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连海点评《史记》
14210400000090

第90章 秦军围邯郸,窃符去救赵

“原文”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译文”

公子带着车队走过东门时,去见侯先生,把打算同秦军拼一死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侯先生。然后向侯先生诀别准备上路,行前侯先生说:“公子努力干吧,老臣我不能随行。”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道:“我对待侯先生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死难可是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我难道对待他有闪失吗?”于是又赶着车子返回来,想问问侯先生。侯先生一见公子便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又接着说:“公子好客爱士,闻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难,想要去到秦的军队(同他作战)就像把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公子待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可是我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恼恨我会返回来的。”公子连着两次向侯先生拜礼,进而问对策。侯先生就让旁人离开,同公子秘密交谈,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内,在妻妾中如姬最受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我还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死,如姬报仇雪恨的心志积蓄了三年之久,从魏王以下的群臣左右都想为如姬报仇,但没能如愿。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公子果真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么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了公子。

公子拿到了兵符准备上路,侯先生说:“将帅在外作战时,有机断处置的权力,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以有利于国家。公子到那里即使两符相合,验明无误,可是晋鄙仍不交给公子兵权反而再请示魏王,那么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如果晋鄙听从,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他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公子听了这些话后,便哭了。侯先生见状便问道:“公子害怕死呀?为什么哭呢?”公子回答说:“晋鄙是魏国勇猛强悍、富有经验的老将,我去他那里恐怕他不会听从命令,必定要杀死他,因此我难过地哭了,哪里是怕死呢?”于是公子去请求朱亥一同前往。朱亥笑着说:“我只是个市场上击刀杀生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谢您,是因为我认为小礼小节没什么用处。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就是我为公子杀身效命的时候了。”就与公子一起上路了。公子去向侯先生辞行。侯先生说:“我本应随您一起去,可是老了心有余力不足不能成行。请允许我计算您行程的日期,您到达晋鄙军部的那一天,我面向北刎颈而死,来表达我为公子送行的一片忠心。”公子于是上路出发。

“点评”

说起信陵君,大家或许首先想到的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在信陵君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中,这是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壮举。这个壮举是怎样完成的呢?且看下面的分解。

一、邯郸告急,意气救赵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56年(魏安釐王二十年)。这一年,秦昭王挟长平之战胜利之余威,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国都被秦军围困,危在旦夕,赵国君臣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派出使者四处寻求援助。于是,一封封求救信飞传于关东六国,一批批使者来往奔波于中原大地。与赵国唇齿相依的魏国自然也接到要求出兵帮助的使书,不过,这封信是一位女人写的。

什么原因?

原来,魏国与赵国还有点亲戚关系。此时赵国的君主是赵孝成王,是已卒赵惠文王的儿子,赵孝成王的婶母(即平原君赵胜的夫人)是信陵君和魏安釐王的姐妹。《史记·魏公子列传》载:“公子姊为赵惠文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面对虎狼之国秦国的蚕食攻略,魏、赵两国是一脉相承,唇亡而齿寒。所以,魏安釐王派出大将晋鄙领兵10万前去救援。

秦军围困邯郸多时,指日可下,魏军驰援势必会打乱其战略部署,使其前功尽弃,功亏一篑。因此,秦昭王得知魏国的消息后,马上派使者警告魏安釐王:赵国已是我的囊中之物,谁敢多管闲事,等我收拾完了赵国,就去教训他。完全一副霸主的口气。

秦国是当时的头号军事强国,世界警察,拳头硬,态度自然蛮横。

魏王闻言大恐,赶紧派人告诉路上的晋鄙,要慢慢走,越慢越好,快到赵国边境的时候就留驻待命,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再说邯郸城,被秦国大军团团围住,水泼不进,针插不入,外无援兵,内乏粮草,饥饿难耐的百姓已处于崩溃边缘。为了活下来,那些天真无邪,童稚未泯的无辜孩子就做了牺牲品,成为人们赖以果腹的食物。这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吃人悲剧记载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凶猛残忍的老虎尚且不吃虎崽,更何况素有万物灵长之称的人类。良知未灭的邯郸百姓不忍心把屠刀砍向自己的孩子,只好易之而食,你吃我的儿子,我食你的女儿。这一出出悲剧血淋淋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冷漠。

