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14255600000050

第50章 一日诛三子:最难皇家骨肉情

封建时代,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皇权,宫闱内手足相残、同室操戈的惨剧时有发生。精明能干如李隆基,也不能幸免权力对骨肉亲情的分离和对人性的扭曲。

在李唐王朝的皇帝中,玄宗李隆基的子女数量是最多的,他有30个儿子、29个女儿。玄宗为了控制儿子们在政治上的经营,特意在长安和洛阳两京修建了十王宅、百孙院,并改变了以往皇太子居住在东宫的制度。自东汉以来,东宫就是皇太子的代名词,玄宗东封泰山以后,不再让太子居住在东宫,而是移居于皇帝起居所在的“别院”,改变了数百年来沿袭的旧制,这对皇位继承制度和国家政治体制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玄宗还营造了兴庆宫,取代长安太极宫和洛阳大明宫成为新的政治中心,并改变了往日长安宫城的布局,对唐朝中央中枢政治的运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玄宗初立太子是在开元三年(715年)正月。当时既非嫡出、又非长子的李嗣谦(开元二十三年七月改名为李瑛),是玄宗为藩王时的宠姬赵丽妃所生。赵丽妃因“有才貌,善歌舞”而得玄宗宠信。玄宗刚即位时,赵丽妃宠冠后宫,李瑛被册立为皇太子,他是玄宗的第二个儿子。后来,由于赵丽妃失宠,武惠妃得宠,李瑛的皇太子地位岌岌可危。武惠妃想成为皇后,而太子李瑛的存在,是大臣们反对立她为后的重要理由之一。另一方面,不另立太子,即使她将来当了皇后,地位也是不稳固的。因此,搞垮太子瑛对武惠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开元二十四年,太子李瑛已年近三十岁。玄宗第五子鄂王李瑶、第八子光王李琚,是诸皇子中“有学尚才识”者,特别是光王李琚表现更突出,“有才力,善骑射”,曾受到玄宗的眷顾和青睐。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因“同居内宅,最相爱狎”。鄂王李瑶的母亲是皇甫德仪,光王李琚的母亲是刘才人,都是玄宗为临淄王时“以容色见顾”,后都因武惠妃专宠而渐遭疏薄。武惠妃得宠以后,便开始为儿子的政治地位经营。子以母贵,玄宗的第十八子,即武惠妃所生的寿王李瑁越来越得到器重。武惠妃在宫中气势凌人,使太子李瑛备感郁闷。鄂王李瑶与光王李琚在十王宅的诸王之中关系最为亲密,二人与太子李瑛常在一起,言语之间,不免流露出对武惠妃的怨恨。宫廷内部的关系是复杂的,三人的怨恨之言被武惠妃的亲信捕捉到了。武惠妃的女儿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受武惠妃指使,暗中监视太子李瑛等人的言行举动,然后进行汇报。年末,太子李瑛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在“内第”相聚,又心生抱怨,牢骚很多,杨洄探知后告诉了武惠妃。于是,武惠妃便向玄宗告状,说太子暗中结党,拉拢亲信,想加害她们母子,甚至指斥玄宗。玄宗听后大怒,把宰相找来,商议废除太子李瑛以及惩治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这时,任宰相的有中书令张九龄、侍中裴耀卿和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李林甫。张九龄听了玄宗的意见,认为这是玄宗由于偏爱武惠妃而迁怒于无罪无辜的太子李瑛及鄂、光二王,便规劝玄宗说“太子天下本”,不能一点小事便废黜。玄宗见张九龄力加反对,心中很不高兴。但废立太子毕竟是朝廷大事,皇帝虽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终究还是要取得宰相大臣们的支持才能行事,所以玄宗只好忍下。在张九龄担任宰相期间,太子李瑛及鄂、光二王都没有遭遇不测。玄宗本来很赏识张九龄的文才,但由于宠妃武惠妃、奸相李林甫两个人的内外夹击,他对张九龄日渐冷淡了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奸相李林甫找了个机会使玄宗将张九龄贬为荆州长史,李林甫取而代之当上了中书令。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杨洄又诬告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与太子妃兄驸马都尉薛锈“潜构异谋”。玄宗又召宰相商议。这回,发言权在李林甫手中,在废太子李瑛的问题上,当玄宗首次找宰相们商议时,李林甫一言未发,表明他不同意张九龄等人的意见,可碍于张九龄是中书令,又不好当面反对,特别是见到玄宗因张九龄的反对而不敢下决心时,他更不敢公开表态。所以退朝后,李林甫即对颇有权势深得玄宗宠信的宦官高力士说:“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把太子废立说成是皇帝的“家事”,意思是要玄宗自己拿定主意,不必征求宰相们的意见。原来李林甫早已暗中投靠武惠妃。还在未担任黄门侍郎以前,李林甫见武惠妃爱倾后宫,寿王李瑁特见宠异,便进行政治上的钻营投机,通过宦官向武惠妃献媚“愿保护寿王”。通过武惠妃的关系,玄宗对李林甫“眷遇益深”,开元十三年,即以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列于相位。那时,李林甫毕竟位在中书令张九龄之下,还不敢当面顶撞张九龄,只能搞暗的一手。此时,张九龄已被贬出朝廷,李林甫大权在握,在他的支持下,玄宗终于下定决心,将太子李瑛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废太子李瑛等三人为庶人的制书是由宦官奉命宣布的,玄宗似乎要表示此事确实是他自己的家事,所以不必到朝廷上去宣布。不久,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又被赐死于京师城东。一天之内,三位皇子被送上茫茫黄泉路,朝野上下大为震惊。天下百姓都认为他们冤死,为他们怜惜,史书上称此为“三庶之祸”。

李林甫与武惠妃相勾结,终于将太子李瑛废黜了,接下来,武惠妃便打算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就在武惠妃想说动玄宗册立寿王李瑁为太子的时候,不巧她却得了重病。她病得如一个狂人般大叫“三庶人饶命”,闹得宫中鸡犬不宁。三庶人就是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人。玄宗知道后,也有些害怕,不敢册立李瑁为太子,同时也非常后悔自己不该一时发怒而杀掉三个亲生儿子。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十二月,武惠妃病势越来越重,不久就死了。显然,这时宫闱间的斗争开始与朝廷中官僚集团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这种勾心斗角的方式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普遍现象。

开元二十五年的大半年中,玄宗并没有对太子人选轻率地做出决定。十二月武惠妃死后,他也没有轻易地下定决心,内心仍在诸皇子间反复权衡着。继承人不能最终确定,这使玄宗大伤脑筋,寝食不安,茶饭无味。后来,在他的心腹宦官高力士“推长而立”的提醒之下,玄宗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选定了皇三子忠王李玙为太子,即后来的肃宗李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