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春秋纵横
14299400000018

第18章 为“傻子”年广久写信

一些与我相识的同志,现在还常提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在安徽省委工作时给“傻子瓜子”创始人年广久写信、关心和支持他从事个体经营的事,希望我就此事写一篇回忆性文章。此信是在23年前写的,那时的社会效果是好的,但信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邓小平同志倡导敢闯敢干的精神之后写的,如确有什么积极作用,都应归功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邓小平同志。

“傻子”发迹

在长江流域的一些城市,具有商品生产意识的人很普遍,在开发产品、创建产业方面多有建树。炒货业就是当地居民早期开发的一项产业,它贴近民众,紧跟市场,可以将本求利,以利营生,深受城市劳动者和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成长于江城芜湖、自喻为“傻子”的年广久同志所从事的就是这个产业。

改革开放初期,年广久已到不惑之年,但生活仍然是比较贫困的,平时总是为生活而东奔西跑,寻找生存的机遇。他一会儿卖水果,一会儿贩毛栗,一会儿……由于多年从事这些小本买卖,久而久之年广久在这些行业也堪称行家里手了,他曾跟随师父熊仁寿学习过炒瓜子,对这一行很精通,经他的手炒出的瓜子就是风味独特,于是一鸣惊人,在当地居民中开始享有盛誉。

在赞誉声中,年广久以党的政策为依靠,巧借农村改革的东风,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强了加工能力,每年能炒千万斤瓜子,产品远销上海等大中城市。随着他把市场扩大,效益大增,知名度也就更高了。

财富和盛誉,给年广久增添了喜悦,也带来了长时间的难以解脱的麻烦和痛苦。

“傻子”没落

麻烦和痛苦,主要是极“左”路线的后遗症引起的。这一后遗症,直至1984年仍在许多方面发生着影响,继续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那时大家的思想还没有解放,民营经济尚属禁区,许多例子可以证明,轻易涉足进去是没有好结果的。在这个群体中,是干部的,要戴上“思想右倾”的帽子,不得重用;是企业经营者的,要被罚款,甚至关进班房。在当时的情况下,对于已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年广久当然也是“在劫难逃”,于是周围的人开始对他有了不堪入耳的辱骂,也有人从政治上中伤他,说他是“资产阶级暴发户”,更有人主张“枪打出头鸟”,狠狠地整他一下。这些,虽不完全属于政府行为,但呼声很高,来势很猛,对改革开放后党的政策的落实干扰很大。

年广久这个人不止一次地挨过整,小整不断,大整也不是一次、两次,虽是个“老运动员”,但也确实被整怕了。说句心里话,一个靠卖劳动力养家糊口的人,还屡遭厄运,又怎能不怕呢?在万般无奈时,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人生低潮时,他给我写了一封信。原信是1984年3月27日写的,文字很简短,语句也很朴实。他在信中说,我傻子年广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户,虽几经挫折,但我认为党是伟大的,党的政策是正确的。又说,我是吃安徽粮、喝安徽水长大的,应该为建设安徽贡献我的微薄之力。他在具体列举了捐款的项目和数字后,以非常委屈的心情,坦诚地讲了他继续受压抑的状况,迫切希望得到省市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在他看来,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不被人理解,得不到社会的承认。面对这样一个普通劳动者,特别是面对极“左”路线的后遗症,我认为这表现出了社会舆论趋向上的一个不好的苗头,如果不做出反应,党的政策的声音很可能会被逐渐弱化。我作为省委书记,不能没有个明确态度。于是,我以复信的形式为他同时也是为他的同行们释疑解惑。这封由我起草的复信,约有400多字,全文是:

年广久同志:

3月27日来信收悉。

你是安徽有影响的个体劳动者之一,各方面都很关心你。你决心开拓前进,以更大的成绩来回答各方面的关怀,这是非常必要的。我预祝你取得新的进步。

我们的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项基本原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适当发展包括个体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形式,这也是我党的一条重要政策。我认为你经办的企业,对搞活经济,繁荣市场,方便群众,安置就业,都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国家应该保护你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的正当权益。你在来信中提到的问题,已告诉芜湖市委,请和光琳、衡遽同志以及市有关部门联系,他们是会关心和支持你的。

你这个同志是有些毛病的,有的毛病也是突出的。我们共产党人允许人们犯错误,但允许和赞成完全是两回事。有错误一定要改,改了就好。这一原则对你对其他同志都是适用的。希望你认真学习党的有关政策规定,遵纪守法,团结和爱护工人同志,不要辜负党和政府对你的关心。至于有些同志不能公正地对待你,大多属于认识问题,经过教育,是可以转变的,你也不必过多忧虑。

进步!

黄璜1984年3月31日

对于书写这类信件,我是比较谨慎的,起草后就由秘书詹夏来同志送请省委其他领导同志阅改,有的签了名,以示负责;有的划了圈,表示赞同;当时的省委副书记王光宇同志还亲笔将“有很多毛病”改为“有些毛病”,这一改动恰到好处。信还未发出,现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张春生同志就抢先把信送给了《光明日报》。《光明日报》不仅及时而且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这封信,这在当时也是开新闻之先河,独此一家,难能可贵。

复信公开刊登后,市里的领导很重视,年广久同志的心情也变得舒畅了起来。据传,他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还制定了整改方案。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我离开安徽后不久,他又一次摔倒了,而且摔得很重,多年没能爬起来。

“傻子”奋起

1992年,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谈话中说:“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一百万,主张动他。我说不能动,一动人们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像这一类问题还有不少,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容易动摇我们的方针,影响改革的全局。”正是小平同志的这一次讲话,使年广久时来运转,成为最早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很快他不仅迅速恢复了人身自由,也又重新回归了个体劳动者的行列。23年后,也就是2005年夏季,当我们在合肥第一次相见时,他紧紧地拥抱着我,我也紧紧地拥抱着他,他那热情的举动和湿润的双眼让在场的许多同志为之动容。我相信,当时他心里一定是充满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温暖的阳光。

现代化建设,也和我们过去打仗一样,既要有多谋善断的指挥官,也要有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能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的勇士总是多一点好,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对这样一批指挥官或勇士,都应尽力保护和多加鼓励,能让他们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年广久同志确实是一只“早叫的鸡”,他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敢闯敢干,干出了成绩,做出了贡献,虽饱经风霜,总算有了一个理想的结果。我相信并衷心希望年广久同志和他的同事们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再创辉煌!

(作者黄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