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上住着一只小猴子,山下是成片成片的树林和庄稼地。有一天一大早,这只小猴子下山去寻找食物。走着走着,它来到了一片玉米地里。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便掰了一个玉米,扛着往前走。走了一会儿,小猴子来到了一片桃林。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看得小猴子直流口水。小猴子于是把玉米丢了,摘了几个桃子,捧着继续赶路。走啊走啊,小猴子来到了一片西瓜地,它看到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心里一阵激动,就把桃子丢了,摘了一个大西瓜,抱着往前走。走了半天,小猴子走累了,躺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休息。正在休息的时候,小猴子发现,一只兔子突然从路边的草丛中跑了出来。小猴子心想,要是我抓住这只兔子该多好啊,抓住它,我就能更好地美餐一顿了。于是,小猴子丢了西瓜,急忙去追小兔子。没想到,小兔子跑得飞快,小猴子追着追着,小兔子跑到前面的树林子里看不见了。这时,天已经黑下来了。小猴子忙了一整天,什么食物也没有得到,只好两手空空地回山上去了。
这是小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仔细一想,用它来比喻孩子的读书也非常恰当。许多孩子书读了不少,可是,到头来发现,自己的知识并没有得到丰富,自己的阅读和思考能力并没有提高,自己的表达和写作能力也没有长进,像故事中的小猴子一样,落得个两手空空。
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儿童教育研究者卢梭,在其著名的有关儿童教育的著作《爱弥尔》一书中,也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他讲道,一个孩子在海滩上捡贝壳,捡到一个贝壳后,继续往前走,当孩子发现其他贝壳的时候,就把已经捡到的贝壳扔掉,捡起新的贝壳,这样,孩子总是捡了扔,扔了捡,到最后,发现手里的贝壳还不如已经扔掉的,干脆连最后的贝壳也扔掉了,结果空着手离开了海滩。
卢梭发现,当时社会上许多人,读了一些书,学了一门知识,又匆忙赶读另外的书,赶学另一门知识,只知道花时间去学别人的思想,却不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结果,书是读了许多,阅读和思考能力却很少提高。卢梭一向反对滥读书,死读书,因此,看不惯那些人。卢梭认为,那些人就像在海滩上拾贝壳的孩子,书读了不少,最后却一无所获。
上面的故事,实际上提出的是孩子会不会读书、善不善于读书的问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孩子要想在读书上有所收获,提高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就必须掌握读书的“器”,即读书的科学方法。读书的科学方法是书山捷径,是学海轻舟。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孩子读书才会提高效率,事半功倍,既收获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熟练运用科学的读书方法,孩子就能够在书山轻松攀登,在学海自由泛舟,读书就是一种享受,就是一种愉悦,就是美妙的灵魂按摩。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父母来讲,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给孩子买大量的书籍让孩子阅读,自然非常重要。但是,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授孩子以“渔”,让孩子会读书,善于读书。给孩子以金子,不如教孩子点石成金的办法。
在教孩子读书的时候,父母应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艺术。有关调查显示,会读书、善于读书的孩子,几乎都离不开其父母在读书上给予的悉心指导,在指导孩子读书上,他们的父母都有一套科学的方法,都表现出了高超的指导艺术。生活中有许多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不会读书,不善于读书,可是自己从不想办法指导孩子读书,帮助孩子读书,结果,孩子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始终得不到提升。还有许多父母,非常积极地指导孩子读书,但由于方法不正确、不科学,孩子在读书上总是没有长进。可见,父母掌握教会孩子读书的方法和艺术是多么的重要。
本书专门为渴望孩子读书成功的父母量身定做。对处于迷茫中的父母来讲,本书是一个详细的指南;对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艺术的父母来讲,本书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年轻的父母们,请打开本书,各取所需吧。
编著者
二○○九年金秋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