秦军围攻邯郸,平原君实在撑不住了,只得再次遣人往魏国求援,使者冠盖络绎不绝,但魏王始终不为所动,总之就是不肯发兵,你赵国完蛋了关我屁事。

平原君气急攻心,竟又写了一封信去骂起信陵君来,信中说:“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能急人之困耳。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令姊忧城破,日夜悲泣。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

平原君真是个不厚道的家伙,求不动魏王,就来骂信陵君。姐姐也不是信陵君一个人的姐姐,难道魏王就不是?何况信陵君无兵又无权,即便再想救赵,也爱莫能助啊!

然而信陵君看过信后,心中愧疚万分,当场就流泪了,泪水滴滴答答滴在竹简上,滴滴碎成水花。

他之前何尝没有求过魏王发兵,为了救赵,他吃不下睡不着,天天跟魏王摆事实讲道理,又派宾客辩士走马灯车轮战般百般规劝,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尽管使出千般本领,万种手段,但“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信陵君郁闷万分,几致崩溃,现在却被姐夫书信痛责,他心中好苦。他“自度终不能得计于王”,彻底绝望了。

悲愤感慨之下,信陵君侠肝义胆油然而生,他不愿苟且偷生,坐看赵国绝援灭亡,遂决定倾其所能救助赵国。信陵君没有兵权,指挥不动军队,又如何救援赵国?

信陵君只能将手下几百门客组织成一支敢死队,凑齐可怜的百来辆战车,浩浩荡荡地杀向城外,准备去攻打四十万秦国大军。

靠区区几百人去对抗数十万“虎狼之师”的秦军,这显然是以卵击石,螳臂当车,无异于飞蛾扑火,自寻死路。然而,信陵君计无所出,只能行此下策。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明知此去凶多吉少,前途渺茫,但信陵君还是义无反顾,决然而行,其勇气、豪情实在可歌可泣。

二、侯嬴献计,如姬窃符

信陵君离国赴死他乡,率宾客途经大梁城东门时,仍未忘记拜别好友侯生。信陵君见到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一事,做最后的诀别。

侯嬴面色平静地说道:“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你加油去死吧,我老人家就不奉陪了!

信陵君怔怔地看着侯嬴,仿佛自己不认识这个人了,多年的相交就换来这么一句无情的话语,换作谁也受不了。——没有锦囊妙计,说两句安慰鼓励的好话也行啊,这样我也可以走得舒服一点呀。

但是对不起,侯嬴就这么一句冷话,多了没有,你赶紧麻利地走人吧!

信陵君只得郁郁而走,一路长吁短叹,他单纯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严重伤害。

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道:“我对待侯先生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将要死难可是侯先生竟没有一言半语来送我,我难道对待他有闪失吗?”于是又赶着车子返回来,想问问侯先生。

信陵君的高明就在这里。一般人碰到这种事情,总认为自己百般正确别人百般错误,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只有像信陵君能知人且自知,才可得到真正的知己相助。

一件不经意的小事却往往能改变历史,信陵君这一回头,就让秦的统一大业延迟了足足三十余年。

侯嬴见信陵君回来,当下脸上笑开了一朵花:“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

——呵呵,我果然没有看错公子,他果然是我的知己。

侯嬴接着道:“公子礼贤下士,名闻天下。今遭困厄,无计可施,只好赴秦军决一死战,这譬如以肉投饿虎,何功之有?公子待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是以知公子恨而复返也。”

信陵君明白侯生已腹有良策,“再拜”,向其请教。

侯生屏退众人,向信陵君如此如此一番,信陵君大喜。那么,侯生向信陵君献出什么妙计呢?

战国时代,军权集中在诸侯王手中,诸侯王用兵符作为调兵遣将的凭证。兵符一般用铜制作,铸成虎形,从中一分为二,右半符留在诸侯王手中,左半符授予领兵出征的将军。诸侯王要想调遣部队,要书写王命,同右半符一道交付使者。使者到军中宣读王命,同时将所持右符与将军所持左符合在一起,验证生效,即可调兵遣将。

侯嬴建议信陵君盗出虎符,矫魏王命,调动部队破秦救赵。如何偷出虎符呢?虎符常放在魏王卧室内,寻常人等接近不得,谁能偷出来?

