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实用心理学3
14220000000076

第76章 破茧成蝶,不再猜疑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到这样的事情,因为猜疑,夫妻离异;因为猜疑,朋友反目;因为猜疑,大打出手,甚至导致悲剧。猜疑心理是一种狭隘的、片面的、缺乏根据的盲目想像。陷入猜疑误区的人会生活得很累。

从心理学角度讲,猜疑心理是人们常见的心理之一。猜疑心理是人性的弱点之一。猜疑心重的人思虑过度,凡事都往坏处想,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言:“猜疑之心犹如蝙蝠,它总是在黄昏中起飞。这种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乱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敌友,从而破坏人的事业。”有猜疑心理的人很少与人交心,整天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由于自我封闭,阻隔了外界信息的输入和人间真情的流露,便由怀疑别人发展到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变得自卑、怯懦、消极、被动。

喜欢猜疑的人通常过于敏感,虽然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对事物敏感的人往往很有灵气,有创造力,但如果过于敏感,特别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就需要想办法加以控制了。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借助理智的力量控制冲动情绪的发生。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善于自省的心,这颗心应该经常向内关注自己的心灵。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如“疑人偷斧”中的那个农夫,如果失斧后冷静地想一想,斧头会不会是自己砍柴时忘了带回家,或者挑柴时掉在路上,那么,这个险些影响他同邻人关系的猜疑心理或许根本就不会产生。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被戳穿以后会让人觉得很可笑,但在戳穿之前,由于此类人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却会觉得他的猜疑顺理成章。此时,冷静思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2)培养自信心。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猜疑心的产生很大程度上由于不自信所造成的。其实,这个世界上每一个生灵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同样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样,当我们充满信心地进行工作和生活时,就不用担心自己的行为,也不会随便怀疑别人是否会挑剔、为难自己了。自信的人、真正无畏的人,是充满魅力的人。

(3)自我安慰法。

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不必斤斤计较,可以糊涂些,这样就可以避免自己烦恼。如果觉得别人怀疑自己,应当安慰自己不必为别人的闲言碎语所纠缠,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使自己得到解脱,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运用现代的心理咨询观点来说,就是“只要能让我们心灵保持健康,做一做阿Q又何妨”。

(4)及时沟通,解除疑惑。

世界上不被误会的人几乎是没有的,关键是我们要有消除误会的能力与办法,如果误会得不到尽快的解除,就会发展为猜疑;猜疑不能及时解除,就可能导致不幸。“耳听是虚,眼见为实”。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同你“怀疑”的人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以便弄清真象,解除误会。在生疑之后,冷静地思索是很重要的,但冷静思索后如果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该通过适当方式,同被猜疑的人进行推心置腹的交心。若是误会,可以及时消除;若是看法不同,通过谈心,了解对方的想法,也很有好处;若真的证实了猜疑并非无中生有,那么,心平气和地讨论,也有可能使事情在产生冲突之前得到解决。

(5)抛开陈腐偏见。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偏见可以定义为缺乏正当充足的理由,而把别人想得很坏。”一个人对他人的偏见越多,就越容易产生猜疑心理。我们应抛开陈腐偏见,不要过于相信自己对别人的印象,不要以自己头脑里固有的标准去衡量他人、推断他人。要善于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要具有一颗同理心,必要时应调换位置,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多想想。这样,我们就能舍弃“小人”而做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