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藤潜能教育法则5
常青藤教育研究成果显示:孩子不仅很早就能表现出极强的音乐天赋,而且音乐教育法有助于孩子理解力和表达力的提高。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在他的早期著作《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曾经说过:“在个体可能具有的所有天赋当中,音乐天赋是最早出现的。”著名音乐教育家、体态律动学的创始人达尔克罗斯更是坚信:“所有的人在音乐上都是有天赋的。”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同样认为,音乐性在每个孩子的自然本性中都存在,人的音乐才能高低取决于内在的音乐性有没有被充分地发掘出来。我们身边的无数事实也充分证明了人的音乐能力,尤其是早期儿童音乐能力的普遍存在。儿童对音乐的领悟能力、接受能力、表现能力都明显超过成人。
约翰·费尔阿本德博士是美国早期儿童音乐舞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美柯达伊学会主席。他的音乐教学法在美国有着广泛的影响,是美国儿童音乐教育的学术带头人。
博士认为,音乐能力是一种习得的能力,所以音乐教育应该尽可能早地开始。他举例说,柯达伊曾经认为儿童应该在出生前9个月开始学习音乐。已有研究表明,在缺少音乐教育的环境下,学生记忆和辨别两个先后出现的旋律的能力在5~6岁间大幅下降,6~9岁下降的幅度逐渐减缓,9~18岁间几乎不再变化(即使在这期间学习音乐较多,也不会有什么变化)。而在音乐教育条件较好的环境下,上述能力在5~6岁间会有较大的上升,以后逐年上升幅度递减。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儿童7岁前,将他的音乐潜能发展至最大。当然,这时的音乐教育不是传输知识,比如读谱、演奏乐器、讲解音乐历史知识,这些是儿童7岁后的学习内容。这一时期,家长或教师应该将儿童存放音乐的“器皿”塑成好的形状、尽可能地大,以装入更多的音乐材料。这可以通过让儿童听、理解不同的歌、不同的音乐,了解不同的身体动作来实现,即感受在先。
无独有偶,卡尔·威特正是用这种感受性的方式开发儿子的听力的。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如此讲述道:
为了使儿子形成音乐的观念,我为儿子买来能发出乐谱上七个音的小钟,分别拴上红、橙、黄、绿、青、蓝、紫色的发带,给它们分别起名叫红色钟、橙色钟、黄色钟等。每当儿子在喂奶前醒来,我就敲这些钟给他听,并把钟慢慢地左右移动,吸引他的注意力。儿子还不到6个月时,就能按我说的名称——青色钟、紫色钟等准确地敲了。我以为,这是同时形成声音和颜色观念的有效方法。
一旦孩子脱离了幼儿期,老卡尔就发明了一种“音乐捉迷藏”的游戏。这个音乐捉迷藏既可以锻炼孩子观察周遭世界的洞察力,还可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敏感。老卡尔藏起某个物件,让孩子去找。孩子在找的过程中,老卡尔弹奏着钢琴。音乐随着孩子与物品之间的距离而改变。一旦孩子远离了藏物品的正确地点,老卡尔就弹奏恐怖、紧张的音乐;一旦孩子接近了胜利,老卡尔就弹奏轻快、欢乐的音乐。将音乐教育与孩子的空间感培养结合起来,不失为既现代又有效的教育方法。更有意思的是,孩子再大一点,就对演奏乐器产生了兴趣。于是老卡尔专门找了教师教小威特小提琴。小威特除了敲击木琴之外,很快学会了提琴和吉他,从而在音乐方面达到了相当的水准。最后,小威特甚至可以和自己的老师一起同台演出帕格尼尼的乐曲,获得了极大的欢迎。
有意思的是,另一位著名的教育先驱塞德尔兹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卡尔·威特不谋而合。通常人们总以为让孩子学习音乐仅仅是为了使他们多一种爱好,或者陶冶性情,或者消磨时光,而在塞德尔兹看来,学习音乐正是孩子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
小塞德尔兹之所以那么小就能读书写字,并对词汇的意义有准确的理解,这在某种程度上都归功于音乐,塞德尔兹用一个真实的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有一天,妻子正在教小塞德尔兹学习一系列的形容词,当她讲到“快乐、兴奋、幸福”这些词时,小塞德尔兹流露出了不理解的表情。他觉得这几个词都差不多,在多次讲解之后仍然不能领会它们之间的区别。这时,妻子拿起了吉他。她轻松地弹奏了一连串音符,并且主要是在吉他的一弦(E)上演奏的。“你明白了吗?这就是快乐的感觉。快乐是一个形容词,快乐就像在一弦上弹奏出来的音符。”妻子演奏完后对小塞德尔兹说道。“原来是这样,”小塞德尔兹似乎明白了一些,“那么,兴奋和幸福又是什么样的呢?”于是,妻子又以极快的速度演奏了几段和弦,并在吉他的二弦(B)和三弦(G)上演奏了一小段乐曲。“这个和声就是兴奋的感觉,而二弦和三弦上的这几个音就是幸福。”妻子一边演奏一边对小塞德尔兹说道。这时,小塞德尔兹的眼中充满兴奋的目光:“妈妈,我明白这几个词的意思了。”说着,他从母亲的手中抢过了吉他并有力地弹奏了几个和声,“我现在很兴奋。”
从此以后,小塞德尔兹在对词汇意义的把握上显得轻松起来。他不仅能够准确地掌握形容词的意义,还能够把它们用音乐表现出来。如果小塞德尔兹算是优秀教育的受益者,那么音乐教育,则是他整个早期教育乃至智力开发的基石。
如果条件允许,孩子应该尽可能早地开始音乐。早于或等于5岁,是学习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的最佳时机。
另一个问题,就是入门要正。参加一个较为正规的学习班,寻找一位技术过硬而又具有幼教经验的音乐教师,是极为关键的因素。督促孩子按时完成练习任务,也是家长应该做到的。当然,这并不是做好音乐教育的全部。
中国当下的儿童音乐教育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家长参与性。我们反观中国语境,上面两个案例最大的困难之处在于可操作性。试论,谁家父母有能力教孩子弹钢琴或者吉他?有人会说,有闲暇、又有能力的城市白领或职工,毕竟比不上这些“游手好闲”的外国人。然而,幼儿教育毕竟兹事体大。如果我们无法做到像老卡尔、塞德尔兹这样“教”孩子音乐,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和孩子一起“学”音乐。
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甚至讨论音乐,不仅是音乐教育,同时也是一项加固亲情纽带的重要活动。有的成功人士回忆起童年,印象最深的往往是和父母一同安静地阅读或者欣赏音乐的场景。同时,父母的参与能够让早期音乐教育枯燥的部分变得可以忍受。当孩子不理解教师的话时,父母在家中的指导对于理解力偏低的孩子来说,也是颇有帮助的。
常青藤教育专家认为:早期音乐教育应该符合如下原则——尽早、正规、家长参与,而以最后一点最为关键。
让这些温馨的场景烙印在孩子脑海中吧。既然智力的开发和亲情的培育能够在音乐教育中完美统一,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