如姬!如姬是魏安釐王的一个宠妃,其父遇害,魏王派人追查凶手,三年毫无结果。如姬找信陵君帮忙,信陵君“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感激不尽,希望能有机会报答信陵君。所以,侯嬴让信陵君去找如姬。

信陵君“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真盗出虎符,交到信陵君的手里!

看来侯嬴果然不是个一般人,魏王的兵符放在哪里,他掌握;如姬欲为公子死,他也掌握。信陵君的情报网络那么强大,但侯嬴的情报却比他的更精准。

这说明什么?侯嬴难道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监者吗?莫非在他的身后拥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江湖神秘组织?

不要瞎猜了,总之,侯嬴绝非史书中记载的那么简单,信陵君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如此礼遇他,信陵君是个自知且知人的超凡智者,他很清楚这个世上谁真有本事谁假有本事,在这一点上他比魏王和平原君强太多啦。

有一些八卦人才说,如姬跟信陵君有暧昧,所以才会不顾生死冒险窃符。

对此,我只能说,这些人真是太有戏说编剧的才能了,在下佩服!

不过说不定历史中还真的隐藏了一段暗恋的情愫,谁知道呢?

三、邯郸解围,壮士身死

信陵君持兵符再次向侯嬴辞别。侯嬴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你光有兵符还不行。万一晋鄙心生怀疑,反过来向魏王请示,事情就危险了。”

怎么办?侯生推荐朱亥,与信陵君一起前往军中。朱亥是位大力士,善使一把铁锤。如果晋鄙交军权,更好;如果晋鄙拒绝,就让朱亥当即打死他。

信陵君闻言,泪流满面。

侯生问:“公子害怕死吗?怎么哭了?”

信陵君说:“晋鄙是足智多谋,久经战场的老将,我去了他恐怕不会听从,必定要杀死他,我因惋惜失去一位战功显赫的老将而流泪,怎么会害怕死呢?”

信陵君请朱亥一起同行,朱亥笑曰:“我本是一市井屠夫,承蒙公子多次厚爱关照。之所以我不回谢,因为那是小礼节,不必拘守。今公子有急,该是我效命的时候了。”遂与信陵君同行。

这才是真正的大侠啊,当你不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对你冷眼旁观君子之交淡如水;可一旦你有危难,他就挺身而出义不容辞!比起朱亥侯嬴来,专诸豫让之徒也不过就是刺客而已,他们都是为了主子的私利而拼死舍命,朱亥侯嬴却是为了天下大义,他们才是真正的侠客!

一切准备妥当,信陵君真的要走了,侯嬴依依不舍地将他送出城外,并将自己最后的决定告诉了信陵君:“臣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信陵君到达邺县以后,假托魏王的命令,要取代晋鄙。晋鄙虽然与公子合了兵符,但是他依旧怀疑此事,晋鄙打算请示魏王。于是公子对朱亥使了个眼色,朱亥突然从自己的衣袖里掏出了一个四十斤重的大铁锤,将晋鄙锤杀了。

信陵君终于拥有了一支十万人的大军,但这与邯郸城下四十万秦国虎狼之师根本没法比,所以信陵君决定果断裁军,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信陵君宣布:“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

此令一出,信陵君立刻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戴,均表示愿为公子死战,击杀晋鄙之事,自然也就再没有人提起了。

一道命令下去,十万大军立马走了两万,公子于是带着剩下的八万精兵,立刻向邯郸进发。

信陵君率领精锐的魏军与前来救赵的春申君向邯郸城下的秦军发起了猛烈攻击,邯郸城内的田单见魏楚劲旅来救,立即命令城里的赵军杀出城外,里应外合,一举击溃邯郸城下的数十万秦军,邯郸得救了,赵国也得以保存。

