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元帝师八思巴
14328100000152

第152章

在南征路上,蒙古大军出发了,像来时一样的行列,像来时一样的威武雄壮。在西路军进军途中,兀良合台在恰那多吉与西凉公主的协助下,一路进展顺利。不久前进到金沙江畔。位于金沙江畔的摩些部诸部酋长经恰那多吉说服,其首领塔里马等率部迎降。

兀良合台率部进至长江第一湾(今丽江县石鼓一带)。这里是白族聚居区,其奠长阿塔剌依山枕江修建了一座城堡,人称“半空和寨”。此寨背后是崇山峻岭,左边是悬崖峭壁,右边万丈深谷下就是水流湍急的金沙江。易守难攻,万夫莫开。

摩些族奠长塔里马派人前往半空和寨劝降,阿塔剌将其杀死,投入金沙江中,并集合寨中军民,宣言道:“寨存与存,寨亡俱亡!誓死如归,决不投降!”

兀良合台与其子阿术认真观察地形,发现从山寨中飘出一条羊肠小路,从山顶一直通到金沙江边。不一会儿,就陆续走出几位妇女,身背水桶,鱼贯而下,前往金沙江边背水。阿术指着山上小路说:“此寨修在山腰,自然山高无水。那条羊肠小路正是他们的汲水之路。只要截断此路,山寨就会不攻自破!”

于是兀良合台调集炮兵,用巨炮连续轰击,截断其汲水之路。寨主无计可施,只好派其子青年将领阿成率敢死队夺炮。阿术埋伏在附近,打败了阿成,一直追到寨门,破门而入,半空和寨被攻破。

兀良合台指挥蒙古大军渡过金沙江,进入丽江地区。

负责守卫大理北部边疆的高祥、高和兄弟,一见兀良合台打开了金沙江防线的缺口,赶紧撤兵至国都大理,准备作最后抵抗。

兀良合台派恰那多吉陪同两名使者到满陀城忽必烈大营去见忽必烈,说:“摩些部落已经归降,金沙江防线已被突破,希望忽必烈王爷尽快入滇主持大政,以资号召。”

忽必烈下令中路军将辎重留在满陀城,第二天即从富林渡口横渡大渡河。

1253年11月,忽必烈率军横渡金沙江。忽必烈宰杀牛羊,用牛羊皮制成革囊;又令士兵砍竹木为筏。全军乘革囊与竹木筏渡江,金沙江波涛汹涌,不少将士因驾驭不灵,死于江中。

忽必烈、察必在霸都鲁、道尔达、郑鼎等将士的护卫下,乘一只大船渡江。眼看着不少将士葬身江中,忽必烈、察必及诸将落下了热泪。

在忽必烈江边大帐内,灯光下,道尔达与恰那多吉领一位纳西人来到忽必烈大帐,恰那多吉说:“这是一位纳西老乡,据他说,前面即是著名的玉龙雪山,此山未曾设防。翻过此山即可进入丽江北胜府。如不欲翻越雪山,必须绕道而行,肯定会遇到大理军民的抵抗!”

忽必烈问:“从此至大理城尚有多少路途?”

纳西人答道:“只有400余里!”

忽必烈征求子聪、郝经等人的意见,子聪与郝经一致认为:“应该翻越雪山,保存实力!”

两路蒙军先后来到大理城下,兀良合台说:“殿下,东路军尚未到达,我们是否再等几日?”

忽必烈说:“先休整几日,派人打探东路军下落!”

察必说:“八思巴大师曾一再告诫要戒妄杀,如今大军兵临城下,是否还应先礼后兵呢?”

郝经说:“王妃言之有理。昔日曹彬进攻南唐,宋太祖曾戒其妄杀,结果军纪严明,攻克金陵后竟未杀一人,市不易肆。历代传为佳话!”

子聪也说:“孟子曾说‘不嗜杀人者则能一统天下!’不嗜杀人,天下可安,西南夷又安足不平乎!”

忽必烈说:“众卿所言,吾能行之!吾能行之!”

在大理城外大营内,忽必烈立即再次派玉律术等3人为使者入城,劝告大理国主段王爷说:“段王爷只要举国投降,我军进城后决不杀掠!”

大理国主段兴智将使者关在一个密室内,与高祥兄弟等研究对策。

高祥、高和兄弟不自量力,说:“蒙军数千里奔袭,焉能得志!我大理城高池深,兵强马壮,岂有不战而降之理!”

孔雀公主说:“本公主奉命曾到金沙江边及北胜府侦察,亲眼所见蒙军所向无敌,军纪严明!北胜府军民盛传其自天而降,乃天兵天将!可见蒙军既英勇善战,又得民心!对于此等军队,不可等闲视之!”

高祥说:“不等闲视之,难道投降不成!”

段兴智说:“我们可以与之议和,不一定投降!”

高祥说:“人家已经兵临城下,派出使者要求我们开城投降,哪里是要与我们议和!如今只能不战即降,我们已经没有议和的机会了!”

孔雀公主说:“为了全城百姓不被杀戮,我认为应该开门投降!否则蒙军杀进城来,可就玉石俱焚了!”

高和说:“你怎么知道他们就能杀进城来?我马上杀出城去,给你看看,也省得你长人家的志气,灭自己的威风!”

高祥说:“不管是他们杀进城来,还是我们杀出城去,我们眼下倒可以先杀他们三个使者!”

大理国主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可是古来的规矩啊!”

高祥说:“什么古来的规矩?我们与蒙古远隔千山万水,从来没有得罪过他们,他们突然要灭我国家,这是哪儿来的规矩!”

高和说:“他们不仁,我们不义。先杀死这三个使者,用他们的人头祭旗,正可鼓舞大理军民与之决一死战!”

大理国主无可奈何。

高祥下令杀死了蒙古派去的三位使者,将其人头割下拿去祭旗,并将其尸体挂在丞相府的大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