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强击机科技知识(下)
14300600000008

第8章 英国美洲豹式攻击机

简介

美洲豹式攻击机的机身修长,机鼻尖细,采后掠高单翼设计,搭配全动式水平尾翼及大型单垂直尾翅,矩形进气口位于座舱后方的机身两侧,进气道上方并与机翼相连形成翼根延伸面。机尾喷嘴位于水平尾翼的前下方,并略微向下,发动机舱下方设有两具腹鳍。主起落架为并列双轮式设计,鼻轮则为单轮式。泡形座舱搭配向后上方开启的座舱罩,双座型座舱为纵列式设计,座舱罩也是各自独立,同时机鼻因没有安装雷达而更为尖细。

美洲豹是英、法两国合作研制的双发超音速攻击/歼击教练机。印度进口并于1978年开始获准生产,目前已达124架,其中有45架在印度装配,31架由印度仿制。仿制的31架于1991年交付完毕。

美洲豹式的由来

1950年代末,为了满足新的飞行员训练需要,英国开始寻求一种执行训练及低空攻击任务的新型战机。1960年代初,法国也需要新战机汰换T-33型、神秘(Mystere)Ⅳ式等战机,并于1964年4月开始推动战斗学校与战术支持计划(ECAT)。因此,在有类似研发计划的情况下,英、法为了满足两国对于多用途先进教练机及战术支持飞机的共同需求,便达成协议,由法国达梭公司与英国BAE公司合组的SEPECAT公司,共同研发美洲豹式(Jaguar)单座攻击机及双座教练机,以执行近接支持(CAS)、战场空中阻绝(BAI)及战术侦察等任务。首架原型机美洲豹式A型于1968年9月在法国第一次试飞成功,而美洲豹式B型则于1971年8月首次试飞。

英国最初计画是只采购150架双座教练型,后来才改为采购165架单座攻击型(S型),军方型号为美洲豹式GR。Mk1型,以及35架双座战斗教练型(B型),军方型号为美洲豹式T。Mk2型。英国的美洲豹式自1973年开始交机,首先配属第226作战转换中队。

至于法国空军原先预计采购单座型(A型)及双座型(E型)各75架,后来也改为采购160架美洲豹式A型及40架美洲豹式E型,并于1972年正式成军。

英国空军美洲豹式机队的全盛时期,在英国本土及西德境内,共驻防有8个战机中队,分别是第2、6、14、17、20、31、41及54中队。目前则还保有Coltishall基地的第6、41中队,以及Coningsby基地的快速喷射机及武器转换评估单位(OEU),并曾在伊拉克、巴尔干半岛等地执行联合国任务。

1990年英国空军曾考虑裁减现役的美洲豹式机队,但由于在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表现良好,加上新一代的台风式(Typhoon)战机交机时程延宕,故原本到2008年的服役年限已被重新考虑延长。

机身构造

单座型的固定武装为座舱下方机身内的两门30公厘机炮,其中英国采用Aden型机炮,法国则为DEFA553型,双座型则仅保留左侧的一门。机腹及两边翼下共有5处挂载点,酬载量4500公斤,另有两具特别的机翼上方挂架,用来挂载短程空对空飞弹。

武器配备

美洲豹式攻击机可配备的武装,包括马特拉公司(Matra)R550型魔法(Magic)Ⅱ式、响尾蛇、ASRAAM空对空飞弹,鱼叉反舰飞弹,AS30型雷射导引空对地飞弹,AS37型反辐射/雷射导引飞弹,铺路(Paveway)二、三型雷射/GPS导引炸弹,Martel火箭,CRV-7型火箭荚舱,通用炸弹,CBU-87型集束炸弹,JP233型跑道破坏弹,以及侦照、电战荚舱等。此外,法国空军的美洲豹还可挂载AN52型战术核弹。

此外,副油箱可携挂在机腹中线或两边翼下,执行侦照任务时,机腹中线则可携挂一具装有传统底片相机及传感器的联合侦察荚舱,也能加挂空用热影像/雷射标定荚舱(TIALD),以发射精准导引武器。

美洲豹式的差异

(1)法国:

虽然美洲豹式系列由英、法合作研发,但其实两国在许多规格及采用装备上却是各行其是。其中,法国空军的美洲豹式配备两具Adour102型喷射发动机,每具最大后燃推力3316公斤,机上配备空用都卜勒雷达、光学瞄准具,及ATLIS空中雷射照明暨追踪系统等。

(2)英国:

英国的美洲豹式则配备两具Turbomeca/劳斯莱斯公司的Adour104型涡轮扇喷射发动机,每具推力3313.5公斤,最大后燃推力3648公斤,机上装有史密斯公司(Smiths)的抬头显示器,及马可尼(Marconi)-Elliot公司的导航暨攻击武器瞄准次系统(NAVWASS),其中包括MCS920M型数字式空用计算机、惯性导航系统、投射式地图显示器等,而机鼻下方还配备雷射测距/标定仪。

