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孩子你为什么不听话
14206900000021

第21章 明确认识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力

儿童对于学习和模仿有着很强的天赋。而他们首先模仿的对象必然是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几乎整天地同自己的父母待在一起。那么父母与人相处的方式,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甚至是父母的兴趣爱好、习惯、动作和说话语调等等都将成为孩子模仿的内容。无疑这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是极具影响力的。孩子不会分辨什么样的该模仿什么样的不该模仿,即使是父母的一些不良行为,他们也会照单全收,并将此应用到他们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去。

孩子不会等父母批准再进行模仿,更不会从自己模仿的对象中进行挑拣。如果父母能够意识到孩子正在模仿自己的不良行为而对孩子做出劝说的话,或许可以减少孩子对这种行为的模仿频率。但是,很多父母往往忽视了在家庭里的表现,认为在人多的地方表现出自己的良好素质就可以了。甚至有的父母在公共场合,只要旁人看不到的地方,都会失去警惕,表现比较随意和散漫。成年人已经习惯了人前约束自己,人后放松自己的行为模式。但是父母往往忽视了孩子是不具备这样的识别能力的,父母的不良习惯和作风往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

作为思维能力健全的成年人,父母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榜样的力量是无形的,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用自己的行为带给孩子怎样的影响很重要。好的榜样可以让孩子学会好的习惯,而坏榜样只会让孩子养成坏的习惯,这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大事。

1.过度溺爱宠出“小皇帝”

康康是家里的独子,爸爸妈妈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摆到他面前让他挑选。爸爸妈妈对他的宠爱程度真是应了那句俗语:“捧着怕掉了,含着怕化了。”家里有好吃的康康要第一个吃,吃不下的才轮到爸爸妈妈吃。喜欢的玩具就算再贵,爸爸妈妈也会省吃俭用的给他买。孩子犯了错,连大声一点责备也舍不得,更别提惩罚了。家里的家务当然更是一点也不用康康沾边了。妈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咱们康康的脑子是留着以后读书学习用的,不是用来做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的。”

在爸爸妈妈的这种行为模式下,康康养成了十分娇纵的脾气。吃不得一点亏,受不了一点委屈,动辄就大哭大闹,俨然成了家里的“小祖宗”“小皇帝”。有时闹得太不像话,爸爸妈妈忍不住说他一两句,他就更不得了了,发展到后来居然还动手打爸爸妈妈。

现在爸爸妈妈苦恼极了,觉得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孩子,为什么孩子反而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案例分析:

父母的这种行为简直就是自讨苦吃。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父母待孩子如珠如宝,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点的委屈。这种心态往往导致父母忽视了孩子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周围的环境的。过分包揽一切只会让孩子养成依赖、顺从、退缩等不良行为。有的父母对孩子溺爱到了极点,完全忽视对孩子提出规范性的要求。孩子成了家里的“小皇帝”,以自我为中心,一点也不能逆他们的意。有的父母还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只要读书好,别的不重要。这种想法更是大错特错,完全不重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必然会教导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低能儿。

2.父母争吵的“战火”殃及孩子

刚刚吃过晚饭,因为谁洗碗的小问题,健健的爸爸妈妈又吵起来了。这种情形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在健健的家庭里,吵架是父母之间的家常便饭,轻则吵嘴斗气,重则动手砸东西。而健健每次都在爸爸妈妈争吵的“战火”里瑟缩地躲在墙角,用惊恐的眼睛看着面红耳赤的父母。

有时候在气头上,父母还会拿健健撒气。爸爸常常骂他是个多余的人,而妈妈则说他看到父母吵架也不知道劝,养个这样的儿子有什么用。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健健在父母的争吵声里慢慢变成一个孤僻敏感的孩子。他就像一只惊弓之鸟,有时同学和老师靠近他他都会惊慌失措。他不爱与人交往,无论看到谁眼里都带着深深地防备与敌意。

案例分析:

