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人不可不戒
14220200000051

第51章 别为虚荣追逐名利

在虚荣的人眼里,名利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有些男人会为了名利奔走钻营、费尽心机,但这种人只会越活越累,而且会受到现实的嘲笑,还有一种人,他们不被虚荣左右,视名利如浮云,然而他们却得到最多的尊敬。

谈到居里夫人,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镭,想到她在科学上的巨大成就,而且也会想到她曾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奖,是世界上一位卓越的女科学家。

居里夫人原名玛丽,出生在波兰一个贫穷的教师家庭里。

玛丽虽然出身贫寒,但却聪明、刻苦,中学毕业后,由于母亲过早的去世和父亲年迈退休,她不得不辍学出外谋生,去离华沙100公里的田产管理人家里做家庭教师,但这并没能磨损玛丽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

玛丽和彼埃尔结婚后,生活很拮据,但居里夫人并未因贪慕虚荣而去追求物质上的享受。相反他们志同道合,相亲相爱,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着科学试验,而且配合得天衣无缝。当时在欧洲没有人对铀射线作过深入的研究,但他们认为,科学必须开拓无人走过的路,不然就不叫科学研究,于是他们选择铀射线为题目,探索铀沥青矿里第二种放射性的化学元素。他们买不起这种原料矿苗,就想利用廉价的铀沥青残渣。几经周折,他们用自己的钱,买到了矿渣。原料有了,却没有实验室,向市政府申请而遭到拒绝后,只得在理化学校借了一间堆置废物的厂棚。在这间破烂屋子里,他们习惯了酷暑和严寒,使用着极其简单的工具,把残渣弄碎加热,忍着刺鼻的气味,连续几个钟头搅动大锅里的溶液,居里夫人是学者、技师,同时也是苦力。夫妇二人以超人的毅力一公斤一公斤地提炼了成吨的沥青矿渣,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反复地分析、测定和试验,终于在8吨铀沥青的残渣中,先后发现了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从而为原子能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镭的发现,轰动了世界,居里夫妇每天收到大批的信件,全世界都为这项空前的业绩感慨万千。玛丽和彼埃尔声誉鹊起,1903年12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镭的发现将创造出亿万财富”,如果居里夫妇呈报专利的话,他们将从世界各国得到制镭的专利费。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玛丽和彼埃尔认为,科学应当属于全人类,毅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他们苦心研究的成果。结果首先向居里夫妇要求提炼镭的实业家发了大财。20世纪20年代初期,1克镭的价格高达10万美元(合当时一百万法郎,现在的七八百万法郎)。30年代,加拿大发现了铀矿之后,爆发了一场价格战。一项卡特尔协定于1938年规定,1克镭的最低价格为两万五千美元,可想而知,如果居里夫妇索要专利费,可以获得巨大的财富。1911年末,瑞典科学院的评判委员会,再次授予她诺贝尔化学奖,并取得了“镭王后”的称号。

玛丽两次获得20世纪学者的最高荣誉,18次获得国家奖金,获得了世界上108个名誉头衔。但在荣誉面前,居里夫人只有一句话:“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实,不应该注意人的等级观念。”即使是论功行赏,她也觉得难以接受。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荣誉所颠倒的人。”

居里夫人的一位女友在她获奖后来到她家做客,却看见那枚珍贵的奖章正被居里夫人的小女儿很随便地拿在手中把玩。这位朋友很不理解,便向居里夫人提出质疑——为什么如此贵重的东西竟然随便地拿给孩子玩,要知道,那代表的可是一份极为尊贵的荣誉啊!

而居里夫人的回答却十分简单:“我只是想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荣誉这东西像玩具,你只能玩玩而已,千万不能太当回事,否则你以后就会一事无成。”居里夫人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足以使每个人重新思索和审视自己对于名利问题的原有态度和一贯做法。如果一个人只把追求名利作为自己唯一的人生目标,过分地执著于此,那么就很有可能超出个人理智以及社会规范的限度。而一旦这样,人就会真的迷失自我,不再是名利的主人,而要变成它的奴隶了。

名利确实是男人实现理想,完善自我的一种极为正常的方式,但不应成为人生全部的意义所在。如果人为满足虚荣心,极力追求这些外在的利益,那他必将遭致他人的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