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男人不可不戒
14220200000008

第8章 交际中不能拒绝“善意的谎言”

中国人讲究待人接物既要诚恳热情,又应当合乎彼此身份的关系,符合礼仪规范。如果一味只顾热情友好,而不顾“礼”的适度,就是所谓“热情越位”。“热情越位”与不够热情同样有害。“热情越位”会被人视为失礼和没有教养的表现。所以,身为男人在社交中更要得体,不要放弃自己的做人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有时候说“假话”也是一种必须,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善意的谎言”。请不要怀疑这一点,交际中没有绝对的真实。

英国的一位男士一生耿直,憎恶在人际交往中有任何作假。为此,他在50年生命旅途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终于有所醒悟。他痛苦地发现自己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倾心交谈的人,连妻子和儿女也已离他远去。他只能把自己的新想法写在日记上,讲给自己听。他这样说:“我到现在才相信,人与人相处是没有绝对诚实的。”

这位英国男士的经历是人类多少年来困惑的缩影。我们倡导人与人之间应该坦诚相待,但发现坦诚在许多时候会让人碰得头破血流。他把人类长期来羞于启齿的隐秘说了出来:很多时候,交际并不需要真实。

其实,“假话”在人际交往中几乎是不可缺少的。生活中,我们就时常会说一些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的假话。许多假话在形式上与人际间真诚相处不相一致,但在本质上却吻合于人的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人都不希望被否定,人都希望猜测中的坏消息最终是假的。为了人们许多合理的心愿暂时不被毁灭,假话就开始发挥作用。

真正能说好假话并不比说真话容易,首先我们应消除对假话的偏见和犯罪感。这样,我们才能把假话说好。说假话有三条规则:

(1)假话是无奈之下的真实

当我们无法表露自己真实意图时,我们就选择一种模糊不清的语言来表达真实。当一位女友新烫了头发,问我们是否漂亮,而我们觉得实在难看时,我们便开始模糊作假。回答说:“还好。”“还好”是一个什么概念,是不太好或是还可以?这就是假话中的真实。它区别于违心而发的奉承和谄媚。

(2)假话要说得合情合理

许多假话明显是与事实不符的,但因为它合乎情理,因而也同样能体现我们的善良、爱心和美好。经常有这样的问题:丈夫患了不治之症不久将要死去,妻子为之极感悲伤。她应该让丈夫知道病情吗?大多数专家认为:妻子不应该把事情的真相告诉他,也不应该向他流露痛苦的表情,以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应该使丈夫生命的最后时期尽可能快活。当一位妻子忍受即将到来的永别时,她那与实情不符的安慰反而会带给我们激动。因为在这假话里包含了无限艰难的克制。

(3)有些假话不可不说

这种必须有时候是出于礼仪。例如,当我们应邀去参加庆祝活动前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我们必须把悲伤和恼怒掩盖起来,带着笑意投入欢乐的场合。这种掩盖是为了礼仪需要,怎能加以指责?有时候我们说假话是为了摆脱令人不快的困境。例如,美国曾经就一项新法案征求意见,有关人员问罗斯:“你赞成那条新法案吗?”罗斯说:“我的朋友中,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工作人员追问罗斯:“我问的是你。”罗斯说:“我赞成我的朋友们。”

交际中的假话,是在善意的基础上构筑的,是交际的必要策略,三十几岁的你一定要在交际中牢牢掌握这一点,它一定会为你平添很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