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连海点评《史记》
14210400000114

第114章 退步抽身,引狼入室惹政变

“原文”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实非宦者,常与太后私乱,生子二人,皆匿之。与太后谋曰“王即薨,以子为后”。于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实,事连相国吕不韦。九月,夷嫪毐三族,杀太后所生两子,而遂迁太后于雍。诸嫪毐舍人皆没其家而迁之蜀。王欲诛相国,为其奉先王功大,及宾客辩士为游说者众,王不忍致法。

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及齐人茅焦说秦王,秦王乃迎太后于雍,归复咸阳,而出文信侯就国河南。

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自度稍侵,恐诛,乃饮酖而死。秦王所加怒吕不韦、嫪毐皆已死,乃皆复归嫪毐舍人迁蜀者。

“译文”

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有人告发嫪毐实际并不是宦官,常常和太后淫乱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都把他们隐藏起来,还和太后谋议说“若是秦王死去,就立这儿子继位”。于是秦始皇命法官严查此事,把事情真相全部弄清,事情牵连到相国吕不韦。这年九月,把嫪毐家三族人众全部杀死,又杀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并把太后迁到雍地居住。嫪毐家的食客们都被没收家产,迁往蜀地。秦王想杀掉相国吕不韦,但因其侍奉先王功劳极大,又有许多宾客辩士为他求情说好话,秦王不忍心将他绳之以法。

秦始皇十年十月,免去了吕不韦的相国职务。等到齐人茅焦劝说秦王,秦王这才到雍地迎接太后,使她又回归咸阳,但把吕不韦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又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秦王恐怕他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一想到自己已经逐渐被逼迫,害怕日后被杀,就喝下鸩酒自杀而死。秦王所痛恨的吕不韦、嫪毐都已死去,就让迁徙到蜀地的嫪毐门客都回到京城。

“点评”

吕不韦在政治上是个聪明人,他决策政务,处理事情,一板一眼,很有章法,在《吕氏春秋》中讲起理论来也是头头是道。可惜的是他在处理个人感情问题上就不那么明白了,他在处理和赵姬的关系上就犯了致命的错误,引来了杀身之祸。

一、金蝉脱壳,举荐嫪毐

吕不韦与赵姬的不正当关系,在嬴政小的时候还可以瞒过去,一旦嬴政长大成人,这种关系很难不被嬴政察觉。

吕不韦当然担心这种不正常关系被渐渐长大成人的嬴政所知,因为无论如何,嬴政是没有办法接受仲父与母亲的苟且之事的,他们二人的奸情一旦暴露在嬴政面前,对吕不韦来说将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可是,赵姬还是一如既往,死死缠住吕不韦,《史记》载“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于是,吕不韦开始绞尽脑汁,寻找脱身之计。

怎么才能既安全脱身而又不被王太后赵姬觉察呢?

吕不韦思来想去,只有一种办法:找一位替身。如果有人能够代替自己满足赵姬的需要,自己就可以脱身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吕不韦和寡居的赵姬重温旧情,对吕不韦来说,并非出自感情需要,而是政治策略。

吕不韦果真找到了一位猛男嫪毐,并将他收留为自己的门客,即史书说的:“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

但是,怎么能巧妙地将嫪毐推荐给赵姬呢?

这真是一道难题!如果处置不当,被赵姬看出吕不韦是想金蝉脱壳,那么,不但脱不了壳,还可能招致问责,那对吕不韦可是一场灾难。

方法总比问题多。吕不韦煞费苦心地思考多日,终于想到一个化解这一难题的办法:制造一条新闻,而且一定要让这条新闻具有足够的爆炸性,这样才能靠口耳相传,传到居于深宫中的王太后赵姬耳中。

吕不韦最终让嫪毐举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性功能表演,有意让王太后赵姬知道这场表演的惊人之举,以引诱赵姬。太后听说后果然想暗中占有他,吕不韦就趁机向赵姬献上了嫪毐,自己全身而退。

嫪毐是一个强壮的男人,要将他送入宫中侍奉太后,必须保证他正常的性能力,同时又要避免遭受众人的非议,怎么将嫪毐送进宫中呢?

吕不韦和太后赵姬商量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先让人告发嫪毐犯了宫刑罪,然后王太后事先私下里送给主管宫刑的官员一份重礼,这些官员收了重礼,又知道这是太后交办的事,所以整个宫刑全是装装样子,最后,受过“宫刑”的嫪毐,以宦官的身份进宫服侍太后。

不过,受过宫刑的宦官由于缺乏雄性激素,都没有胡须。因此,对嫪毐用宫刑尽管是装装样子,但是绝对不能让嫪毐有胡须,于是行刑官只好将嫪毐的胡须一根根全部拔掉。

这样,嫪毐摇身一变,成了“宦官”,并立即被安排在太后的寝宫中,成为太后的男宠。太后对嫪毐非常满意,竟然还怀上了嫪毐的孩子。

一位寡居的王太后竟然怀了孕,这在秦宫中可成了特大新闻,不过,偷情怀孕的是太后,谁敢声张?但是,太后毕竟觉得这事不能让更多人知道,特别是不能让儿子嬴政知道。于是,王太后假称占卜不吉利,应当换一个环境居住,搬到秦国的故居雍地(今陕西凤翔)宫中去了。嫪毐仍然作为王太后最亲近的随从,寸步不离地跟着。

