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爱得对,父母不会累
14272000000023

第23章 让孩子成为“有想法”的人(3)

放手让孩子做决定

专制之下的孩子会把父母的话当成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准则,不懂得自己去思考去选择,只有会选择的孩子的命运才会真正掌控在自己手中。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孩子的路还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父母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

可以自己做出决定的孩子提出具备较强的独立能力、判断能力,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所以,试着让孩子做一些决定吧。

在于红8岁时,小刘在朋友们的闲谈中得知他们的孩子都在学习唱歌、外语、钢琴等好多东西,于是也没和她的女儿于红商量商量就把她送去学习唱歌。开始,于红很开心,可是去了几次后,小刘去接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变得沉默多了,她小声地说:“妈妈。我不想学习唱歌了。”

“为什么啊?我看你前几天不是很开心吗?”

“我没有唱歌的天赋,我唱得很难听,老师和同学都嘲笑我。”

小刘当时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为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她也不知道于红是不是喜欢唱歌,就给孩子私自报名了。她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她觉得自己忽视了孩子自己的思想,孩子没有拒绝自己的决定,可是她学得并不开心。

“孩子,那你喜欢学习什么啊?”

“我喜欢下象棋。”孩子开心地说道,“妈妈,我可以学习下象棋吗?”

“当然可以。妈妈尊重你的决定。”小刘便把于红送去学习下象棋。虽然小刘并没有刻意要求孩子必须要从这方面发展,可是孩子的积极性却很高。这件事情之后,小刘也开始明白:要有选择地让孩子做些决定。

让孩子保持应变主动权

当小刘问孩子喜欢学习什么时,孩子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喜欢下象棋。这就是孩子应变主动性的体现。父母一旦尊重孩子的这种应变主动权,就是尊重了孩子的决定。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思想中会不断强化自己所做出的决定,也会很好地去执行这个决定。教育也就变得轻松多了。

孩子要面对的社会充满机遇和挑战,有时候机会会稍纵即逝,如何选择,关系到孩子的命运和前途,也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

孩子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会始终保持对事件的主动权。在生活中应变能力强的孩子,才会如鱼得水,比较容易地达成自己的目标。

比方说,孩子如果路上遇到坏人,就要机智地做出决定,是跑回家还是巧妙周旋?找不到家里的钥匙了,是等爸爸妈妈回家?还是先去同学家做作业……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都需要孩子做出及时的选择,而选择的能力是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

尊重孩子的意愿

案例中,小刘最初没尊重孩子的意愿,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孩子做了决定,让孩子去学唱歌,因为不适合孩子,所以孩子学习唱歌的时候过的很不开心。后来,小刘发现了孩子的问题,找到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尊重了她的意愿,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最重要的是孩子找回了快乐,这对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孩子的个性决定了他们喜好、特长,父母不该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孩子设计今后发展的“蓝图”,因为父母选择的不一定是孩子喜欢的。而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深切体会,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梁启超的女儿梁思庄大学时要选专业,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肯定有发展前途。于是在1927年写信给她,希望她学这门专业,他说,家里到今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很是家里的憾事。梁启超觉得她性情很接近这方面,她自己若觉得性情还近,那么就选取它,还选一两科和它有密切联络的学科以为辅。

出于对父亲意见的尊重,思庄选择了生物学。但由于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课讲得不好.难以引起思庄对生物学的兴趣,她将这种苦恼告诉了思成。梁启超得知后,赶紧再写信说,学问最好是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那样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她离开梁启超很久,她的思想感情近来发展方向梁启超不知道。梁启超很怕因为梁启超的话扰乱了她的治学真路,所以赶紧寄这封信。后来,思庄听从了父亲的话而改学图书馆学,考入了美国哥伦比亚文学图书馆学院,最终成为一名图书馆专家。

梁启超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为其提供支持和鼓励,促使他的女儿走上自己的成功之路。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是对正确教育孩子的开始。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指引,但是不能强迫,不能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来要求孩子。孩子想学什么,想做什么,还是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吧。

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决定

“孩子年龄小,没有自己的主意,要听父母的。”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就已经剥夺了孩子的决择能力。父母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其中就包括帮孩子决择。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可能就只会打退堂鼓,喜欢把问题转交给别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没有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要想提高孩子的自我决择能力,父母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决定才可以。父母可以先从生活小事上,培养孩子自我决择的能力。孩子在决择中可能会成功,也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失败,不过正是在这些经验教训中,孩子才能越来越茁壮地成长。

【给孩子设置一个安全底线,然后勇敢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去决定自己的人生走向,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就是适时引导和监督。父母会发现,孩子越来越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