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元帝师八思巴
14328100000159

第159章

1254年7月,蒙哥大汗在和林汗廷召集阿里不哥、豁儿赤、黑帽派二世活佛噶玛拔希等研究云南、吐蕃的管理问题。

蒙哥说:“忽必烈亲王已经得胜而回,大理段氏附首归命,吐蕃的反对派势力也已消声匿迹。对此二处如何治理,本汗想听听诸位高见!”

阿里不哥说:“二哥平定大理,治服黑教,功不可没!他已承制拜授大理国主段兴智为王,并以漠南王府谋士任云南宣抚使,近来又纳段兴智之妹孔雀公主为侧妃。此处究竟为汗廷所有,还是为诸王属地,汗兄应多加斟酌!”

豁儿赤说:“臣下虽未去过吐蕃,然亦对吐蕃内幕多所了解:其四教八宗教理不同,利益不一,只能分部而治。而忽必烈王爷拜八思巴为上师,实则是想依靠萨迦派独掌吐蕃大权,似乎并不同意大汗分部而治的方略!”

二世活佛说:“八思巴年龄虽然不大,然却雄心勃勃:他不仅想依靠忽必烈王爷领袖吐蕃,而且还亲自给大理国师写信,令其劝告大理国主内附,这是否是想控制云南大理呢!”

蒙哥吃惊地问:“忽必烈亲王受命远征,自然有承制封拜之权。他还不至于以权谋私、乘机发展自己的势力吧?”

阿里不哥说:“您这是以君子之心度他人之腹!四哥即使并无此心,他手下那帮谋臣策士难道也无此心此意吗?”

豁儿赤说:“臣下有几位千户随四王爷南征,据说忽必烈王爷攻下大理后,坐在一辆象车上进入大理城,当时有不少人高呼‘忽必烈王爷万岁!’四王爷还面露微笑,频频向大家招手呢!”

蒙哥惊奇地问:“坐在象车上进城,城民高呼万岁!海外奇谈,你们是道听途说吧!”

二世活佛说:“吐蕃与大理为邻,大理一带以大象当作坐骑,其国主出游或作战时往往以四头大象或两头大象驼一车厢,国王、王妃乘坐其上,人称象车。这本身就是国王的待遇!”

蒙哥说:“大理人以为忽必烈就是我蒙古汗国的国王,高呼‘万岁’也不足为奇!”

阿里不哥说:“关键在于四哥他安之若素,不知作何考虑?汗兄应立即采取措施,千万不能听之任之!”

蒙哥命令道:“阿里不哥,请你派一使臣,持金字诏书速至六盘山军营,令忽必烈立即交出南征军权,暂回漠南营地休整!”

阿里不哥道:“臣弟遵旨!”

蒙哥宣布道:“今封授白教黑帽派二世活佛噶玛拔希为西蕃国师,负责管理吐蕃佛教事务!”

二世活佛道:“贫僧遵旨!”

蒙哥回头对阿里不哥说:“请你去看看,耶律铸是否在自己府上,让他立即来见我!”

阿里不哥:“臣弟遵令!”

在金莲川忽必烈大帐里,忽必烈宴请他的文武部下。忽必烈、察必王妃和八思巴坐在中间。忽必烈高兴地说:“这次回来,你们可是都升了官。就我,没升官也没得赏。我可是真有点儿嫉妒你们,啊?”

众人大笑。

忽必烈说:“可你们也不要只顾着得意,忘了干大事,干正事。”他严肃起来,道:“大汗把汉地的所有事情都压在我的肩膀上了,担子不轻啊!”

子聪和尚想了想说:“四王爷,当初大汗把总领漠南军民事的大权交给您的时候,八思巴上师和耶律铸大人都曾经奉劝王爷辞去民政,专管军事,这一次……”

忽必烈接过话头说:“这一次与上次不同了。从大理回来,汗兄对我信任有加,言听计从,而且推心置腹地长谈了一次。手足之情,君臣之义,感天地而泣鬼神!”他被自己的话感动了,子聪和尚与八思巴相互一望。忽必烈提高了声音说,“汗兄把混一华夏的大事交给我忽必烈了!我忽必烈一定不负汗兄重托!可是我一匹马——即使是千里马——也驮不了一座山嘛!还得大家多多献计献策哟!”

郝经开口道:“我先说一句题外的话。现在的金莲川幕府比以前更加兴旺了,蒙古包和一群群牛羊骏马和部众都日益增多了,竟还是帐居野处,居无定所!”

忽必烈与察必王妃相视而笑,忽必烈说:“看起来郝经先生对游牧生活还是不习惯,慢慢会好的!”

子聪和尚说:“我想郝先生感叹的恐怕不是生活习惯吧?帐居野处是草原人的习惯,建筑城郭宫殿是中原人的传统,甚至吐蕃与大理也早已建立城镇、村落。殿下的目的是征服中原、混一四海,这金莲川再兴旺也难以君临天下。这可能是郝经先生所急所想吧?”

忽必烈为之一震。郝经说:“聪书记所言,正是郝某日思夜想,不得其解的。自从殿下开府金莲川以来,名为‘开府’,其实也就是多立了几个帐篷而已!十余年来,夏季在金莲川或六盘山;冬季为了避寒趋暖,要迁到抚州或奉圣州。臣倒不是怕迁徙颠簸之苦,但总觉得这不像一个‘思大有为于天下’的创业之主的长久之计,望殿下三思!”

孔雀王妃说:“就连我南部边陲的小小的大理也有壮丽的宫殿,而威震四海的蒙古汗国的王爷、诸将还是住在帐篷里!这的确不是长久之计啊!”

子聪和尚说:“无论宋国还是金朝,无论西夏还是大理、吐蕃,的确都已放弃了帐居野处的习惯。王爷开府需要有个像样的府邸,帝王君临天下需要有个固定的都城。殿下应该考虑建城大事了!”

道尔达笑着说:“对,我们也修一座城,美美地盖上一座王宫!”

许多人频频点头。

忽必烈说:“照诸位所言,建城开府既然是关系我金莲川幕府前途的大事,那就办吧!子聪和尚,你精通术数卜筮,八思巴大师深明天文地理,就请二位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参照各国都城的样子,修建一座新城吧!”

子聪和尚、八思巴道:“遵命。”

忽必烈说:“这事就这么定了。汉地的民事嘛,我们多年不过问了,一下子抓起来,还真是老虎吃天,没处下嘴呢。我打算学学宋朝的包文正,来一次微服私访!子聪和尚和八思巴上师,勘察城址的事快办,去汉地私访,我可离不开你们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