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连海点评《史记》
14210400000067

第67章 朱家:救人危难,不图回报

“原文”

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藏活豪士以百数,其馀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馀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軥牛。专趋人之急,甚己之私。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

“译文”

鲁国人朱家,与高祖生活在同一个时期。鲁国人都以儒教著称,而朱家以侠义闻名。他所隐藏和救活的名人豪杰就有几百人,其余的平常人更数不过来了。但他始终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我欣赏他对别人的恩德,那些他曾经给予过施舍的人,他唯恐再见到他们。他救济人家的困难,先从贫贱的人开始。他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衣服破旧,每顿饭只吃一样菜,乘坐的不过是辆牛车。他专为旁人的危急之事奔走,比办自己的私事还着急。他曾暗中使季布将军摆脱了被杀的厄运,待到季布将军地位尊贵之后,他却终身不肯与季布将军见面。从函谷到关东,人们没有不伸长脖子盼望与他结交的。

“点评”

在中国古代史上,游侠,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总是遐想与毁誉的来源。他们个性独特,传播自由精神,这种个性魅力穿越千年时空,至今动人心魄。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的《侠客行》写的就是侠客的生活。然而,在游侠事迹背后,有怎样的历史情境与社会心理?当他们消隐于庙堂与江湖之间时,穿行在古代法律与社会秩序空隙中的游侠,演绎了一场场怎样动人心魄的历史文化图景呢?

也许,司马迁的《游侠列传》能让我们了解游侠的一些特点。《史记·游侠列传》只记载了三位侠客,而且都是汉朝人,他们是:朱家、剧孟和郭解。

首先说说朱家。

朱家,鲁国人,大约与高祖同时,因任侠闻名于鲁及关东一带。

朱家的生活简朴,“衣不完采,食不重味”,出门只乘一牛之车。可是他救济别人却很慷慨,平时专好打抱不平,替人家解难,十分认真,往往不避个人安危。人们都乐意与他交往。

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手下的大将季布,曾经多次围困汉王刘邦。刘邦坐天下后,就悬赏千金捉拿季布。布告上说,谁胆敢藏匿季布,罪及三族。

季布先是跑到了一个姓周的人家,这个人家就把季布打扮成罪犯,藏在一辆大车中,送到朱家家里。而朱家知道这个罪犯是季布,他就把季布当成奴隶买进来了,然后放到农庄里,对自己的儿子说:“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什么意思?就是种田的事,要听这个奴隶的,吃饭的时候你要跟他一起吃。

朱家随后驾车去洛阳,他找到了汝阳侯滕公,问季布究竟犯了什么大罪,致使刘邦下重赏捉拿?

滕公说:“季布数为项羽围上,上怨之,所以非要捉住他。”

朱家又问:“您看季布这个人怎么样?”

回答说:“贤者。”

朱家于是说:“臣各为其主用。季布是项羽的大将,为项羽围困汉王,这是他的职责呀。难道项氏的臣都要杀了吗?今天陛下刚刚得天下,就以个人恩怨购求一人,这样做,何示天下之不广?况且像季布这样的贤能之士,汉求之急,只会逼他北走胡或南入越。‘夫忌壮士以资敌国’,当年伍子胥鞭荆平王之墓的事迹不就是这样吗?你何不向陛下进谏?”

滕公深知朱家的为人,又觉得朱家说得有理,便答应了他的请求。

朱家一席话很有见地,他指出了刘邦诛杀仇怨将会引起的后患。

后来,刘邦赦免了季布,拜为郎中,相当于刘邦的护卫队队长。

季布尊贵后,朱家再也不见季布了,而是更加自持谨慎。由此可见,他确实是一个高洁至义之士。所以在当时的关东,一些豪侠人士莫不伸长脖子想跟他交好。

朱家的主要事迹一是藏亡纳死,即救人性命;一是救济困乏,为人排忧解难。朱家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不仅季布一人,他藏活的豪士有百数,其他各类人物不可胜言。不过他从不夸耀,也不在乎别人是否感恩于他,他的事迹为后人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