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印度ALH直升机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在原德国MBB公司(现欧洲直升机德国公司)的协助下研制的单旋翼带尾桨的双发多用途轻型直升机,又称“北极星”或者“Dhruv”。
研究制造
为满足印度空军和海军要求从70年代中期印度就开始通用/攻击直升机的设计,与法国航宇公司开展了技术合作,并作了大量的设计研究,由于单发方案不能满足要求,在高级设计阶段中止了研究。
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英国韦斯特兰直升机公司也都先后参与了先进轻型直升机计划的竞争。最后原德国MBB公司在竞争中取胜。1984年7月,印度政府和原德国MBB公司签定了一项研制先进的装有两台涡轮轴发动机的轻型直升机合同。
先进轻型直升机技术设计阶段于1984年11月1日开始,1987年完成了全尺寸工程模型,1991年4月开始地面试验。共制造了4架原型机(两架基本型,一架空军/陆军型,一架海军型),首架原型机于1992年6月29日出厂,1992年8月30日正式首飞。
第二架原型机于1993年4月18日首飞,空军/陆军型原型机于1994年5月28日首飞,装CTS800发动机的海军型原型机于1995年12月23日首飞。
截止到1997年12月,ALH原型机的总飞行时间约为600小时。1997年开始生产,1998年取得型号合格证并开始交付使用。
由于美国制裁印度核试验的缘故,该项目进度有所延缓。2002年3月18日,第一批两架ALH直升机进入印度海岸警卫队服役。当年有11架ALH装备印度陆军,两架装备印度空军,两架装备印度海军。
先进轻型直升机的基本型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和原MBB公司联合研制。原MBB公司在设计、研制和生产准备工作中提供各种支援,同时选派40名设计人员帮助工作。印度政府在班加罗尔生产这种直升机。
先进轻型直升机将用于通信联络、作战、陆上和海上侦察、运送伤员、救援、运货和训练。海军型将用于反潜、搜索与攻击,以及海上垂直补给。该机部分型号将装备有新一代先进电子监视雷达系统与马可尼-多普勒GPS导航系统。
印度政府需要300架ALH直升机来替代现役的“猎豹”/“印度豹”直升机(陆军需要110架,空军需要150架,海军/海岸警卫队需要40架),1996年底签订了100架的采购合同。
1998年向空军和陆军各交付4架,向海军和海岸警卫队各交付2架。预计ALH直升机军民用型的总订货量达650架。
印度陆军对ALH较为满意,把原计划从国外购买138架武装直升机的数量削减为35架,把预计4.4亿美元的外购经费减少到8000万美元。
整个项目的费用截止到1997年已达1.7亿美元,单价(不包括设备)约450万美元(1995年币值)。
使用范围
空军/陆军型主要用于攻击和搜索救援,装滑橇式起落架,抗弹抗坠毁油箱,红外设备,具有夜间攻击能力。印度陆军计划通过采购125架运输型和攻击型“先进轻型直升机”(ALH),组建世界上最大的先进多用途轻型直升机机队。
陆军高级官员表示,引进轻型直升机是目前陆军最优先考虑的事情,在第十个《陆军计划》实现的时候,陆军将为其航空部队组建6个先进多用途轻型直升机(ALH)中队以及6个10吨位级运输直升机中队。
为期15年的《陆军航空部队计划》打算采购装备了航空机枪、火箭以及反坦克制导导弹和空空导弹的攻击性“先进轻型直升机”。
此外,《陆军航空部队计划》还打算引进新一代直升机、组建特种作战中队、为直升机安装电子和监视系统以及引进直升机健康状态和使用监控系统。
与此同时,《陆军航空部队计划》计划在集团军和司令部组建航空旅以及精简拥有攻击直升机、监视直升机和特种作战直升机等多种机型的打击部队。
结构特点
旋翼系统
4片桨叶的无铰旋翼,先进翼型桨叶,桨叶翼型为DMH4(外侧为DMH3翼型),碳纤维增强塑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桨叶和桨毂,桨尖后掠。桨叶通过柔性套环连接在桨毂上,海军型桨叶可以折叠。桨毂有弹性轴承。
4片桨叶无轴承尾桨,翼型为S102C(桨尖处为S102E),尾桨桨叶也是由碳纤维增强塑料/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安装在主垂直安定面右侧。桨叶可人工折叠,装有旋翼刹车装置。旋翼转速为314转/分,尾桨转速为1564转/分。
