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连海点评《史记》
14210400000012

第12章 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原文”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译文”

侯生、卢生一起商量说:“始皇为人,天性粗暴凶狠,自以为是,他出身诸侯,兼并天下,诸事称心,为所欲为,认为从古到今没有人比得上他。他专门任用治狱的官吏,狱吏们都受到亲近和宠幸。博士虽然也有七十人,但只不过是虚设充数的人员。丞相和各位大臣都只是接受已经决定的命令,依仗皇上办事。皇上喜欢用重刑、杀戮显示威严,官员们都怕获罪,都想保持住禄位,所以没有人敢真正竭诚尽忠。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错,因而一天更比一天骄横。臣子们担心害怕,专事欺骗,屈从讨好。秦法规定,一个方士不能兼有两种方术,如果方术不能应验,就要处死。然而占候星象云气以测吉凶的人多达三百,都是良士,然而由于害怕获罪,就得避讳奉承,不敢正直地说出皇帝的过错。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由皇上决定,皇上甚至用秤来称量各种书写文件的竹简木简的重量,日夜都有定额,阅读达不到定额,就不能休息。他贪于权势到如此地步,咱们不能为他去找仙药。”于是就逃跑了。始皇听说二人逃跑,十分恼怒地说:“我先前查收了天下所有不适用的书都把它们烧掉。征召了大批文章博学之士和有各种技艺的方术之士,想用他们振兴太平,这些方士想要炼造仙丹,寻找奇药。今天听说韩众逃跑了不再还报,徐市等人花费的钱以数万计算,最终也没找到奇药,只是他们非法牟利、互相告发的消息传到我耳朵里。对卢生等人我尊重他们,赏赐十分优厚,如今竟然诽谤我,企图以此加重我的无德。这些人在咸阳的,我派人去查问过,有的人竟妖言惑众,扰乱民心。”于是派御吏去一一审查,这些人辗转告发,一个供出一个,始皇亲自把他们从名籍上除名,一共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在咸阳,让天下的人知道,以惩戒以后的人。征发更多的流放人员去戍疆。始皇的大儿子扶苏进谏说:“天下刚刚平定,远方百姓还没有归附,儒生们都诵读诗书,效法孔子,现在皇上一律用重法制裁他们,我担心天下将会不安定,希望皇上明察。”始皇听了很生气,就派扶苏到北方上郡去监督蒙恬的军队。

“点评”

如果说一个人造成了一段中国历史的空白无法弥补,那么这个人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嬴政——大秦帝国的开国皇帝始皇帝。

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印证了一代始皇帝的光芒。然而在其灿烂辉煌的背后,又有一段阴霾黑色的历史,那无论伟大的秦始皇有多伟大,功劳有多高,谈到他的时候,“焚书坑儒”是绕不过去的黑暗,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

一、纵火焚书

公元前221年,六国的遗老遗少和贵族大肆引经据典谈论朝廷政事,当时的朝廷法令已经极为严酷,但时间一长,他们也就无所畏惧了。特别是那些儒生们,他们借用兴办私学名义,借古讽今,惑乱百姓,大量的舆论宣传直指新政权,秦始皇对此深感不安,便急诏李斯进宫商议,要其寻找解决这种局面的有力措施。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召集群臣举行宴会庆贺自己北筑长城、南伐百越的功绩。会上博士主管官周青臣热烈歌颂嬴政的统一事业和郡县制度,说在这种统一局面下“人人之安乐,无战争之患”,秦天下可以“传之万世”。

可是淳于越却认为郡县制有问题,应沿袭周分封制。淳于越的这一意见不仅是在批评周青臣,也是在抨击嬴政和李斯。

秦始皇要听丞相李斯的意见。

丞相李斯坚持原来的观点,他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治国方法各异。如今,天下已定,法令统一,百姓积极而努力生产,儒生们本应学习法令,为国效力,相反,以淳于越为代表的‘愚儒’们却‘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这些人‘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之后,他又说,“这些以淳于越为代表的‘愚儒’们是秦朝政权和国家顺利发展的绊脚石,应当及早除掉。”

所以,他又提出了焚书的建议:史书除《秦记》之外一律烧掉;《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的以外,其他人的藏书都限期集中到郡,由郡守、郡尉监督烧掉;医药、卜筮、种树等书不在禁列;有敢相互谈论《诗》《书》的,判处弃市的死刑;“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

李斯在焚书的建议中表明,禁止传授《诗》《书》等百家思想,所有的官办学校必须“以吏为师”,以法令为教材,不得随意讲授其他内容。秦始皇听后觉得李斯的话很有道理,当即采纳了这项建议,在全国范围内付诸执行。于是,全国各地青烟滚滚,大批古代文献、典籍毁于大火之中。

除《秦记》外,中国的历朝史书及无数优秀的文化记载都在一缕青烟中化为乌有,可以说这是中华文明史上最大的一次劫难,让后世再也看不到《秦记》记录外我们对先祖的一切记录。

二、坑杀儒生

坑儒的起因实际上与焚书无关,它的发生也是因为始皇帝的愚蠢,因为他想长生,从而相信方士的长生不老之说。

为求神丹妙药,始皇帝受尽方士之骗,其实方士之骗也与儒生无关,偏方士多事,没有办法寻到灵丹妙药也就罢了,毕竟这东西是不存在的,既骗之则要相应地受到也许过分严厉的惩罚,谁叫他们去骗的对象是皇帝呢?可有些骗子就是这样,自己想脱身还要找借口,更不该的是他们的身份还是儒生。

这个儒生方士名叫卢生,他与另一个方士相谋:始皇帝做事专断暴戾,以刑杀为威,不如早日脱逃。于是他们逃得不见影了。

这件事让始皇帝极为震怒,对于一个君主,竟被小小的儒生所耍,当然是不能容忍的,就像他说的:“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始皇帝始生气于卢生的脱逃,继而恨之于卢生的同道咸阳儒生中有诸多知情不举报者,更兼之当时天下儒生对始皇帝焚书之举非议甚多,让始皇帝在恼羞成怒的情况下动了杀机。

公元前212年,就在焚书后的第二年,始皇帝终于挥起了屠刀,他捉来咸阳与卢生有牵连关系的儒生严加拷问,儒生们经不住严刑,互相告密,结果咸阳儒生千多人受牵连,几乎是一网而尽。始皇帝本就对儒生非议他的焚书之举怀恨在心,加上他原来对儒生待遇甚厚而反遭这些受他恩泽的儒生评头品足大为不快,所以他借此事大开杀戒,亲自圈定四百六十余人予以活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坑儒”事件。

秦始皇焚书坑儒,禁办私学,规定官办教育,旨在加强皇权的封建专制主义措施,尽管对控制舆论、宣传统一思想、巩固国家统一、消除割据意识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秦始皇采取这种野蛮的、残酷的文化专制手段,无疑是对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一次极为严重的摧残。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就在始皇帝焚书坑儒过后不到三年,便有人揭竿而起,向秦王朝挑战,挑战者并非儒生,而是不读书的刘邦、项羽,这历史,结结实实地幽了秦始皇一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