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14218400000008

第8章 作战(2)

部队驻扎所在,一下子来了那么多人,周围的物价“腾”地就飞涨上去了,特别是围城。太平天国,清军在金陵周围设江北、江南两个大营,一围就是好几年。那周围茶楼酒肆,烟馆妓院,繁荣得不得了。物价飞涨,周围的老百姓也得跟着忍受那么高的物价,他们的钱就不够用了。

财竭则急于丘役。

“丘役”,是春秋时鲁成公的丘甲制。张预注云:“国用急迫,乃使丘出甸赋”,相当于税收翻了四倍!这账是怎么算的呢?

古代征兵制度,按土地和人家来,《司马法》说:“六尺为一步,一百步为一亩。一百亩为一夫,三夫为一屋,三屋为一井,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一丘,四丘为一甸。”

征兵役以甸为单位,每一个甸,出一辆战车,也就是四匹战马,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还要出牛十六头。

这样我们也可从军队规模折算出国力。比如我们前面说千乘之国,是有一千辆战车,七万五千人军队。根据征兵制度,就可算出他的地盘是一千甸,有一千个镇子吧。

鲁成公干了什么事呢?他一继位,就推出“丘甲制度”,还是一辆战车,四匹战马,甲士三人,七十二步卒,十六头牛。但不是一个甸出这么多,是改为一个丘出这么多。四个丘才是一甸,这等于翻了四倍。所以大家都说他乱来,非把国家整垮不可。

《孙子兵法》反复算这些账,就是强调战争很贵,人很贵,马很贵,牛很贵,粮很贵。战争成本很高,打不起!

那我们反过来想,如果有一个办法,能把某一项成本大幅降低,不就天下无敌了吗?这跟经营一样,低成本总会打败高成本。

想到这个革命性办法的人,拿破仑开创了一个新的战争时代,叫人民战争。人民战争降低了哪项成本?主要是人命的成本,不怕死人,没什么“役不再籍”之类考虑。不光是可以无限征兵,儿童团、妇女队,全都可以投入战争。所以拿破仑得意洋洋地说:“现在人命比尘土还便宜!”并夸口他可以经得起一个月牺牲三万人的消耗。而欧洲其他各国君主的贵族军队和雇佣军,成本就比他的人民军队高太多了。人民战争还降低了资源的成本,把国家的一切资源都投入战争。

毛泽东,就把孙子和拿破仑的思想,都发挥到了极致。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不知柴米油盐贵者不可当家原文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qí)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华杉详解

战事拖久了,就力屈财竭,从政府到百姓都要破产了。原野之民要运粮输饷,以财粮力役供军之费,家产内虚,十去其七。

政府要供应军火物资,战车战马、甲胄弓弩、戟和戈是一类,是杀敌的武器;“楯”和“蔽橹”,都是可以遮住全身的大盾牌;“丘牛大车”,辎重车和拉大车的牛;这些物资,十去其六。

所以智将一定想到要吃敌人的。食敌一钟,相当于自己的二十钟。

钟和石都是古代计量单位。石(dàn),一石,是十斗,张预注解说是一百二十斤,这么算一斗是十二斤。钟,杜牧注解说六石四斗为一钟,那就是七百七十八斤。

为什么食敌一钟,相当于自己二十钟呢?因为二十钟,是我们运一钟粮食到前线的成本!千里运粮,靠牛车拉着,比人走得还慢,要劳伕力役,要运粮部队保护。出发时运两万一千钟粮食,运粮部队去的路上一路吃掉一万三千钟,到前线交割一千钟,再带七千钟回来路上吃,不然就饿死在半路回不来了。就这么一笔账!

