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连海点评《史记》
14210400000033

第33章 春秋霸主楚庄王

“原文”

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伍举入谏。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伍举曰:“愿有进。”隐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居数月,淫益甚。大夫苏从乃入谏。王曰:“若不闻令乎?”对曰:“杀身以明君,臣之愿也。”于是乃罢淫乐,听政,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任伍举、苏从以政,国人大说。是岁灭庸。六年,伐宋,获五百乘。

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译文”

庄王即位三年,从未向国内发布过任何政令,日日夜夜寻欢作乐,还向国内下了道诏令:“有敢进谏的格杀勿论!”伍举入宫进谏。庄王左手怀抱郑姬,右手怀抱越女,坐在歌舞乐人中间。伍举说:“希望向您进献一个隐语。”接着又说:“有一只鸟落在土山上,三年不飞不鸣,这是什么鸟呢?”庄王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下去吧,我知道你的意思了。”过了几个月,庄王更加淫逸放纵。苏从大夫就入宫进谏。楚庄王说:“你没有听到我的诏令吗?”苏从回答说:“舍身而使您贤明,这是我的夙愿。”楚王于是就停止淫逸作乐,开始处理政务,杀死了几百个罪人,擢升了几百个有功之臣,任用伍举、苏从管理政务,举国上下十分拥护。当年楚国灭亡庸国。六年(公元前608年),楚国讨伐宋国,得到五百辆战车。

八年(公元前606年),楚国讨伐陆浑戎,到达洛,在周都郊外阅兵。周定王派王孙满犒劳楚王。楚王向王孙满询问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回答说:“统治国家在于道德不在于宝鼎。”庄王说:“你不要倚仗九鼎!楚国只要销毁刀剑上的刃尖便可以铸成九鼎。”王孙满说:“啊呀!君王忘记这些了吗?过去虞夏昌盛时,边远的国家都来朝贡,让九州的长官进贡金属,铸成九鼎,其上绘了许多山川物体,各种怪异之物都具备,好让百姓知道怪异为害情况。桀道德败坏,鼎便被迁到殷朝,殷延续了六百年。殷纣王残暴狂虐,鼎又被迁到周朝。如果天子道德美好,鼎虽然很小却重得移不动;如果天子道德败坏,鼎即使再重也容易移动。过去,周成王把九鼎安置在郏鄏,占卜说可以传世三十代,立国七百年,这是上天的意旨。如今周王室虽然衰微,但上天的意旨难以改变。问鼎轻重,确实不可以啊。”楚王这才撤军回国。

“点评”

楚王代代相传,世代经营,无论春秋,还是战国,从地域上看,楚国都算得上是一个大国,但只有在楚庄王时候才称得上强国。在楚庄王的英明领导下,积弱积贫的楚国日渐强大,终至问鼎中原,其余诸国只敢仰其鼻息,庄王因此成就了不可一世的霸业。

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楚庄王(—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姓芈,名旅,一作吕,或侣,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3—公元前591年在位。

楚庄王初即位时,晋国趁楚国新国君即位的机会,把几个一向归附楚国的国家拉拢了过去,订立盟约。楚国的大臣们很不服气,都向楚庄王提出要他们出兵争霸权。

无奈楚庄王不听那一套,白天打猎,晚上喝酒,听音乐,什么国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就这样窝窝囊囊地过了三年。他知道大臣们对他的作为很不满意,还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是敢劝谏,就判谁的死罪。”

有个名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过去,决心去见楚庄王。楚庄王左手抱着郑国的美女,右手抱着越国的美女,坐在钟鼓乐器中间欣赏音乐,见到伍举进来也不松开抱美女的手,只是懒洋洋地问:“你来干什么?”伍举说:“有人让我猜个谜语,我猜不着。大王是个聪明人,请您猜猜吧。”楚庄王听说要他猜谜儿,觉得怪有意思,就笑着说:“你说出来听听。”伍举说:“楚国山上,有一只大鸟,身披五彩,样子挺神气,可是一停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心里明白伍举说的是谁。他说:“这可不是普通的鸟。这种鸟,不飞则已,一飞将要冲天;不鸣则已,一鸣将要惊人。你去吧,我已经明白了。”

但庄王并没有因此而振作起来,反而更加奢侈淫逸。

过了一段时期,另一个大臣苏从看看楚庄王没有动静,又去劝说楚庄王。楚庄王问他:“你难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吗?”苏从说:“臣下当然听见了大王的诏令。不过,舍弃我的生命而使大王明白一些道理,这正是我的愿望!”

