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人不可不戒
14220200000029

第29章 是男人就不要软弱

男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面临的是生存的问题。如何才能生存得更好,每个男人都想得到满意的答案。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一切都要靠你自己,你的知识、你的能力和信誉,就是你生存的保证。在不断努力的过程中,你对自己的生存就有了安全感。生存就意味着挑战。在困难面前,只有勇敢面对,没有退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用郑板桥这首诗来形容成功男士的韧劲和毅力,颇为恰当。

相信很多男人都喜欢别人用“百折不挠”来形容自己的毅力,爱迪生所说的“我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灰心丧气”,这就是“百折不挠”精神的一种表现。实际上,许多成功的取得何止“百折”!男人就需要有那种刚强的决心和韧性,这样才能经得起挫折,才能走向成功。正如居里夫人所言:“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英国文豪狄更斯也认为:“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对许多男人来说,如果能像爱迪生那样“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灰心丧气”,那么也能成为成功者,照样能迈向超级成功。用我国著名排球运动员郎平的话说,就是:“要想成功,必须有超人的毅力。”

坚强的毅力要从小开始培养。倘若一个男人从小经受考验,注意培养自己的毅力,那么你可以期望在事业上同样能具备“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灰心丧气”的精神。具体培养方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由易到难”。

也就是说,培养和锻炼毅力,最好先从难度小的事做起,以便取得马到成功之效,借此增强决心与信心。革命先烈恽代英说过:“立志须用集义的工夫。余意集义者,即在小事中常用奋斗工夫也……如小处不能胜过,尚望大处胜过,岂非自欺之甚乎?胜过小者,再胜过较大者,再胜过更大者。此所谓集义也。”恽代英所说的“集义”,显然也是指培养和锻炼毅力的意思。

(2)“择难而进”。

一般说来,容易做到的事,对毅力的锻炼总是有限的。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和锻炼毅力,一方面需要从小事做起,由完成难度不大的事情起步;另一方面需要逐步提高难度,挑选做一些难度大的事情。《人性的弱点》一书作者卡耐基说:“大胆地去做你所怕做的事情,并力争得到一个成功的记录。”“择难而进”得有耐心和恒心,“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爱因斯坦语)

(3)“挑战挫折”。

正确对待挫折是培养和锻炼毅力的重要方面。“挑战挫折”要有对困难泰然处之的态度,把困难看作是成功路上谁都难以避免的问题。面对挫折最重要的是头脑冷静,不要因挫折而惊慌失措,更不可灰心丧气。同时要有对困难战而胜之的决心,即下决心与挫折较量一番,看看究竟谁战胜谁。一旦你在“战略”上将挫折视为“纸老虎”,在“战术”上将挫折看作“真老虎”,那你将会发现挫折或困难变得比它们当初出现时要渺小得多!

成功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这听起来似乎在说多余的话。然而有许多男人,恰恰没有让这些“多余的话”入耳、入脑,忽视了这类“老生常谈”,到头来一事无成。

医学史上曾有一种叫“606”的药。试验这种药失败过605次,直至第606次才获得成功。试想研制这种药的人,只到几次、十几次或几十次,甚至605次便没有恒心,那非前功尽弃不可。

百折不回,锲而不舍正是“成在恒”的要求和表现。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做不好的。”

“学贵有恒”这一说法,讲的也是恒心的重要性。当然,不光是读书,做任何事情欲成功却无恒心,恐怕难以见成效。一件事只要具备了成功的客观条件,那么其成败得失,与我们做事有无恒心及恒心大小是成正比的。有时候,事难成,可能就难在这个“恒”字上。

美国生物学家吉耶曼、沙得等人,克服了重重困难,顽强地进行下丘脑激素的研究工作。他们需要在实验中一个一个地处理27万只羊脑,才能获得1毫克“促甲状腺释放因子”的样品。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终于成功地发现了脑激素,共同荣获1977年诺贝尔奖。后来,当有人问起:“什么叫坚忍不拔?什么叫持之以恒?”吉耶曼和沙得他们回答道:“那就是逐个地分析100万只羊脑!”

忽冷忽热、时紧时松等,是有些男人在成功征途上常犯的一种毛病。所以请你不要忘记:成在恒,贵在恒,难也在恒。所以,要尽快改掉缺乏恒心的毛病,说不定成功就在此一举!

清代画家郑板桥十分欣赏竹子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顽强意志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严”,不仅是严格要求自己,而且要“咬定”不放,一抓到底。有些人追求成功时,往往存在浅尝辄止、虎头蛇尾现象。由于缺乏“严”字当头的作风,所以不会“咬定”成功目标不放。也有少数人在成功之路上刚有点进展,却又兴趣转移他处。出现此种情况还与他们急于求成有关系。古人说:“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其实,从“严”字出发,就应当舍得下工夫,严格要求自己埋头苦干。而这一点又往往是许多渴望成功的朋友忽视的问题。

如今在国外普遍受到重视的“磨难教育”,常常帮助青少年在艰苦环境中去追求成功。

所谓“磨难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在青少年中设置一些困难,故意让他们遭受一点挫折,其目的是让受教育者在与困难或挫折作斗争中经受锻炼。“磨难教育”设置困难或挫折不仅有生活和体能方面的,也有学习、工作乃至心理承受方面的。

其实,很多年轻的男人更应该去接受这种“磨难教育”。因为刚踏入社会,他们要付出比别的年龄段更多的艰辛,也好借此去磨砺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勇敢、坚强、无畏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