆固醇是小朋友必需的食物成分,但一次大量食用且摄取过多的脂肪反而容易引起高胆固醇症,应特别注意。
海鲜虽然鲜美,但是不宜过量食用。海鲜、贝壳类产品含蛋白质、钙质、铁质等营养素,但也容易引发过敏症状,过敏体质的妈妈应在孕期避免食用这一类食物;而过敏体质的小朋友要尽量年龄大一些再接触这类食物,而且一次以一种为限,以免过敏性体质被引发。
22.为孩子烹调海鲜掌握四原则
对海鲜产品要科学烹调,避免营养流失。在了解海鲜产品的营养成分之后,家长在烹调这些食物时要注意方法。
(1)注意质地:由于海鲜、贝壳类产品不像一般鱼肉来得细致,所以应避免油煎或油炸,以减少咀嚼时的不便。此外,在宝宝吃以前可以先将食物切成小块或剁成泥状,或是在烹煮好后先用手或汤匙将食物撕成小丁以方便宝宝咀嚼与吞咽。
(2)避免生食:水产类食品容易被肠炎弧菌所感染,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所以,在烹调前应先将食物清洗干净并彻底煮熟后再食用。若购买后没有马上烹煮或一次无法煮完,则应包装好冷冻起来,以免污染其他食物。
(3)减少用油量:海鲜、贝壳等食物含有较高的胆固醇,所以在烹调时应少加油,可改用清蒸或是水煮的方式。
(4)注意盐分含量:有些海鲜类食品如虾米等,厂家为了增加其保存期限,售前会用盐腌渍,所以应减少食用量或先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再烹调。起锅前的调味也应特别留意,品尝后决定是否需另外调味。
23.多吃蔬菜有助于宝宝健康成长
千万别小瞧蔬菜,它对宝宝的生长发育作用很大,妈妈一定要认认真真地让宝宝吃好蔬菜。可这件事情说起来简单,里面却是大有学问。
蔬菜对宝宝成长的四大作用:
(1)蔬菜是人体必需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蔬菜和水果中含有维生素C和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烟酸、维生素P等。维生素C能防治坏血病,尤其是绿叶蔬菜;维生素A可保持视力,防止眼干燥症及夜盲症。
(2)蔬菜中含有钙、铁、铜等矿物质,其中钙是宝宝骨骼和牙齿发育的主要物质,还可防治佝偻病;铁和铜能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刺激红细胞发育,防止宝宝食欲缺乏、贫血,促进生长发育;矿物质可使蔬菜成为碱性食物,与五谷和肉类等酸性食物中和具有调整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
(3)蔬菜中丰富的纤维素能刺激胃液分泌和肠道蠕动,增加食物与消化液的接触面积,有助于宝宝消化吸收食物,促进代谢废物排出,防止便秘。
(4)有些蔬菜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味道特别,如姜、葱、蒜等含有辛辣香气。这种独特的香气有刺激食欲的作用并可防治某些疾病。
24.如何为孩子选择健康蔬菜
(1)选择无污染的蔬菜:野外生长或人工培育的食用菌及人工培育的各类豆芽菜都没有施用农药,是非常安全的蔬菜;果实在泥土中的茎块状蔬菜,如鲜藕、马铃薯、芋头、胡萝卜、冬笋等也很少施用农药;有些蔬菜因抗虫害能力强而无须施用农药,如圆白菜、生菜、苋菜、芹菜、菜花、番茄、菠菜、辣椒等;野菜营养非常丰富,一般没有农药污染。
(2)多吃颜色较深的蔬菜:研究发现,蔬菜的营养价值高低与蔬菜的颜色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颜色较深的蔬菜营养价值高,如深绿色的新鲜蔬菜中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矿物质含量都较高。另外,胡萝卜素在橙黄色、黄色、红色的蔬菜中含量也较高。研究表明,绿叶蔬菜有助于预防阑尾炎,红色蔬菜有助于缓解伤风感冒的症状。
(3)各色蔬菜都要吃:蔬菜主要有绿色、黄色或红色等几种颜色。绿色蔬菜是指叶绿素含量较多的蔬菜,黄色或红色蔬菜是指以类胡萝卜素或黄酮类色素为主的蔬菜。研究证实,蔬菜的颜色与营养含量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绿色蔬菜优于黄色蔬菜,黄色蔬菜优于红色蔬菜;但不同颜色的蔬菜也是各有所长,并不是说一种蔬菜所有的营养成分都高于另一种蔬菜。饮食上应该多种蔬菜合理搭配,营养价值互补才能促进身体健康。
(4)多吃新鲜时令蔬菜:反季节蔬菜主要是温室栽培的大棚蔬菜,虽然外观很吸引人,体积也很大,但营养价值与新鲜时令蔬菜是不一样的。反季节蔬菜不如新鲜时令蔬菜营养价值高,味道也差一些。
25.为宝宝助长的饮食方案