信陵君到晋鄙军中时,侯生北向自刎身亡,实现了自己的承诺。

朱亥协助信陵君救赵后,成为军中副将。后来,信陵君派遣他出使秦国,秦王想留他为秦国效力,朱亥不为高官厚禄所动。秦王就把他关进一个装有老虎的大铁笼子里,老虎见了他竟然吓得不敢动。秦王只好将他囚禁起来。朱亥决定以死来报答信陵君的知遇之恩,用头撞柱子,结果柱子被撞断了,他的头却没有破。他又用手扼喉,喉断而死。

“窃符救赵”这一事件,充分表现了信陵君急人之难、舍己救人的高尚风格,也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侯嬴、朱亥“士为知己者死”的慷慨豪情。

四、义薄云天,留赵十年

魏王对公子盗取他的兵符、假传命令杀了晋鄙感到极度恼怒,这一点公子自己也知道。在打退秦军、保全了赵国之后,就派一个部将率领那支军队回魏国去了,而公子则单独与门客们留在赵国,然而这一待就是十年之久,此间从未回过魏国。

赵孝成王为了感谢公子保存赵国的功劳,便同平原君商量,想拿五座城邑赐封给他。公子听到这个消息,马上骄傲起来了,露出自以为有功的神色。

有个门客劝公子说:“事情有不可忘记的,也有不可不忘记的。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了它。而且您假传魏王命令,夺取晋鄙的兵权来救赵国,对赵国就算有功,对魏国就不算是忠臣了。您竟因此认为有功而骄傲起来,我私下认为您不应当这样。”公子听到这一意见后,感到很是羞愧,立即自责起来,好像无地自容的样子。

不久,赵王举行盛大的欢迎仪式来答谢公子,亲自前往迎接,并以主人的礼节,引导公子走上西阶。

公子早把自己对赵国的恩德给忘了,现在他只记得自己是一个魏国的罪人,而一个罪人,是没有资格接受如此大礼的。

于是信陵君赶紧侧过身子,再三谦让,然后转身走了东边的台阶。

古代迎宾升堂的礼节规定,主人从东阶上,宾客从西阶上,以示尊敬。宾客若自谦降低身份,则与主人同从东阶升堂。

酒宴开始,赵王率先起身,为信陵君敬酒祝寿,称颂公子存赵之功。却没想到信陵君竟面带惭愧地逊谢道:“无忌有罪于魏,无功于赵,不敢受大王礼遇。”

赵王本来借着敬酒的机会提出将五座城池封给信陵君,以聊表感激之情,却没想公子一直谦谢个不停,老说自己是个无地自容的罪人,弄得赵王老别扭的,直到宴席结束,也没好意思把封城的事儿说出来。

酒终人散后,赵王躺在床上想了一整夜,最终决定将鄗邑(今河北省柏乡县北)赐给信陵君做“汤沐邑”。

如此一来,信陵君是好意思收了,然而,就这么点赋税,哪里够他养门下三千食客呢?

不用担心,别忘了,魏王究竟是公子的手足兄弟,血浓于水,再大的仇隙,也阻挡不了亲情的力量,魏王还是将信陵君在魏国的封邑还给了他。

公子听说赵国有两个隐士:毛公混在赌徒之中,薛公混在卖酒人家里。公子很想见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就躲着,不肯与公子见面。后来公子打听到他们的住处,便秘密地步行前去,跟这两人交游,很是要好。

平原君听说这件事,便对自己的夫人说:“以前我听说你的弟弟魏公子天下无双,现在我听说他竟跟赌徒和卖酒的人来往甚密,看来公子不过是个荒唐人而已。”

平原君夫人又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公子就告别夫人,整理行装,准备离去,并说:“当初我听说平原君贤能,所以背弃魏王而来援救赵国。平原君不是求士而只是以宾客多而感到自豪。我在大梁的时候,就听说这两个人很是贤能,到了赵国,只怕见不到他们,见到还不一定理睬我。现在平原君竟认为跟他们交往是值得羞耻的,像他这样的人恐怕不值得交际。”

夫人又一五一十地把这些话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于是脱下帽子,去向公子道歉,并坚决挽留他,公子也很宽容地原谅了他。

在赵国这十年间,信陵君的人格魅力继续感动着赵国,感动着天下。不仅天下之士争相投奔公子,竟连平原君门下之客,也有一半因为仰慕公子的为人而改投到了信陵君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