父母的这种行为对孩子来说实在是很残忍。家庭生活的矛盾无论对父母还是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频繁的家庭矛盾很容易让父母们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同时也摧残着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孩子如果长期处在充满火药味的家庭环境中的话,很难想象他可以平心静气无忧无虑地学习和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孩子身心俱损。而那种家里长期“战火连连”的孩子,在生活中通常会表现得敏感、多疑、孤僻、胆小、不合群。

3.分裂的家庭给孩子的伤害

签过一张离婚协议书后,榛榛的父母终于离婚了。房子和孩子都判给了母亲,这个家瞬间变得冷清起来。

自从父母离婚以后,榛榛就变得不爱说话了,有时还会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家里发呆。原本活泼的她变得不再爱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朋友和同学邀请她去家里做客她总是找理由推辞。她开始害怕和同龄人相处,尤其是那些拥有和睦家庭的同龄人。

自己本身也是身心俱伤的母亲没有过多的精力来关心孩子。她以为孩子的沉默寡言只是暂时的现象,是因为不适应家里没有了爸爸。只要给孩子一点时间孩子就会习惯的。但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榛榛越发的沉默安静。有时她可以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课堂上她也总是发呆,有时明明看到她的眼睛盯着黑板,但其实她的思绪早已不知道飘到什么地方去了。有时老师批评她,她既不辩解也不反抗,只是沉默。

本来是个优异学生的榛榛成绩一落千丈。老师也认为以她的精神状态不适合再继续担任班干部,于是撤掉了她英语课代表的职务。

情况一直延续,直到有一天榛榛在课堂上忽然毫无原因地大哭起来,大家才惊觉这个孩子的精神状况已经出了问题。妈妈这时才发觉问题的严重性,急忙带榛榛去看心理医生。经过医生的详细诊断,得出的结论是榛榛已经患上了严重的精神抑郁症。

案例分析:

离婚,对成人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死亡过程,对孩子则是一次心理上的煎熬过程,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的创伤,对其一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父母离婚时,无论孩子年龄大小,对他们心理上的伤害都是巨大的,年龄较小的幼儿会表现出攻击行为、退缩行为、心情抑郁烦闷、表现出害怕、拒绝、抑郁、孤独以及问题行为等。完整家庭子女与离婚家庭子女比较,在情绪、学习、智力等方面,两者存在着显著差异。如果在父母离异后不加强对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视的话,很容易演变成不可收拾的后果。

4.父母的进取心鼓舞孩子前进

军军的爸爸是一个普通的工厂工人,只有小学文化。妈妈也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尽管家庭条件不是很宽裕,夫妻两人的文化程度也不是很高,但他们对孩子的学习却非常的重视。但是军军却很不喜欢学习。他最喜欢的就是爬到树上去捉蝉,要么就跑到小河边去摸鱼。一进了学校的大门坐到教室里他就想打瞌睡,但是下课的铃声一响他就生龙活虎,精神百倍了。

为了这件事,爸爸妈妈没有少操心。他们都是普通工人,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是心里干着急。爸爸想了很久很久,终于想到一个办法,决定试一试。

一天晚上,爸爸趁着军军心情还不错地时候对他说:“儿子,爸爸决定去念书。”

军军吃惊地看着爸爸,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您都这么老了还念什么书啊?”

爸爸说:“学无止尽,爸爸年轻的时候没机会念书。虽然你爸现在是个工人大老粗,但我也想实现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你说说你够不够胆子和爸爸比一比。”

军军说:“比什么呀?”

爸爸说:“比比看谁学的好。怎么样?”

军军不说话。爸爸激他:“怎么?没胆儿?”

军军跳起来:“比就比,谁怕谁!”