只有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并合理均衡搭配才能促进孩子生长发育。儿童健康专家建议一日食物内容和数量:谷类300~400克,蔬菜500克以上,水果1~2个,牛奶250~500毫升,鸡蛋1个,肉类100~150克,鱼类50克,豆类50克,烹调油25克。
(1)一日三餐不能少:特别要注意吃好早餐,可选择一些营养丰富的鸡蛋、牛奶、大豆类食物,以及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粮食。其他两餐中的粮食、肉类、蔬菜、豆类等也要按平衡膳食原则来搭配。两次正餐之间可以少量加餐,但不要过多吃零食。
(2)远离“垃圾食品”:油炸食品、膨化食品、腌制食品、罐头类制品对于正处于生长旺盛期的孩子来说都是“垃圾食品”。它们虽然提供了大量能量,但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却很少,长期食用这类食品,可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
(3)含糖饮料宜少喝:饮料不宜多喝,特别是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这些饮料能量高,但营养素相对缺乏,过多饮用会影响体内脂肪的消耗,造成脂肪堆积,引发肥胖。可乐等碳酸饮料中磷含量高,过量饮用可导致体内钙、磷比例失调,影响钙吸收,妨碍骨骼生长发育。
(4)进食补品应慎重: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长得快、变得聪明,就盲目给他们进食补品,其中很多都价格不菲。有的孩子因为过量食用补品出现性早熟、生长停滞、肥胖,个别营养素过量引起中毒等现象,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损害了健康。
(5)每天睡足9小时:生长激素是让人长高的激素,这种激素在睡眠状态下分泌量增加。此外,睡眠时肌肉放松,有利于关节和骨骼伸展,也有益于“长个儿”。所以,青春期的孩子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作息,早睡早起,每天保证9小时睡眠,在充足的睡梦中一天天长高。
(6)户外活动1小时:春天的气候宜人,紫外线照射强度适中,最好每天拿出1小时进行户外活动。紫外线能帮助人体皮下组织中的维生素D转变成有活性的维生素D3,促进胃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为骨骼的生长发育获取充足的钙、磷。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一定强度的跑、跳等运动,还能有利于钙沉积在骨骼中,加速骨骼生长。
26.药膳提高宝宝免疫力
小儿吃什么食物(药膳)可改善体质呢?这里有常用且效果很好的药膳。
(1)胃肠虚弱的小孩容易腹泻、腹胀、食欲差,可以用鹌鹑1只,清洗干净后,将包好的中药(党参20克,茯苓20克,去核大枣10枚,三七5克等共研末)置入其腹腔中,放入蒸锅内,水沸后再以小火炖4个小时即可。每2天吃1次。
(2)常常感冒的小孩可以用黄芪50克,白术20克,防风20克,莲子50克,连同猪肺1只,共同炖服,食汤即可,每2天吃1次。
(3)记忆力差、容易疲倦的小孩可以用羊肾1只,连同枸杞子30克,羊肉30克,西洋参30克,共同炖服,喝汤吃肉,每2日1次。
27.促进宝宝骨骼发育的饮食原则
身材的高矮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种族、遗传、地理气候条件、生活习惯、卫生条件、营养状况、伤病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多少等。这些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两大类。研究表明,孩子身材约60%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因素。而科学的抚育方法可使孩子的身高增长十几厘米。这说明先天不足可以通过后天来弥补。一般人到20~25岁就不再长高了,而在这段年龄之前供给足够的营养,即各种儿童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可促进孩子的身高增长。具体的饮食调理方法。