人要吃,牛马也要吃,运粮的牛马,也得拖着自己路上来回要吃的草料,这就是萁秆。萁是豆秆,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便是。秆是禾藁,都是牛马吃的草料。也就是食敌萁秆一石,相当于自己二十石。

秦攻匈奴,使天下运粮,从山东开始运,三十钟才能运到一石,这么算成本不是二十倍,是二百倍!因为运粮靠人力畜力,效率低,时间长。汉武帝通西南夷,数万人运粮,也是十几钟才能运上去一石,一百倍的成本。所以孙子说的二十倍,还只是春秋时期国家之间开仗,都是平地,已开发地区。后来征匈奴,征西南夷,翻山越岭,不毛之地,运粮成本就更高了。

日本侵略中国,先拿下东北,再拿下江浙,就获得了给养基地,如果在华日军全部要从日本运粮运物资,他就支持不下去。所以中国坚决不投降,拖住他,也使中国有资格成为四大战胜国之一。

成吉思汗征服世界,在粮食上的成本领先也是关键。游牧民族,在草原上赶着牛羊走,每天羊奶牛奶,羊肉牛肉,牛羊一边走一边生小牛小羊,所以他部队一开拔,就不需要后方运输。到了前线,打下城池,就吃敌人的,这是他的战鞭能挥那么远的关键因素。

孙子的要求:“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成吉思汗做到了。

激怒与利诱,让士兵变成亡命徒

原文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华杉详解

杀敌靠愤怒,夺敌靠奖赏。

军队开出去,必须给士兵一个杀敌的理由,让每个人都成为“激情杀人”的亡命徒。这就要利用人的感情。有两种感情可以让人忘记生命危险,一是愤怒,怒气上来,就什么也不顾;二是贪婪,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先讲怒。

杜牧注:“万人非能同心皆怒,在我激之以势使然也。”

什么意思呢?千万人的军队,你要他们都恨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所谓同仇敌忾,就要想办法去激他。

典型战例是燕国攻打齐国,围了即墨。田单守城。当时燕军把齐军俘虏鼻子都割了,齐国人非常愤怒,更加坚守。田单就想把这愤怒放大,化悲愤为力量,去杀破燕军。

他派出间谍,到燕军中散布谣言,说齐国人最怕燕军掘他们城外的祖坟,如果辱及他们的祖先,他们肯定崩溃了,投降求燕军停手。

燕军上了钩,就在城外掘祖坟,烧死人。齐国人在城墙上看见了,每个人眼睛都恨得喷出火来。田单见士卒可用,率军出城作战,齐国人杀红了眼,大破燕师。

毛泽东是把利用仇恨发挥到极致的大师。在解放战争和解放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整个宣传战略和文化艺术,就是围绕仇恨展开,仇恨和愤怒,不仅是军人,而且扩展到普通民众,甚至搞人人过关,仇恨考核,每个人必须对阶级敌人恨起来,怒起来。于是就出现了演《白毛女》,小战士端起枪要杀“黄世仁”的情况。这样深入每一个人心的仇恨战略,不仅军队同仇敌忾,敌人的间谍也没法渗透到我们的后方来。

再讲赏。

曹操注解说:“军无财,士不来;军无赏,士不往。”

杜牧注:“使士见取敌之利者,货财也。谓得敌之货财,必以赏之,使人皆有欲,各自为战。人知胜敌以厚赏之利,则冒白刃、当矢石而乐以进战者,皆货财酬勋赏劳之诱也。”

我们常说什么部队军纪好,什么部队军纪不好。其实这军纪好与不好,都在于主帅的战略目的。军纪好,秋毫无犯,那是有政治目的的。军纪不好,烧杀抢掠奸淫,那是激励机制。往往一个城久攻不下,城里人死守不投降,对敌人秋毫无犯的必要也没了,主帅就会作激励动员:“破城之后,大掠三日,或七日,城里东西随便抢,姑娘也随便抢,抢到都归自己。”

这士兵们就疯狂了。

湘军攻破金陵,啥军纪都没了,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抢光了财物,为毁灭证据,一把火把天王府烧了。之后给太后汇报说:南京什么财物也没有!

敢情这洪秀全是个清廉模范!

