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的设想都是完美的,只是一上了战场,兵法全忘了原文
军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
华杉详解
“军争”,曹操注解说:“两军争胜。”虚实已定,然后可以与人争利,所以在“虚实篇”之后。
合军聚众。
曹操注解说:“聚国人,结行伍,选部曲,起营为军阵。”张预注解说:“合国人以为军,聚兵众以为陈。”就是全国动员,征兵,然后成军出兵。
交合而舍。
与敌人两军相对,扎下军营。
曹操注解说:“军门为和门,左右门为旗门,以车为营叫辕门,以人为营叫人门,两军相对为交合。”我们都知道吕布辕门射戟的故事,从曹操的注解就知道,不是军营的门都叫辕门,是以车结的营才叫辕门。军营的大门叫和门。
何氏注解说:“和门相对,将合战争利,兵家难事也。”
莫难于军争。
曹操注解说:“从始受命,至于交合,军争难也。”梅尧臣注:“自受命至此,最为难。”张预注解:“与人相对而争利,天下之至难也。”
就是说,难!难!难!
前面《计篇》,运筹于帷幄之中,再难也是在帷幄之中,没啥危险。
之后《作战篇》《谋攻篇》,资源充足,还能吃敌人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肯定能跑掉;《形篇》《势篇》,讲形势,讲排兵布阵定计策;《虚实篇》,讲探他虚实,调动敌人,避实击虚。
说起来都挺爽,先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用动手,他自己就投降。
即使要战,也是立于不败之地,先胜后战,赢了再打。
排兵布阵,奇正之变,变幻无穷,敌莫能测。
虚实之间,调动得敌人比亲儿子还听话,调动到敌虚我实,我以实击虚,以石击卵,打他个落花流水。
但是,你懂的,别人也懂;你会的,别人也会;你在做的,别人也在做,可能比你做得还好。所以要“争”,争勇斗智,争先恐后。到了战场了,两军对垒了,要开始军争了,那才是天下最难最难的啊!
毛泽东说:“一上了战场,兵法全忘了。”该怎么打?有哪些原则、注意事项?《军争篇》就讲这个。
走弯路是走路的一部分,花冤枉钱是花钱的一部分,都必不可少
该认输得认输,该认栽则认栽,该服气得服气,别不服,别想捞回来,特别是不能下老本去捞。
原文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华杉详解
以迂为直。
两点之间,不是直线最短,表面上迂回的弯路,实际上是最便利的直路。
为什么呢,因为有地形,有敌形,走直线你过不去。
这复杂的地形和千变万化的地形中,哪一条路是最近的路呢?就要以迂为直,弯路就是近路。看足球赛就好了,没有人能从己方后场一路直线攻进对方大门,每一次带球传球,都是以迂为直。就算球王贝利,一路直攻,自己把球带进对方大门去,他的每一脚盘带,还是以迂为直。
“以患为利”,把困难变为有利。
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
故意远远地迂回,让对方感觉我们不会过去,再用假动作,用小利牵制对方,然后突然间道插进去,就能后发先至。
曹操注解说:“迂其途者,示之远也。后人发,先人至者,明于度数,先知远近之计也。”远远地迂回,是让对方感觉我很远,放松警惕。能后发先至,是因为我早已度量好地形,知道哪儿远哪儿近,从哪儿穿插过去。
战例是赵奢破秦军。
赵奢,就是那个著名的纸上谈兵的赵括的父亲,不过他是真名将。
秦伐韩,驻军在阏与。赵惠文王要去救。问廉颇,廉颇说,道远险狭,难救。问乐乘,看法跟廉颇一样。再问赵奢,赵奢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去。
秦国知道赵国发兵,于是再出一支军驻扎武安城西,和阏与成掎角之势。
这仗,更难打了。
赵奢受命于军,合军聚众,出邯郸城只三十里,扎下大营,不走了。传下军令:“有来妄言军事的,斩!”