(1)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是儿童生长发育的最佳“建筑材料”,成年人每日约需要蛋白质80克,儿童相对需要更多些,不仅要保证蛋白质的数量,还要讲究质量。动物性食品,如鱼、肉、蛋、奶类所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齐全,营养价值高,应保证供给。大豆的蛋白质也很优良,应给儿童多吃豆腐和豆类制品。注意饮食的科学搭配,如豆类、花生、蔬菜与动物性食物的搭配既可进一步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又可取长补短,增加人体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收。有报道,赖氨酸和核酸与身高有密切关系,上述食物富含赖氨酸和核酸,孩子应经常食用。
(2)供给丰富的钙质: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学龄前儿童每日需要钙600毫克,小学生需要800毫克,中学生需要1200毫克。如果食物中钙的供给不足,婴儿就会发生软骨病,学龄儿童就会长不高。所以饮食中要注意供给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皮、瓜子仁及绿叶菜等。给宝宝和学龄儿童添加适量钙质和鱼肝油对身高增长也有好处。此外,提倡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能使皮肤中的脱氢胆固醇转化成维生素D3,从而有助于钙的吸收。
(3)少吃糖:吃糖多了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进食量减少势必影响营养素的吸收,而且糖在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和乳酸需要碱性的钙来中和,钙的消耗量增加必然影响骨骼的生长。此外,茭白、竹笋、青蒜、菠菜等含草酸多的食物,能与食物中的钙结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钙,使食物中的钙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应注意食用方法或少食用。
(4)吃好早餐:早餐要吃饱吃好,因为孩子如果不吃早餐,机体为了供给上课用脑及活动的能量消耗都得动用体内储备的蛋白质,这就好比釜底抽薪。长此下去,孩子就会因缺乏蛋白质而影响生长发育及身高。
总之,为了使孩子获得充足营养,一定要让孩子吃好吃饱,食谱应注意多样化,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型和营养搭配,多种食物混合吃以达到食物的互补作用,使身体获得各种必需的营养素。要纠正孩子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孩子多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也是促进长高的重要因素。此外,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心灵的创伤、精神紧张、情绪压抑都会引起内分泌失调,影响生长发育和身高增长,故应消除和避免。
28.宝宝健脑益智菜
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皮质是由灰质成分、脂肪、矿物质组成的。所以,从小给宝宝提供适量的含有这些物质的食物并做到平衡搭配是最佳的饮食方案。
(1)酱香核桃鸡丁
原料:鸡脯肉、核桃丁、鸡蛋。
调料:甜面酱、生粉、精制油、酱油、食盐、黄酒、葱姜水。
做法:鸡脯肉切丁,加入食盐、黄酒、鸡蛋、生粉及清水拌匀上浆备用;核桃切成小丁放入烤箱烤熟;鸡丁滑油,熟后捞出。炒锅内放入高汤与葱姜水,加入甜面酱调味后倒入鸡丁、核桃勾芡即成。
营养说明:核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被公认为中国传统的健脑益智食品;鸡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对人体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的磷脂类,而且容易吸收。
大厨点评:核桃需用开水煮后才能去皮,也避免了宝宝吃到核桃的苦味而拒绝吃菜。
(2)瓜香芦笋鱼片
原料:哈密瓜、芦笋、鲈鱼、蛋清。
调料:食盐、植物油、葱姜水、生粉、黄酒。
做法:芦笋、哈密瓜切成片;鲈鱼洗净去骨切成片,加蛋清、食盐、葱姜水和黄酒、生粉拌匀上浆,把鱼片放入沸水汆熟。炒锅中放油,将芦笋煸熟;然后放入高汤及鱼片,勾芡后倒入哈密瓜片,翻炒装盘即可。
营养说明:鱼肉是促进智力发育的首选食物之一,对大脑和眼睛的正常发育尤为重要。配上新鲜的芦笋和香甜的哈密瓜更是香味无比、营养丰富的菜肴。
大厨点评:鱼片一定要上浆才会鲜嫩可口。哈密瓜最后放才能香脆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