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14218400000016

第16章 兵势(2)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华杉详解

韩信破赵之战,再分解一下战阵中的奇正转换过程,一共转换了三次:开战前布阵是先一正两奇,自己率正兵作战,背水列阵一奇,两千骑兵埋伏二奇。

第一次奇正转换,正兵佯败退入水边阵地,与阵地中队伍合兵一处,返身再战,这是一正一奇,背水阵中部队投入战斗,成为正兵。

第二次奇正转换,敌人倾巢出动,敌营空了,两千伏兵起,冲入敌营,夺营换旗,这时两千骑兵变为正兵。敌人转身想夺回军营,不跟前面部队作战了,相当于韩信的大部队在这一刻转换为奇兵,主战场不是他了。这次转换是奇正互换,奇变为正,正转为奇。

第三次奇正转换,这时敌人退却、惊恐、指挥也乱了,胜机出现,韩信出奇制胜,大部队由奇兵转换为正兵掩杀过来,获得胜利。

所以我们看到正兵奇兵,不是一次规定好,谁是正,谁是奇,而是随时在变,彼此相用,循环无穷。

韩信排兵布阵,是正奇之用,战阵中的伍长、卒长呢,也是正奇。就在战阵中,每一个战斗单位,都有正有奇。从微观上讲,正奇就是战术配合,不是一窝蜂冲上去乱打,而是有章法,有先后,有配合。所以孙子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

正兵奇兵,并不是大部队才用。项羽到了乌江边,只剩二十八骑,这二十八骑,也不是一起冲杀,而是分为两组,一正一奇,首尾相助,这是战斗的基本原理。

我们可以用足球赛来理解正奇之用,控球的就是正,跑位的就是奇。球一旦传出去,正奇就转换,接到球的变为正,刚才传球的变为奇。正兵攻到边线,对方中路出现空档,胜机出现,传中,禁区内的奇兵转正兵,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出奇,制胜,射门,进了!

这球场就是战场,到处都是,分分秒秒都是奇正转换。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所以咱们研究战斗,就像研究足球赛。你别以为出奇制胜就是出了奇招就得胜。这世上没什么奇招,就那几招,人人都知道,就是没人能做到。阵型不过532、433、442,还有铁桶阵901,输急眼了109,输红眼了最后30秒0011。战术不过攻守平衡,中路边路,关键在于教练的领导管理能力、战略思想、战术智慧,球员的体能、技术、经验、灵气和训练。不抓这个,哪有什么奇招让你得胜?

足球场上只有十一人,就有无数个奇正。项羽只剩二十八骑,也分一奇一正。小部队有奇正,大部队也有奇正,哪怕你有一百万军队,不分奇正,还是会败。再看一个战例——淝水之战。

前秦苻坚率八十万大军伐晋,在淝水边列阵。谢玄只有八万兵。他派使者跟苻坚说,你把军阵列在河边,我渡不了河,咱俩没法交战。你稍微退一退,让出点地方来,让我渡河,和你一决胜负。

苻坚同意了,指挥军队退后,后面的部队不知道怎么回事要退军,以为前面战败,一退就乱了。谢玄渡过河来,摧枯拉朽,大破秦军。

苻坚错在哪?

人人都说他愚不可及,人家喊你退,你就退?

苻坚当然不会那么傻,他有他的算盘,他和苻融商量了,假意同意谢玄,退一退,让他渡河,但不是等他都渡过来。等他渡了一半,铁骑掩杀过去,就把他们都消灭在河里了,晋军根本没机会上岸。

“兵半渡可击”,这是教科书式的战法,没问题的。

问题在哪里呢?在于没有分兵,没有分奇正。退可以,侧翼应该留一支奇兵。如果正面有什么问题,或者谢玄居然上了岸,杀过来了,侧翼给他拦腰一击,他还是占不到便宜。

苻坚太大意了,实在没把谢玄当回事。他想就稍微退退,赶紧让他来,渡一半把他们都按死在河里得了,就没作奇兵安排。

但是谢玄有奇兵,就是朱序。

朱序本是东晋将领,之前和前秦作战,兵败被俘,投降了苻坚,苻坚用他为将。这是苻坚覆亡的根本原因。他的性格,是用人不疑,疑人也用。手下带兵的,一半是朱序这样心怀异志的人。

淝水之战前,苻坚派朱序去劝降谢石。朱序得了机会,见了谢石,跟谢石说,秦军虽然号称八十万,但还未集结完毕,如果尽快作战,击溃秦军前锋部队,是有机会打败苻坚的。谢石、谢玄得了朱序情报,这才赶紧安排速战。

苻坚挥旗指挥军队退却,后面的部队不知道怎么回事,谢玄的奇兵——朱序——就起作用了。朱序大声惊呼:“秦军败矣!秦军败矣!”这时候根本还没接战。秦军看前面在退,听后面在喊,心惊胆战,狂奔乱逃。晋军就渡河过来了。苻融纵马去喝止逃兵,运气不好,马失前蹄,摔下来了,被晋军所杀,秦军就真崩溃了。