这时秦军势大,武安城外秦军中击鼓勒兵,城内屋瓦皆震。
赵军中有一将看主帅按兵不动,忧心如焚,冒死进谏,请战救武安!赵奢知他是个好人,但是正等他这样的好人送人头来一用,成其以迂为直之计,立即喝令把他推出去斩了。
赵奢一驻,就驻了二十八天,还在加固营垒,根本没有出战的意思。秦军派间谍来,赵奢更是倾情表演,让他死心塌地相信赵军不会出战。
秦将闻报大喜,认为赵军只是应付一下韩国的求救,并不愿也不敢真来作战。
赵奢这边,前脚送走秦国间谍,后脚就“卷甲而趋”,卷起盔甲轻装急行军,两天一夜,没遇到任何抵抗埋伏,就安全到达阏与。
他也没直接到达阏与城,离城还有五十里就停下来扎营,选择有利地形。
这时又有一位军士,叫许历,冒死进言,说:“先据北山者胜。”赵奢一听,说得对!派一万人,占了北山制高点。许历说:“我话说完了,请受死。”赵奢问:“受什么死?”许历说:“您的军法呀!妄言军事者斩。”赵奢说:“回邯郸再说。”回邯郸后许历得了封赏,受封为国尉。
秦军听说赵奢已经到了阏与,大惊失色,赶忙撤了武安军来救,赵奢占据有利地形,大破秦军,阏与之围遂解。
这一仗打得有味道。
“卷甲而趋”,是很危险的,两天一夜的急行军,远离后方,辎重没有,士卒疲惫,如果这么冲到阏与城下,和秦军直接遭遇,赵奢恐怕也要被人擒了。妙就妙在他离城五十里就扎营,工事阵地都弄好了,再等秦军来。这就符合了《虚实篇》说的:“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敌者劳”。本来赵军是劳,劳累得不得了,但他不到城下,距离五十里停下来,留五十里给秦军跑跑马拉松,消耗消耗,把自己变成了以逸待劳。
在《虚实篇》里我们还学过,李靖点评的,千章万句不出那一句——“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别人,别被别人调动。秦军本来都给他安排好了,是要调动赵奢。秦军在阏与、武安成掎角之势,就等着围点打援,在半途消灭赵奢。结果他以迂为直,神兵天降,没逮到他。而他摆好战场后,变成秦军被他调动,他请客,秦军来吃饭了。
还有一句《虚实篇》里学的:“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赵奢把时间、地点都选好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
秦军不来怎么办?
知道赵奢以迂为直得计,到了阏与,秦将其实还可以多想一想。你到了就到了呗。算算日子,一支孤军,没有粮草辎重,能怎么样?观察观察再说。但秦将慌了神,因为事情出乎预料,他就不知道赵奢其他还有什么动作,于是慌忙扑过来,打,就大败而回了。
别人不中计,这是个问题。之前学过王阳明平宁王之乱的战例。王阳明手里就一张牌,打南昌,等宁王回来救。这也是以迂为直。如果宁王不回来呢?
宁王的谋士都向他进谏:南昌丢了就丢了,打下南京就做皇帝,那时候南昌还不传檄而定吗?但是宁王慌了神,回来了,回来送死。
都是慌不择路。
不能慌,要能认输,能认栽。前面我栽了,认了。在新形势下想想怎么办。别老想把前面的捞回来,并且下老本去捞,那就是要输得精光了。
最后说点题外话,以迂为直,还是想要直。但人生之路,成长之路,本来就是弯弯曲曲,进进退退,没有一帆风顺直的。所以要有一个基本认识。弯路也是路,冤枉钱也是钱。不走弯路,就没有路。不花冤枉钱,就花不了对的钱。
行军是战斗的一部分,宿营是战斗的一部分
再往前推,会发现训练也是战斗的一部分,甚至也是比战斗本身更重要的部分。最不重要的就是战斗本身,一切都在之前决定了。但我们平时听到的,都是战斗故事,部分行军故事,很少宿营故事,几乎没有训练故事,因为训练没故事。所以功夫都在没故事的地方。这就是《孙子兵法》说的,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真英雄,没故事。
原文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华杉详解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曹操注解说:“善者则以利,不善者则以危。”
张预注解说:“智者争之则为利,庸人争之则为危。明者知迂直,愚者昧之故也。”
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会争的,能争到利;不会争的,就反而把自己投入危急之地。比如上回说的赵奢两日一夜急行军去争利,因为他懂得迂直之计,能致人而不致于人,知战之日,知战之地。百里而会战,对于他来说,就是“军争为利”。如果他没有前面那么多铺垫表演,迷惑秦军,那他急行军过去,正中人围点打援之计,就是军争为危了。
所以很多同样的事,我们看别人得手那么漂亮,自己同样干一遍,就全折进去。那是因为人不一样,背后的准备不一样。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举军”,“举”,就是全部,全军带着装备,兵马、盔甲、器械、粮草、辎重一起行动。“则不及”,那行动速度慢,赶不及。所以关键的时候,必须不带辎重,轻骑急行,这就叫“委军而争利”,“委”,就是抛弃,抛弃辎重轻装前进。“则辎重捐”,就捐给别人了,捐给谁不知道,总之就是丢了。
是故卷甲而驱,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卷甲而趋”,把盔甲卷起来,轻装前进。“日夜不处”,昼夜兼行不休息,急行军一百里去争利,那左中右三军将领都要被人俘虏。为什么呢?急行军一百里不休息的话,身体强壮的赶到了,体力差的掉队在后面。赶到的时候,大概十分之一的士兵能先到,那大部队变成小部队,到那儿就被敌人吃掉了。敌人还可以以逸待劳,等在那里,我们的疲兵疲将陆陆续续喂上去,他一口一口地吃。
前面学过的淝水之战,说是谢玄八万人,胜了苻坚八十万大军。事实上苻坚大军虽然总数是八十万,但八十万还没都到达,没集结完成,还有好多在路上。已经抵达战场的有多少,史书上没具体记载。但谢玄正是得了朱序情报,知道他大军还没到齐,才迅速出击的。