二、引狼入室,惹火烧身

吕不韦日后发现,当初自己想得太简单了,他把自己与赵姬的“性”角色推给了嫪毐,但同时也把权力的重心转移到了嫪毐的身上,这是始料未及的事情。

嫪毐和太后的关系日益升温,太后甚至生下了嫪毐的孩子,一连生了两个。

以往,太后对朝廷大事做最后裁决,往往听相国吕不韦的意见,而如今,“事皆决于嫪毐”,吕不韦的角色被置换了。

一个吃软饭的面首,为何能发展到如此势力?这说明,当时秦的大权由太后掌握。

在太后的庇护下,嫪毐的权势如日中天。在嬴政即位大典的前一年,嫪毐被封为长信侯,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可以肆意享受,又把河西太原郡作为毐国。嫪毐封侯享国,俨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真有点鸡犬升天的味道了。殊不知,太原郡可是在吕不韦主政时,秦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啊。吕不韦看到这个结果,不知作做何感慨。

显然,嫪毐的势力已经远在吕不韦之上,这在当时的国际社会都已经成为公开的信号,甚至影响到他国的外交决策。在《战国策·魏策》中记载,当时秦军攻打魏国,有人向魏王献计说,秦国上下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跟着嫪毐还是跟着吕不韦走呢?我们不妨割地以赂秦,给嫪毐建立功劳的机会,顺着嫪毐的意思去做,这样,太后就会对魏国亲善,魏国自然得以保全。

国际社会都知道,让嫪毐的势力压过吕不韦,秦国只会内乱自削,而吕不韦如果得势,秦军的烽火很快就要燃向六国,权衡利弊,嫪毐竟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嫪毐的野心最终超出了与太后所约定的极限,他要对嬴政动手了。公元前238年,嬴政从咸阳来到雍都蕲年宫举行了成年仪式“冠礼”,这也是宣告自己正式即位的大典,嬴政佩上了象征着嬴氏家族最高权力的王者之剑。

随着嬴政的到来,嫪毐的阴谋败露,他擅自盗用秦王御玺和太后玺,调集县里的守卫之卒、官骑,纠集戎翟势力和自己门下的宾客,向蕲年宫发起攻击。

嬴政下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起反击,平息叛乱的战斗在咸阳打响,嫪毐兵败逃亡,嬴政下令举国悬赏:活捉嫪毐,赐钱百万;杀掉嫪毐,赏钱五十万。最终,嫪毐被灭门灭宗,两个无辜的孩子被杀死,与叛乱相牵连的四千余家门客被流放蜀地。

在嫪毐叛乱的时候,吕不韦在做什么?历史一点记载也没有,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刚刚接过玉玺的嬴政,此时信任的天平倾斜于嬴姓宗室的昌平君、昌文君,而不在仲父的身上。因为,嫪毐之乱,根源就在吕不韦,是他把嫪毐进贡给了太后。

嫪毐,威胁着嬴政的王位甚至生命,已经被五马分尸。

太后,九年来是事实上的君王,因了宫廷丑闻和牵连于叛乱,被嬴政打入雍城的冷宫。

剩下的最有政治影响力的权势人物,就是仲父吕不韦了,把吕不韦修理好了,嬴政就能轻而易举地在朝廷上发号施令了。

吕不韦伏罪该杀,嬴政也有杀仲父之意,只是,他的功劳实在太大,先王对他也尊重有加,加上朝廷上下为他说情的人实在太多,嬴政也不想一上台就犯众怒,也就只好缓走一步,留下吕不韦一条老命。

嫪毐叛乱次年,吕不韦被罢相,迁出国都,回到河南封地。

可惜,本来十分精明的吕不韦又走错了一步棋。他办事周详、仔细,回到河南后本应该闭门谢客,好好总结自己的经验与教训。但他吕不韦太不谨慎了,高调广交宾客,各国诸侯使者络绎不绝,去拜访他。他的家里整日酒席不断,高朋满座。秦王政害怕他叛乱,便把他发配到蜀地,并写信斥责他:“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

看了这封信,吕不韦终于感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结束,人生末路的到来,与其被嬴政逼迫、折磨而死,还不如自己结束生命,于是,他喝下毒酒自杀。

曾经风光无限的秦国政坛巨星吕不韦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吕不韦在秦国专权十二年。而这一历史阶段,正是秦国军威大振,统一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期。应当说,秦实现统一,在吕不韦专权时大势已定,后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建立,吕不韦是当之无愧的奠基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