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家长成就好孩子
14216400000030

第30章 勒奈·笛卡尔——孩子的学习一定要劳逸结合

勒奈·笛卡尔(1596~1650),17世纪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是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近代数学的始祖。他分析了几何学与代数学的优缺点,创立了解析几何学。1629~1649年在荷兰写成《谈谈方法》及其附录《几何学》、《屈光学》、《哲学原理》,死后还出版有《论光》。

笛卡尔小时候智商很高,不仅学的东西很快就掌握了,还能举一反三,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他出生后不久,母亲就病故了。他的身体也不太好,时常生病。父亲很怜惜他,让他大部分时间休息。然而,小笛卡尔却是一个好动脑的人,不管走在哪里都表现出若有所思的样子。他家的女佣人新来时,还以为他是一个呆子呢。

一天,他和小朋友在一起下棋,尽管小伙伴催了他几次,他还是坐在那里眼睛盯着棋子,呆坐不动。正当小伙伴不耐烦时,他却突然说:“对,就这样。”然后跳起来,头也不回地跑到房间,留下小伙伴莫名其妙地愣在那里。不久,他出来了,对小伙伴说:“爸爸一个月前给我留下一道题,我刚才突然想起了它的解法。现在我已经解出来了,接着下棋吧。”

小笛卡尔整天处在思考问题的状态中,加上身体瘦弱,使父亲非常不安。他担心儿子智商太高,太过于成人化,如果思考过度,没有劳逸结合的话会伤害身体的。为了控制孩子接触太多知识、想的问题太复杂,父亲把一些他认为不宜过早涉及的书籍全部收藏起来,让孩子以休息为主。在儿子休息的时候,父亲抽出时间陪孩子说话。讲故事、说笑话,千方百计地转移他的注意力。因为,房间里一旦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就会一刻不闲地思考许多复杂的问题。

父亲还“逼迫”小笛卡尔出去玩耍。除了找伙伴陪他下棋外,还把邻家的小伙伴们召集来做游戏,或者到林子里捉小鸟和蜻蜓,或下水里游泳,或爬山。在布置作业方面,父亲也尽量控制数量和难度。在父亲和保姆的关照下,小笛卡尔的身体往健康的方向发展;同时,他的智力也丝毫没有受到负面影响,他的爱思考的习惯也一直保持了下来。

正是由于不断地思考,从读书时开始,他便对僵化的说教有强烈的怀疑批判精神,坚定不移地寻找真理。他因为怀疑教会信条受到迫害,长年在国外避难。他的著作生前或被禁止出版或被烧毁,在他死后多年还被列入“禁书目录”。但在今天,在法国首都巴黎安葬民族先贤的圣日耳曼圣心堂中,有一块庄重的大理石墓碑上却镌刻着这样的文字:“笛卡尔,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

育子智慧

请真诚地回答以下问题:

1.你知道劳逸结合对孩子的重要性吗?

2.孩子的作息时间表是怎样安排的?

3.在制定作息时间时,你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吗?

从生理学上来说,合理地安排孩子学习、劳动、课外活动和休息的时间,能调节其大脑各个区域和谐的活动,使孩子工作、学习效率提高。所以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要注意劳逸结合。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帮助孩子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至关重要。

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中,劳逸结合才能让孩子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制订孩子的作息时间表一定要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实际情况,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参与制订。下面一个例子应该给我们的父母一些有益的启示:

乔治的妈妈原本替乔治订下了一个她认为是十全十美的作息时间表:早晨6点起床,中午放学回家,吃完午饭后做1小时功课,然后上学;下午回家,先做完功课,再看妈妈替他预录的卡通节目,然后有半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晚饭后可以休息一会儿或到附近公园散步,之后回家再温习功课,然后才上床睡觉。

乔治妈妈满以为有了这样劳逸结合的作息时间表,肯定对乔治有很大的帮助,谁知实行了没有几天她便发现乔治的功课愈做愈慢,有时候还打瞌睡;有时在乔治的功课还未完成时,他的好同学布迪便打电话来问他看了某个电视节目没有;每天晚上的散步也似乎令乔治疲累过度,根本不能在晚上集中精神学习了。

明智的乔治妈妈及时发现时间表确实有问题,于是果敢地做出改动,午饭后让乔治有点午睡时间,下午看了儿童节目才开始做功课,晚上的散步时间也视孩子的需要而增多或减少。时间表变得更具弹性,乔治的学习兴趣也比从前增加了。

家长在为孩子制定时间表时,要注意长、短计划相结合。长期计划是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应达到的目标,长期计划的第一步,是要注重孩子内在的思想和感情,而不只是关心他们表露在外的不满和反抗。短期计划虽然也是每天的具体作息表,却也应当注重“模糊概念”,比如不要具体规定几点几分起床、睡觉,几点几分吃饭、看电视、做作业,而应当是在几点之前休息,几点至几点起床,作业必须在看电视之前完成,看电视的时间在多少时间之内等等。

总之,制定一个有弹性的、适合孩子性格特点的时间表,才会让孩子劳逸结合,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