楚庄王高兴地说:“你们都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我哪会不明白呢?”

打这以后,楚庄王决心改革政治,把一批奉承拍马的人撤了职,把敢于进谏的伍举、苏从提拔起来,帮助他处理国家大事;同时他还制造武器,操练兵马。当年,楚国就收服了南方许多部落;第六年,打败了宋国;第八年,又打败了陆浑(在今河南嵩县东北)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

二、贤妻良臣,内外辅助

庄王的“浪子回头”与他个人的睿智密不可分,但他的崛起同样离不开贤妻樊姬和良臣孙叔敖。没有这两人一内一外的辅助,他是否能成就霸业是很值得商榷的。没有樊姬这个贤内助,他的大丈夫气概就要少得多;没有孙叔敖这个贤外辅,他明君的形象就要大打折扣。

樊姬诚可谓贤内助旷古之典范,她是樊国公主,美貌而聪慧。按理,樊姬完全具备“祸水”的条件,她美艳、受宠,更重要的是庄王荒淫,可她却没有。她与妲己、褒姒们一样用美貌作为武器,所不同的是她用她的美貌,更用惊人的智慧说服劝谏楚庄王,使其戒淫乐,重朝纲。楚庄王喜欢打猎,樊姬怕他玩物丧志就多次劝阻,而楚庄王把她的话当作耳旁风,她由是从不再吃鸟兽之肉,以示反抗。

樊姬的贤淑不止于此。美人总是善妒,樊姬却不,后宫有女子得宠,樊姬非但不嫉妒反而为她们高兴。她只劝庄王不要迷恋打猎,而不劝庄王不要耽于女色,否则将会遭到争风吃醋的嫌疑。樊姬的这番举动,深深感动了楚庄王,对她格外尊敬。唐代诗人张说就赞称“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

楚庄王宠信大臣虞邱子,称其为贤能忠臣,樊姬却说不。楚庄王追问原因,樊姬说:“我遍求德貌俱佳的女子献于君王,为什么呢?因为你是一国之君,需要有较多的贤德女子来照顾你的生活,我不能只考虑个人的得失,而耽误了选用贤德之人服侍你;虞邱子也跟随你多年,但从没见他保举过贤能人士,也没有听说他罢免哪些不贤之人。他挡住了贤德的人才为国尽忠的道路,这也就等于蒙蔽君王。知道别人贤德也不举荐,就是不忠;不知道别人的贤德,就是没有智慧。”楚庄王心悦诚服,就告诉了虞邱子。虞邱子感到万分羞愧,大索人才,直到把贤能的孙叔敖迎请过来,举荐给楚庄王,并被拜为令尹。

新令尹上台后,没有大搞三把火,而是抓了两件实事:改革军制,强调军纪,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广筑堤坝,大兴水利,以便农业生产。后者是国力,前者是武力,最终壮大了楚国的综合实力。富国强兵,孙叔敖抓到了根本!

三、问鼎中原,图谋霸业

在家有贤妻、朝有贤臣的合力下,楚庄王“一鸣”后就表现出“惊人”的治国才华。

刚好这时候,原先依附于楚国的庸国再次叛楚,楚庄王随即率兵攻伐。楚庄王联络秦国、巴国及蛮族部落合攻庸国,并亲自乘坐战车到抗击前线指挥作战,庸国灭亡,楚庄王取得了亲政以来的第一场胜仗。小试牛刀的楚庄王初尝胜利的喜悦,遂萌生北上图霸之志。当时,中原霸主仍是强大的晋国,它西抑秦、东制齐、南压楚,让楚庄王如鲠在喉、如刺在背,心中常常愤恨不平,决心取晋而代之。

此时,晋国内部君臣关系出现了裂痕,晋灵公与权臣赵盾(赵衰之子)矛盾日益激化。为了巩固霸主地位,为了牢牢地把握晋国权柄,也为了抵御咄咄逼人的南方楚国,赵盾极力掌控晋、楚之间的小国。而楚庄王毫不示弱,步步加紧对北部小国的争夺。