爸爸作出这个决定,不是说说而已,他晓得自己不能给孩子看扁,因此身体力行,每天下班后,有课必上,从不缺课,周末有课也不敢旷。做作业,应付考试,挑灯夜读。五年下来,竟然真的修完了一个学士学位。而军军呢?他每夜看着爸爸在灯下读书的背影,也卯足了劲儿地学习。他本来就是个聪明的孩子,一旦用上心,学习就有了飞快的进步。

爸爸说他从来没想到,自己能考取这张文凭,也从来没料到,这样的方式,能激励孩子跟他一样的进取心。他说,有时父子俩一起做功课,开夜车的劳累与辛苦,现在想起来是那么地享受与甜蜜。

案例分析:

父母每次都为那些不思长进的孩子,想方设法诱发他们的进取心。有的父母苦口婆心,但是却收效甚微。其实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孩子看到父母的进取心,并且是持之以恒的进取心。这一点对父母来说或许都很难做到。但是父母必须坚信,家庭教育决定孩子的志向。父母行为决定孩子的行为。而父母的进取心,决定了家庭的进取心和孩子的进取心。父母得认知的一点是:孩子的依赖性强,责任心就缺乏,进取心也跟着丧失。

5.有教养的父母教出懂礼好孩子

当一群孩子在一起聚会的时候,愔愔永远是被赞扬得最多的那一个。因为她彬彬有礼的态度、落落大方的举止都深得大人和孩子们的喜爱。她待人热情而绝不轻浮,谦和有礼而绝不冷淡。她不会因为身边的朋友比自己优秀而嫉妒别人,也不会因为身边的朋友不如自己而骄傲自大。大家都很惊奇一个像她这样年纪的孩子为什么会这么善于待人接物,有礼有节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愔愔的父母在生活中就是这样的人。愔愔的爸爸妈妈不但对自己的朋友是这样有礼而周到,对愔愔的小朋友们也同样是如此。他们经常邀请愔愔的朋友来家里玩,并不因为这些孩子的稚嫩而轻视他们。他们用尊重成年人的方式尊重这些孩子。愔愔从小就在爸爸妈妈的这种熏陶下长大,耳濡目染,她自然学到了爸爸妈妈的良好教养。

爸爸妈妈是在用自己的行为为愔愔上了人生中最好的一课。

案例分析:

托尔斯泰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的举止上。”因此,为人父母者,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让孩子从你的言行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质。有一句阿拉伯谚语这样说:“一棵无花果树看到另一棵丰收的无花果树,就同样变得硕果累累。”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他们对孩子的影响可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

6.父母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影响孩子心理成长

俊俊和鹏鹏是一对好朋友,两人的父母也是好朋友。不过虽然是好朋友,两对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却不尽相同。

比如两个孩子同时看上了一样玩具,俊俊的父母会给孩子说:“儿子,你把每个月的零花钱省下来,这样买到的玩具比爸爸妈妈给你买的更有意义,你也会更爱惜。”

而鹏鹏的爸爸妈妈却对他说:“你真没用,还回来问我们要钱。你看人家隔壁小明都会自己去偷废铁卖了赚钱花。”

俊俊的妈妈常教他:“对有困难的人能帮就帮,帮助人是快乐的。”

鹏鹏的爸爸教他:“宁愿我负天下人,也莫要天下人负我。”

俊俊的妈妈教他:“做人脚踏实地最重要,一步一个脚印才走得稳。依赖别人不可取,做任何事都要自己付出努力。”

鹏鹏的爸爸教他:“能靠别人帮忙,千万不要自己费力。做事最好走捷径,自己努力太辛苦。”

俊俊的妈妈常教他:“金钱不是最重要的,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鹏鹏的爸爸教他:“人活一世,最重要是赚大钱。无奸不商,心不黑赚不了钱。”

……

照这样发展下去,两个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还用说吗?

案例分析:

父母心理健康状况的组成部分包括了父母持怎样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孩子的道德准则通常是与父母保持一致的。孩子会形成什么样的是非观念和善恶标准,几乎完全是从父母那里“克隆”来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接受父母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会以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为准则。孩子会模仿父母处理人际关系的各种行为。例如待人有礼的父母往往会教出有礼貌的孩子,而待人粗鲁的父母也会给孩子灌输同样的思想。父母在有意无意中都在用自己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影响孩子、教导孩子。当孩子表现出与父母一致的价值观时,父母往往会对自己的教育成果感到高兴,甚至表现为对孩子赞扬或给予奖赏。大部分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判断善恶的标准。孩子的理想的建立与父母的道德观有很大的关系,而孩子的良心形成则与父母的丑恶观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