传动系统
综合传动系统,两台发动机直接带动主减速器。起飞时5分钟传动功率为1240千瓦,最大连续传动功率为1070千瓦;一台发动机停车时,30秒的应急传动功率为800千瓦,2分30秒的传动功率为700千瓦,30分钟传动功率为620千瓦,最大连续传动功率为535千瓦。
机身
普通的金属和复合材料吊舱和尾梁式结构,机头、驾驶员/乘员舱门、整流罩和尾梁后段上部及多数尾部部件使用凯夫拉复合材料,尾梁后段下部和垂尾中心板采用碳纤维材料,驾驶舱使用凯夫拉/碳纤维材料,机身夹板和尾梁前段采用铝合金材料。海军型的尾梁可折叠。
尾部装置
一个尾桨塔座/后掠主垂直安定面,另外还装有较小型端板式垂尾的等弦水平安定面。
着陆装置
海军型采用液压可收放前三点轮式起落架,前轮为双轮,向后收起,主轮为单轮,主轮可收到机身侧面的整流罩内,整流罩内也可以容纳浮筒式起落装置和电池。采用鱼叉式甲板锁定系统。其它型别装不可收放滑橇式起落架。弹性尾橇在尾梁尾部的下面,以保护尾桨。空军/陆军型采用标准的金属滑橇式起落架。
动力装置
前三架原型机装两台TM333-2B涡轴发动机,带有全权数字式发动机控制系统,单台起飞功率746千瓦,最大应急功率为788千瓦,最大连续功率为663千瓦。
1994年底第四架原型机选装LHTECCTS800-4N发动机进行试飞,单台功率为969千瓦。生产型直升机原来计划选装MTR390发动机。最终选用了透博梅卡公司的Ardiden发动机。
5个自密封抗坠毁油箱位于座舱地板下,其中3个为主油箱,2个为供油箱,可用总燃油为1400升。海军型有压力加油口。
座舱
能容纳12名乘客(高密度布局能容纳14人),两名机组人员。机舱两侧、前面有机组人员舱门,后面有滑动旅客舱门。在座舱的后部有蛤壳式货舱门。军用型/海军型的机组人员座椅是抗坠毁的。
系统
两个独立的子系统提供直流电,每个子系统有一台6千瓦起动/发电机和可提供15分钟应急供电的备用蓄电池;交流电也是由这两个独立的子系统中的5/15千伏安的交流发电机提供。三套液压系统,压力为207105帕,最大流量为25升/分,第一套和第二套液压系统用于控制旋翼、尾桨的飞行控制致动器,第三套系统用于控制起落架、机轮刹车装置、甲板锁定系统(海军型)。另外还有供氧系统和其它的选装设备。
机载设备
甚高频/超高频、单边带、高频无线电通信设备,内部通话设备,多普勒导航系统,四通道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自动定向器,无线电高度表,航向传感器,敌我识别器和气象雷达等。根据任务还可选装两副担架,救援绞车和承载能力为1500千克的货物吊挂装置等。
武器
海军型舱外吊架可携带两枚鱼雷/深水炸弹或4枚反舰导弹。陆军和空军型可携带8枚反坦克制导导弹,4个68毫米或70毫米火箭舱或4枚空空导弹,也能在机身下安装20毫米机炮炮塔或吊挂运输地雷。
基本数据
外形尺寸
旋翼直径13.20米
尾桨直径2.55米
主桨叶弦长
内侧0.50米
桨尖0.165米
机长(旋翼和尾桨转动)15.87米
机身长13.43米
机高(尾桨转动)
陆军/空军型4.98米
海军型4.91米
机高(至桨毂顶部)3.93米
平尾展长3.19米
主轮距(海军型)2.80米
前后轮距(海军型)4.37米
滑橇间距(陆军/空军型)2.60米
尾桨离地高度2.34米
内部尺寸
座舱
最大宽度1.97米
最大高度1.42米
容积7.3立方米
货舱容积2.16立方米
面积数据
旋翼桨盘136.85平方米
尾桨桨盘5.11平方米
重量及载荷(A:陆军/空军型;B:海军型)
空重(带设备)2450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
A 1040千克
B 1100千克
最大吊挂载荷
A 1000千克
B 15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A 4000千克
B 5000千克
最大桨盘载荷
A 0.322牛/平方米
B 0.394牛/平方米
性能数据(总重4000千克,海平面,国际标准大气 15℃)
最大允许速度330千米/小时
最大平飞速度290千米/小时
最大巡航速度245千米/小时
最大爬升率12米/秒
实用升限6000米
悬停高度(有地效)>3000米
航程(最大燃油,20分钟余油)800千米
续航时间(20分钟余油)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