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14255600000079

第79章 内忧外患:李党贤相平定之功

皇帝要想坐稳江山,在于用人,会用人则能有所为。武宗李炎善于用人,对巩固李氏家族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李德裕出身士族之家,从小心怀大志,然而,他不屑参加科举,后来以门荫入仕,就任校书郎一职。穆宗初年,擢升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开始参与朝政,接着,因受到牛僧孺一派的排挤而离开朝廷,出任浙西观察使、节度使等地方官职,前后历经17年之久;文宗、武宗期间,当了7年宰相,武宗非常重用他。李德裕当宰相后,为了削弱宦官所掌控的兵权,他上书武宗,总结了前朝中央与藩镇作战失败的三点原因:一是由于宦官军权太大,战时诏令从宫廷直接发到前线,宰相却不能参与决策;二是宦官监军,随意指挥,束缚了将帅的手脚,使军队不能灵活作战;三是每军各有宦官作监使,他们选军中最强壮的士兵作为牙队(卫队),让老弱士兵出阵作战,开战后,监军率牙队在远处观战,见势不妙,便策马先逃,阵上士兵随之溃退。武宗看到后,很有感触,随即接受了李德裕的建议,诏令监军不准干预军政,监使选牙队每千人中只准抽10人。由于牙队人数少了,监使便不敢到前线观战,由此,加强了将帅的指挥权,使他们能机动灵活地在前线作战。唐·鎏金卧龟莲花纹五足银香炉及炉台

会昌年间,朝廷遭遇了内忧外患,正是由于李德裕的决策地位,才顺利度过危难。会昌二年(842年)七月,回纥乌介可汗向唐朝提出要唐给牛、羊、粮食、借驻天德城等无理要求,武宗予以严词拒绝。同年八月,以为唐朝软弱可欺的乌介可汗率兵越过把头峰(今包头市附近),南入大同川,掠牛马数以万计,直逼云州城(今山西大同市)。会昌三年(843年)正月,又发兵进攻振武。面对回纥乌介可汗的不断入侵,武宗采纳宰相李德裕的意见,调各路大军进行反击。各路军兵配合猛攻,在杀胡山将回纥军队击败,俘虏了2万余人,乌介可汗中箭逃亡,唐军取得了胜利。

武宗又采纳了宰相李德裕的提议,平定了河东地区昭义镇节度使刘稹的叛乱,成为当时为人称颂的政绩。刘稹发动叛乱时,朝廷很多大臣采取姑息的政策,李德裕等少数大臣却主张对刘稹用兵。武宗力排众议,再次采纳李德裕的意见,后利用藩镇之间的矛盾,用藩镇之兵讨伐刘稹。诏令一下,各路大军进展迅速,严明军纪,禁止部队焚烧庐舍,挖坟掘墓,侵扰百姓,从而取得了沿途百姓的支持。会昌四年(844年)八月,在朝廷军队的打击之下,叛军内部分崩离析,刘稹手下大将郭谊等取刘稹首级,迎接讨伐军进城。历时13个月的昭义之乱被彻底平定,唐军收复了5州31县。昭义镇的收复,削弱了藩镇割据势力,对安定社会、巩固统一和李唐王朝的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

武宗与李德裕君臣二人配合得如此默契,令群臣震惊。平叛的胜利彰显了武宗的威力,使朝官们刮目相看。甚至连身历多朝、权势显赫有拥立之功的大宦官仇士良等也被震住了。李德裕在武宗朝基本处于决策地位,他不仅平定了内忧外患,并且改革了前几代君王朝代累积的一些弊政,使李氏家族的统治在武宗时没有走向分崩离析的境地。即使在宣宗时期他因性格孤傲,作风专断,遭到政敌攻击而被贬海南州之时,在贫困交加之中,仍心系朝中政事及李家的命运。曾有诗写到:“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