公元前610年,晋赵盾与卫、陈等诸侯会盟,拒绝郑穆公与会(因为怀疑郑有二心于楚),郑一怒而“叛晋附楚”,一些中原国家开始看风使舵,认真选择自己的出路。恰在这时,陈共公卒,楚庄王不派人前往吊唁,陈灵公一气之下,“叛楚附晋”。楚庄王正愁没借口杀杀晋国威风,便借陈国“叛楚附晋”之机,亲领大军攻陈,接着又攻晋的附属国宋国。晋赵盾闻风而动,便率军会宋、陈、卫、曹诸国军队攻郑以救陈、宋。双方你争我夺,各有胜负,最终楚国棋高一着,囚宋将华元及甲车五百辆而归。

不久晋国出现了“赵盾弑君”事件(赵盾之侄赵穿杀死暴虐的晋灵公),赵盾为转移外界视线继续对郑用兵,楚庄王大为光火,亲领大军北上救郑抗晋,楚军一路凯歌高奏,顺便攻伐陆浑之戎(散居黄河南、熊耳山北之间的少数民族部落),一直将大军开到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在周王室边境陈兵示威。

中原诸侯为之震撼,都瞪大了眼睛要看看这个南蛮子想干什么!

周定王惶恐不安,派周大夫王孙满慰劳楚庄王。楚庄王在接见王孙满时,问九鼎之大小、轻重。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夏、商、周奉为传国之宝,是天子权力的标志。楚庄王问九鼎,意在向晋国宣扬武力,也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由自己取而代之。这就是问鼎中原的出处。

王孙满见楚国国势炽盛,只得委婉地答道:“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轻蔑地说:“我楚国人都将裤带扣解下来,就足以造出九鼎来。”但是他也清醒地意识到取代周王室条件还不成熟,便见好就收,退兵而去。

楚庄王观兵周郊、问鼎轻重,标志着楚国已进入一个强盛时代。

“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是楚人长期压抑的扬眉吐气之语,是楚人傲视群雄、蔑视天子的豪言壮语,也是他们逐鹿中原、建立霸业的檄文。

随后,从前依附于晋的中原各国都纷纷倒向楚,楚代晋而成为新霸主。迎风招展的荆楚大旗将楚人的威风痛快淋漓地推到了极致。

四、绝缨之会,气度恢宏

大胜归来,楚庄王夜宴群臣,还让他心爱的美人给诸位将士斟酒以助酒兴。忽然一阵风吹过,大殿里的灯火被吹灭了,有一人趁机把庄王的美人摸了一把。

那位美人奋力挣脱赶紧向楚庄王报告说:“刚才灯火熄灭的时候,有个咸猪手吃我豆腐。我已揪掉了他帽上的盔缨,赶快点起烛火,看看他是谁!”

庄王并不回答,反而高声宣布:“我们搞个摸黑派对吧,先不要点起蜡烛,今天寡人要与你们喝个尽兴,谁如果还没有把自己的盔缨摘下来,就说明他没有喝痛快,那我就要重重处罚他!”点起蜡烛以后,所有武将们清一色都没有盔缨,大家相视而笑,继续尽情豪饮。

美人对此感到非常惊讶,后来埋怨庄王不为她出气。庄王笑着说:“人主群臣尽情欢乐,现在有人酒后失礼情有可原,如果为了这件事诛杀功臣,会使将士感到心寒,没人会再为楚国尽力啊。再说即便把这个人揪出来,破坏了一个好好的酒宴,你丢了面子,我失去一员战将,又有什么好处呢?”

不久,晋楚交战,楚庄王身陷重围,有位将军冲锋陷阵,英勇无敌,击退了晋军的一次次围攻,最后终于救出庄王,并使楚军大获全胜。

楚庄王讶异地问这位将军道:“寡人德行浅薄,又不曾优待你,你为什么对我这样舍生相救呢?”

那位将军回答道:“小臣该死!先前醉酒失礼,君王你隐而不诛。我始终不敢忘你的不杀之恩,哪能不肝脑涂地来报答君王!我就是那天晚上轻薄夫人的人哪!”

庄王恢宏的气度果然使文武将士为之誓死效命,一批批人才尽职尽忠,各显其能,楚国政治、经济、军事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