改良计划

(1)1994年首度改良:

为了加装GEC马可尼公司的TIALD 200型荚舱,英国空军的美洲豹式战机于1994年首度进行改良,换装1553B总线、改良型抬头显示器、低头多功能显示器等,型号改为美洲豹式GR。1B型,而IALD荚舱一般是携挂在机腹中线。

(2)96性能提升计画:

接下来的美洲豹96性能提升计画(Jaguar 96),除了达到美洲豹式GR。1B型的性能标准外,还换装手掣节流阀及操纵杆(HOTAS),NAVWASS系统也被更换为整合了洛克威尔柯林斯公司(Rockwell Collins)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BASE公司的TERRRPROM地形比对次系统的FIN 1064型数字导航暨攻击系统,以及任务规画系统等。第一架改良型于1997年交机,型号并改为美洲豹式GR3型。

(3)97性能提升计画:

进一步的美洲豹97性能提升计画(Jaguar 97),美洲豹式又换装较大屏幕的低头彩色多功能显示器、改良型地图产生系统,座舱仪表板也修改为适合飞行员配戴夜视镜,而且座舱中央加装了头部位置传感器,以配备GEC马可尼/汉宁威公司(Honeywell)的头盔瞄准系统(HMSS)。改良后的型号变为美洲豹式GR3A型,第1架于2000年交机,英国预计改良61架。

至于经过性能提升后的双座型,型号则改为美洲豹式T4型,计画改良18架。目前英国空军进行中的持续科技改良计画(CTIP),将使美洲豹式战机具备ASRAAM空对空飞弹的发射能力,并可携挂Vinten GP(1)型光电侦察荚舱。

此外,有60架美洲豹式战机也正在换装Adour 106型发动机,该型发动机是直接由Adour104型性能提升而成,不但搭配数字化发动机控制装置,并使推力增加6%,全部工作将于2005年完成。

外销经验

(1)概述:

美洲豹式外销型战机,可选择配备Adour Mk804型或Mk811型喷射发动机,前者最大后燃推力与Adour Mk104型相同,后者则增为4207公斤,而机上的航电系统与英国的战机类似。

美洲豹式战机最后的总生产量已超过570架,除了主要的英、法两国之外,还曾外销阿曼24架、厄瓜多尔12架、奈及利亚18架,而印度则多达116架。

早在研发阶段的1968年时,SEPECAT公司便已向印度空军推销美洲豹式战机,直至1978年,印度政府才正式决定采用美洲豹式,作为该国的深入穿透打击战机(DPSA)。

1979年4月,印度签约采购130架战机及技术转移、授权生产相关事宜;同年7月,第一批两架先行向英国空军租借的美洲豹式战机,包括单、双座型各一架,由英国飞抵印度。

新生产的美洲豹式战机中,第一批35架由英国生产,配备Adour Mk804E型发动机,其余则由印度HAL公司在国内生产,改用Adour Mk811型,迄今大约制造了100架。

(2)印度的改良:

由于原来美洲豹式机上的NAVWASS系统可靠度不佳,后来印度空军遂进行显示攻击测距惯性导航(DARIN)改良计画,包括换装法国Sagem公司的ULISS 82型导航系统、史密斯公司的抬头显示器、Crouzet公司的大气资料套件,以及Ferranti公司的联合地图暨电子显示系统(COMED)等,但仍沿用原来的Ferranti公司雷射测距目标标定装置。

第一架经过DARIN改良的印度空军美洲豹式,于1982年12月首度完成试飞。性能提升后的美洲豹式战机于1982年达到初期作战能量,1983年完成全战备。

而为了再延长美洲豹式机队的服役年限,印度目前又在进行DARINⅡ性能提升计画,改良项目有Sagem公司整合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环形雷射陀螺仪惯性导航系统、以色列Elbit公司的抬头显示器、智能多功能显示器(SMD)、印度自制的双重任务计算机,以及干扰丝撒布装置等。

此外,印度还曾自行改良10架美洲豹式海上打击战机,在机鼻配备一具汤松(Thomson)CSF公司的龙舌兰(Agave)多功能空用雷达,雷射测距/标定仪移到了机首下方,并换装DARIN系统,能携挂海鹫(Sea Eagle)反舰飞弹。而在DARINⅡ计画下,美洲豹式海上打击战机的龙舌兰雷达,还将被以色列Elta系统公司的产品取代。

印度空军将美洲豹式攻击机命名为“正义之剑式”,共成立了5个战机中队,其中第14中队是首支配备该型机的单位,于1980年9月成军,其次是1981年8月成军的第5中队;其余3个单位分别是第6、16及27中队。

除了配备美洲豹式海上打击战机的第6中队外,印度的美洲豹式中队都是担负低空打击及侦察任务。虽然至今已有35架美洲豹式战机因故坠毁,不过短期内美洲豹式仍是印度空军的主力攻击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