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从小就上常青藤
14215900000058

第58章 孩子怎样才肯学习

常青藤知识教育法则10

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好胜心、求知欲、自尊心和避免失败的心愿,因此家长要很好地利用这一特点,充分启动孩子的学习动机。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行为,最直接的推动力就来自于动机。人的活动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要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因此,常青藤的教育非常注重对于孩子学习动机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一旦形成,不仅使孩子对所学的东西有一定的指向性,例如,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课能集中注意力等等,而且也有一定的动力使学习过程中的注意状态、兴趣水平保持下去。

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与子女的学习动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家长对子女要求较高,则子女的学习动机一般也较高。另外,学习动机还与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关。一般说来,成功的经验会提高孩子的学习动机,相反,失败的经验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动机。所以学习优秀的孩子,学习动机一般较高;学习中等的孩子处于中间的地位,一般安于现状;而学习差的孩子由于缺乏成功经验,学习动机也就会越来越低。所以,父母不要质疑自己孩子的能力,要敢于为他们提出要求,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首先要相信他们。同时当孩子面对挫折,降低了动机时,家长不应该随意打击。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完全没有学习的意愿,实际上,这并不是孩子的错。内心强烈的学习意愿并非来自于天然的好奇心,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获得成功,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动机。成功的学习经验可以不断增强这种学习的愿望,并成为课堂学习中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它对学习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要知道,在孩子成长的早期,他们努力学习以求获得好成绩,主要是为了实现家长的期待,并得到父母、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到了后期和少年期,他们开始从父母转向同龄伙伴,而在这期间,来自同伴和集体的赞许和认可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而到了青年期,自我提高的愿望成为他们学习的主要动机,他们学习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

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对希望得到成功的孩子,家长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经常教给他们一些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多安排一些竞争环境,并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需要避免失败的孩子,则要安排少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任务,当孩子经过努力取得成功时,家长要及时给与表扬,以强化孩子对成功的体验。同时家长还应该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孩子的错误。

应该说渴望成功的动机比避免失败的动机拥有更大的主动性。因此,在教育孩子时,除了尽可能让他们避免失败外,还应该推动他们向力求成功的方向更靠近一些,使他们不以避免失败为满足,而更应以获取成功为快乐,这样才能更多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106名四五年级的学生分为四个组,各组内的能力相当,在四种不同的情况下进行难度相等的加法练习,每天15分钟,共练习5天。控制组单独练习,不给任何评定,而且与其他三个组学生隔离。受表扬组、受训斥组和静听组在一起练习,每次练习之后,不管成绩如何,受表扬组始终受到表扬和鼓励,受训斥组都受到批评和指责,静听组则不给与任何评定,只让他们静听其他两组受到表扬或批评。然后探讨不同的评定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三个实验组的学习成绩优于控制组,这是因为控制组未受到任何评定而造成的。静听组虽然未受到直接的评定,但他们与受表扬组和受训斥组在一起,受到间接的评定,不过这对动机的唤醒程度较低,平均成绩劣于受训斥组。受表扬组的成绩优于其他组,而且一直不断地直线上升。

这表明,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而适当表扬的效果又优于批评,它可以让孩子更多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对积极的学习动机产生促进作用。所以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给与孩子表扬应多于批评。

当然,表扬虽然对孩子的学习有推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如果滥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孩子的学习,而且还可能会破坏掉孩子主动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所以,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恰当的奖励,用它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促进孩子由外部奖励动机向内部动机转换。

每一个孩子都具有好胜心、求知欲、自尊心和避免失败的心愿,因此家长要很好地利用这一特点,深入剖析孩子的心理,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入手,为孩子创造更多获得成功和赞许的机会,充分激发他的想要学习、好好学习的动力,同时和孩子一起关注和珍惜他的每一点进步和每一次成功,这样,就会大大提高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帮助他顺利完成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