这就是正奇之变。

这一段里,还有一句话,“兵法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以石击卵的虚实之道,因为《势篇》之后,专门有一篇《虚实》,就留到下一篇再讲了。

把动作搞简单了再动手,动手就那一下子

原文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

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guō)弩,节如发机。

华杉详解

湍急之水能将巨石冲走,是借助水势;鹰隼迅飞猛扑,以至能将鸟雀捕杀,这乃是靠掌握发动的时机和距离。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他的兵势是迅猛的,他的行动节奏是短促的。险峻的兵势就像张满的弓弩,短促的节奏就像猝发弩机。

这里的关键是“其势险,其节短”。势险和节短,关键把握节短。

“短”,就是近,距离近、时间短。“势险”,是积累的势能最大,力量最大,“节短”,是释放能量的距离最短、时间最短,那就能准确命中而且有最大杀伤力。李筌注得最本质:“矢不疾,则不远;矢不近,则不中。”如果你射箭的力量不够大,箭速不够快,你就射不远。但是,如果你离目标不够近,你就射不中!

善射者不靠百步穿杨!

从小听的都是百步穿杨的故事,兵法则告诉你不要指望百步穿杨,要十步之外射簸箕,那样才能射中、射穿。就像猎豹妈妈教小猎豹猎羚羊,不能在百步之外发动追击,要悄悄地摸到五步之内,然后从草丛中一跃而起,最重要的是一跃就扑倒它。一下没扑到,它一跑,就不一定追得上了。

我们再回到孙子说的:“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胜于易胜者也。”善战者都没有智慧的名气,没有赫赫战功,因为他打的仗都容易打。所以真正的善射者,也没有百步穿杨的美名,因为他都摸到猎物眼皮底下再射,不懂的人就认为“不算本事”。比如经常有人说:“史玉柱一年打三个亿广告卖脑白金,那算什么本事啊?我如果有三个亿广告,我比他干得还好!”他没问人家那三个亿是怎么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给你三个亿,你真的会干吗?

势险和节短,是我们设计任何工作方案的基本原则,就是前期准备、策划很充分,最后动手事很少很简单很有效。最怕说一个年度方案,说了两小时还没说完,先这样,然后再那样,这边如何如何,那边如何互动配合,整个一巨大的交响乐,少了一个乐手都不行。最后这事肯定弄不好。

我们要把一张弓,拉得满满的,摸到猎物眼皮底下,射出致命一击。

战,要一战而定;击,要一发而中。所有的工夫,都在研究这一击,蓄积这一击的能量,打磨这一击的箭头,选择这一击的时间地点,而不是乱箭齐发。因为准备好的,其势险、其节短的一击,能保证必中,而且只需要射一箭。而乱箭齐发,不仅射不中,一大堆人,每一支箭,都要花钱花精力。

这就是《孙子兵法》的一贯思想。

勇还是怯,不是人的问题,是势的问题

原文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华杉详解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纷纷纭纭,看似混战却有条不紊。浑浑沌沌,阵容圆整无懈可击。

曹操注解说:“旌旗乱也,示敌若乱,以金鼓齐之。车骑转而形圆者,出入有道,齐整也。”

这一段都是讲“动敌”,让敌人感觉我很混乱,很弱小,很胆怯,实际上我很齐整,很强大,很勇敢。

“纷纷”,是旌旗翻转的样子;“纭纭”,是士卒之貌。“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意思说旌旗翻转,一合一离,士卒进退,或往或来,看上去乱糟糟一片,而实际上法令严明,职责清晰,各有分数,扰而不乱。

曹操说:“示敌若乱,金鼓齐之。”则更有一层意思。就是让敌人远远地看见我们旌旗杂乱,实际上我们轻悄悄地有金鼓之声来指挥,对方听不见。

王皙注解说:“将欲内明而外暗,内治而外混,所以示敌之轻己者也。”总之是为了欺骗敌人。

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这是讲阵法。

杜佑注解说,“浑浑”,是“车轮转行”;“沌沌”,是“步骤奔驰”。

“其行阵纵横,圆而不方,指趋各有所应”。

怎么形圆而不可败呢?杜牧引用了《握奇文》的解释,就是我们前面说到的黄帝兵法:“四为正,四为奇,余奇为握,先出游军定两端。”

这叫“阵数有九,中心有零,大将握之不动,以制四面八陈”。军队一共分九个部分,四部正兵,开仗时先出击的;四部奇兵,预备队,看战势发展变化,关键时投入战斗制胜的。还有个零头,叫握兵,握在主帅手里的,不动。

《孙子兵法》后面有一句,叫“不动如山”,这主帅不能动,主帅一动,往前动是胜利了,战斗结束了;往后动那就是全军溃败了。所以就算敌人杀到主帅面前,有那握兵上去抵挡,主帅是不能动的,帅旗是不能倒的,主帅一动,帅旗一倒,军心就倒了,那就大家都逃吧。

当然该逃的时候也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