曾国藩是当世大儒,他的部队怎么会这样呢?这显然是之前的承诺。朝廷也没什么钱给我们,我们湖南人民自愿来为朝廷打仗,那打下来,土地城池归太后皇上,钱财归兄弟们,这就是潜规则。

慈禧太后怎么样呢?没有就没有,根本不问财物的事,睁只眼闭只眼,知道你们都运回湖南老家了。

有时候皇上自己就会公开宣布这样的政策,宋太祖将伐蜀,攻打四川的时候,赵匡胤就下令:所得州县都归我,仓库财货全部赏给士卒,“国家所欲,惟土疆耳”。

古今名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舍得给大家分钱。最典型的,就是凡是抢得敌人或民间财物,全部分给兄弟们,自己分文不取。我只要皇上赏赐的,抢来的都归你们。因为他自己不参与分,觉得分得不公平的人也没话说。这样大家都愿意跟他打仗,他的胜仗就多,升官就快了。

要看清楚谁第一个登上城墙

原文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华杉详解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为什么呢?要缴获俘虏对方十辆战车,我们知道一辆车的编制是七十五人。阵车之法,五车为队,设仆射一人,十车为官,设卒长一人。所以十车是一个七百七十人的战斗编制。要把他们全俘虏了,我方投入的至少上千人。这一千人如果全部封赏,那滥赏无度,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国家也没那么多钱。

所以“赏其先得者”,就是夺得第一辆战车的士卒。因为先得者,往往是倡谋者。他先发动,大家才跟着一哄而上。

攻城也是一样,第一个登上敌方城墙的人,一定中大奖,这样才能人人奋勇争先。所以对于站在后面指挥的主帅来说,看清楚谁第一个登上去的,是和指挥战斗同样重要的事情。因为你如果搞不清楚该赏谁,下回就没人奋勇争先了,那啥指挥也白搭。

交战本身是相互抢掠军火物资,以敌益己。电视剧《亮剑》里,李云龙每次打胜仗,总是高兴地说“发财了!”,就是这道理。

古人用兵,必使车夺车,骑夺骑,步夺步。吴起与秦军作战,号令三军说:“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这就是一个考核标准,不是杀敌战胜就行。战车部队一定要夺得对方的战车,骑兵要夺对方骑兵的马和装备,步兵要缴获敌方步兵武器,这才能记功领赏。

夺了敌方战车,马上拔了他的军旗,插上我方旗帜,混编到我们的车阵里投入战斗。

俘虏了敌方士卒呢?孙子说卒善而养之,要对他们好,讲清楚我们的政策,争取他们加入我军,为我所用。

孙子能这么想可不容易,古代战争,杀降很普遍。因为你俘虏了几十万人,不好控制,不敢信任,还得管他们吃喝,所以往往一坑了之。长平坑赵卒四十万,就是典型战例。项羽作战,更是遍地万人坑,一次坑秦军二十万,秦人对项羽恨之入骨。

优待俘虏,为我所用,最典型战例是汉光武帝刘秀。刘秀破铜马贼于南阳,俘虏了十几万人,整编到自己的部队里。但是人心未安,因为铜马贼之前降过一次,又叛,又被打败,最后又降的,所以贼帅们觉得刘秀不会信任自己。

刘秀也知道他们的心思,说你们各归本营,我来慰劳将士们。之后刘秀仅率十余骑,亲探铜马大营,展示了以命相托的绝对诚意。贼帅们感激涕零,说:“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把自己的一颗赤心放到别人肚子里,那么大的诚意!这就是“推心置腹”这个成语的由来。刘秀得了铜马,兵势大振。这就叫“胜敌而益强”。

如果杀敌一千,自伤八百,那不是胜,是两败俱伤,只不过对方败得更惨而已。

所以孙子的思想是“求全”,先保全自己,再追求全胜,最好把敌人也保全。他的整个军事思想,是慎战的思想,不战的思想,和速战的思想。

“兵不可玩,武不可黩。”《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军事是国家人民生死存亡之道,无比险恶,必须谨慎。首先庙算、“五事七计”,没有胜算就不要发动战争。有胜算,发动了,要追求一战而定。

“兵贵胜,不贵久。”曹操注解说:“久则不利,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也。”结果他自己也在赤壁被一把火烧了。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司命”,是天上管人生死寿命的星宿。大将就管着人民的生死寿命。长平之战,赵国由廉颇做司命,大家的命都还在。换赵括做司命,四十万人就没了,国家也危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打成了绞肉机,断送无数年轻人的生命,也是那些民之司命们的罪责。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生死存亡之道”,我们常说记者是“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无论你手里是枪还是笔,还是汽车的方向盘,你的举措都关乎他人的财产生命安全,孙子就教给我们这样的敬畏心和责任感。

附录:《作战篇》全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