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就是一天的正常行军速度,是走三十里。倍道兼行,翻一倍,行军六十里。“日夜不处”,晚上通宵接着走,加四十里。百里而趋利,是一天一夜急行军一百里。前面说的战例,赵奢急行军两天一夜,可能达到一百六十里。那按兵法说,他就给人擒了。
怎么办呢?他离敌人五十里就停下来扎营布阵,一是等自己后面掉队的人,到了吃饭休息,二是留五十里给敌人走,等你来。
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
这一条,赵奢就留给秦军了。秦军急行军五十里过来,其法半至,只有一半的人能先到,则蹶上将军,先头部队就要受挫折了。
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正常速度行军,三十里呢,也只能三分之二先到,还是有三分之一落在后面。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辎重”,装备、粮食、被服、物资,都叫辎重;“委积”,也是物资财货。所以这军队,实际上非常非常脆弱,没有辎重要死,没有粮食要死,没有物资要死。朝鲜战争,没有冬衣,没有被服,会整连整营地冻死在阵地上。
这一段有三个道理。
一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对于智者是利益,对于愚者就是死路。如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不要以为别人行,我也能行。
二是行军是战斗的一部分,甚至是比交战更重要的一部分。兵法还讲宿营是战斗的一部分,在哪儿宿营,什么时候宿营,这甚至也比交战更能决定胜败。到交战的时候,胜败已经定了,由行军和宿营的决策定了。赵奢胜秦军,是行军和宿营决定的。
拿破仑有一句名言:“行军就是战争,战争的才能,就是运动的才能。”他专门研究行军的速度,传统行军是一分钟走70步,他提高到一分钟120步。所以他打仗,不是靠士兵的枪,是靠他们的腿。还有一个特别能行军的将军,就是粟裕。他是最知道迂直之计的,脑子里装着整个战区的地图,穿过来插过去,总能神兵天降。
我们把行军是战斗的一部分,宿营是战斗的一部分,再往前推,会发现训练也是战斗的一部分,甚至也是比战斗本身更重要的部分。所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这样推下去,我们会发现,最不重要的就是战斗本身,一切都在之前决定了。但我们平时读到、听到、看到的,都是战斗故事,部分行军故事,很少宿营故事,几乎没有训练故事,因为训练没故事。
所以功夫都在没故事的地方。这就是《孙子兵法》说的,“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
真英雄,没故事。
第三个道理,就是军队的脆弱,非常非常地脆弱,一个不注意就得死。天下之至强,也是天下之至弱。在我们觉得自己很强大的时候,更加要小心,看看自己,是不是其实很脆弱。
“要知道地形”这句话背后是无数细节,无数人的努力、智慧,和无数人的生命
原文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华杉详解
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
豫,同“与”。曹操注:“不知敌情谋者,不能结交也。”如果不知道各诸侯国的政治意图,就不能决定自己的外交方针,不能预结外援。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要搞好外交,就要知道各个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和意图。这是一个博弈论思想,所以《孙子兵法》不仅是一本军事著作,也被博弈论学者推崇为最早的博弈论著作。
具有竞争或对抗性质的行为称为博弈行为。在这类行为中,参加斗争或竞争的各方各自具有不同的目标或利益。为了达到各自的目标和利益,各方必须考虑对手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
在博弈策略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只看到双方的博弈和利益诉求,而是扩大游戏的参与方,甚至改造这游戏,把更多其他看似不相关的人和利益拉进博弈游戏中来,加大我方的博弈筹码。战争也不只是敌我双方的博弈游戏,可以通过扩大游戏的参与方,把其他国家、其他事,拉进来,从而获得奥援,增加自己的赢面。所以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克里米亚问题,就被和中日钓鱼岛问题联系起来,一个地域博弈游戏,就变成了全球博弈游戏。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曹操注解说,高而崇者为山,众树所聚者为林,坑堑者为险,一高一下者为阻;水草渐洳者为沮,就是湿地;众水所归不流者为泽,就是湖泊。所以要所有的地形都非常清楚,才能行军。
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乡导”,就是向导。不重视用向导的,就不能得到地利。
对地形地利的研究,是非常细致的工作。都知道诺曼底登陆,登陆之前,盟军对诺曼底地形的侦察,那是细致到了极点。晚上派间谍潜水摸上沙滩去取沙子和泥土样本,调查沙滩沙有多厚,下面泥土多少,软硬如何,坦克能不能开上去。最后的结论是沙滩太松软,坦克会陷进去。怎么办呢?方案是先开上去一辆铺“地毯”的坦克,前面架一卷地毯,帆布和木板做成的,一路铺过去,后面的坦克跟着开上沙滩。
对付那些反坦克钢架呢?先开上去一辆坦克,近距离对着钢架各焊接点轰,轰垮后,人钻出坦克,下去给钢架系上钢缆,把这堆废铜烂铁拖走。
再往后是地雷阵,之前专门设计了排雷坦克,像个大怪物,前面顶一个大转轮,转轮上挂满流星锤,开起来,转起来,无数流星锤在地面上打,把地雷全引爆了,后面的部队就冲过去。
如果没有之前这些周密的侦察,和针对性的装备设计开发,去多少人都得死在海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