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连海点评《史记》
14210400000018

第18章 是非成败,后人评说

《项羽本纪》是《史记》传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它犹如一幅逼真传神的英雄肖像画,色彩鲜明;又像一张秦汉之际的政治军事形势图,错综有序。通篇文章气势磅礴,情节起伏,场面壮阔,脉络清楚,疏密相间,语言生动,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不朽佳作。文中破釜沉舟、鸿门宴、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等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历代传诵。

《项羽本纪》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计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于这一鸿篇巨制之中,虽然不乏深刻的挞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有人曾这样点评项羽,“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喑呜叱咤,千人皆废,为什么身死东城,为天下人笑?他的失败原因‘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两句话包括尽了。当其败北之时,如果渡过乌江,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而项羽向天长叹:‘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何面见之?纵不言,籍独无愧于心?’英雄一世却没能战胜自己的自尊心!放弃了一线生机。”

我不反对这样的评说,但纵观历史长河之内,英雄无数,风流无尽,项羽的慷慨赴死报江东父兄,从容舍生慰男儿之身,如此气节,在他英雄之躯訇然倒地之时,腾空而起,凌云直上,流传千里,催人至今。宁可无愧而死,不肯惭愧而生,这是项羽之生命换来的抉择之笔,书写着一种忠贞:忠贞于英雄之名,忠贞于大丈夫之气。联想到“霸王之别姬”可见其人文渲染和人格的魅力所至,造就出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慷慨气节、悲壮正气。

正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句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一种精髓的凝练,是一种气魄的承载,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一种“可杀不可屈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令人叫绝称奇。

我欣赏项羽,因为项羽的豪迈性格;我敬重项羽,因为项羽的傲气和霸气;我赞赏项羽,更因为李清照的点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人,因为他有才有霸气,如此“力拔山兮气盖世”,却又有着可悲的命运、无奈的结局。

引一则对联概括我的感受吧:

“威震江东,历一代兴亡,自有光辉标史册;

歌传垓下,定千秋功罪,莫将成败论英雄。”

项羽,失败亦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