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元帝师八思巴
14328100000319

第319章

大都城外一个村庄,董文炳带领元军押着赵显一行的车辆走着。

1276年闰3月24日,南宋太后、赵显一行人抵达大都。南宋祈请使团以及降将等已经先期到达,他们出城五里迎接帝、后。

留焚炎伏地痛哭,奏告说:“臣等祈请使无能,未能打动元帝之心,未能保全社稷,使两宫受此亡国灭家之苦!”

太后第一个掩面痛哭起来,跟着南宋君臣都哭了起来,旁观者无不叹息。

宋京道:“请太后、皇上节哀,身体要紧。大元皇帝有旨,先请降君拜谒大元太庙。致表告天,5月2日正式举行皇帝接见降君仪式,朝觐者不必改换服装,可以依旧穿过去的服饰。”

董文炳说:“再有五里就到上都城了。我们走吧!”

车马又动了,载走了他们的哭声。

开平大安阁,宋君臣人等均穿旧日官服,依序排列肃立于大安阁宫外。忽必烈与察必皇后、孔雀皇妃并排坐在大安阁宫中的御榻上,八思巴坐在下首。蒙古宗王、百官、僧、道、阿訇、天主教传教士马可波罗等,分坐在左右两旁。

忽必烈开口道:“伯颜!”

伯颜出列:“臣在!”

忽必烈对大家说:“仰赖大黑天战神的护佑,伯颜经过几年苦战终于平定南宋,从此四海混一,伯颜功满天下!”

伯颜说:“灭宋全靠陛下成算和全体战将效力,臣下不敢居功。”

忽必烈当场宣布道:“今封伯颜为右丞相、同知枢密院事,以陵州、滕州六千户为食邑。”

伯颜拜倒在地:“谢主隆恩!”

忽必烈对董文忠说:“开始吧!”

董文忠走到殿口高声喝道:“大元皇帝有旨,宣赵显等入大安阁!”

侍卫们一个个地传旨下去:“宣赵显等入大安阁!”“宣赵显等入大安阁!”“宣赵显等入大安阁!”

赵显等沿着御阶鱼贯而行向金殿走来。

赵显等走到丹墀上,拜倒在地:“降臣赵显参见大元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宋京等:“万岁、万岁万万岁!”

忽必烈说:“快,将爱卿搀扶起来。”

侍卫上前将赵显搀起。

忽必烈说:“赵显。”

赵显答道:“臣在!”

忽必烈问:“你今年多大了?”

赵显说:“12岁。”

忽必烈道:“还是个孩子嘛!你派来的祈请使对朕说,要保留大宋的宗社。朕没有允许。因为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宗社。不过,你小小年纪,并没有罪,是你的上一辈和上多少辈的无能和失德造成的恶果,让你来吞咽了。你能察人心之向背,识天道之推移,终于做出投降之举,这也算是你对属下百姓的功德。朕不会为难你的。朕要把你恩养起来。”他换了语气,庄重地说,“授赵显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大司徒,封为瀛国公。”

赵显又跪下:“谢皇上!”

忽必烈道:“平身!”

董文忠道:“请大元帝师、大宝法王八思巴宣读《贺平江南表》!”

八思巴离座,分别向皇上、皇后、诸王、大将以及南宋君臣打一稽首,然后面向众臣宣读道:

“顶礼上师三宝!

向一切福德之源、三界之依怙、殊胜之佛陀虔诚顶礼!

陛下之福德使社稷安宁,江山一统,奋转轮之威,合四洲为一。须弥山上所居众神睹此,亦当疑惑浊世何以有此伟业?如此福业之果已成,众生唯愿享陛下之福荫,具足圆满。能使天下众生享受如此安乐者,先前帝王中未曾有过!陛下洞悉诸种教法,于诸物无不察,于诸教无不通,陛下之英明天纵,非言语所能说明。愿陛下圣体坚如须弥,福德广如大海,常以如意之宝,满足众生之愿!

因蒙古第五传大皇帝忽必烈之福德,所有国土终成一统,尤其立国已久、王统未尝断绝、疆土广大之蛮子国归降于人主脚下之莲台,使皇帝福运之光遍照于直抵大海之大地坛城。为赞此圣业,比丘八思巴写于大都之大护国仁王寺。”

随后,忽必烈向众臣介绍并宣布道:“江西龙虎山正一道36代天师张宗演已由兵部郎中王世英等迎接来上都。其弟子张留孙等陪同。”

张天师出列与众臣相见。忽必烈接着说:“17年前,朕以藩王统师南征,兵临淮河,直指长江。张天师之父第35代天师曾亲临军营,对朕言道,20年后当由君混一天下。’如今过了17年南宋皇室就已降附,可见张老天师神机妙算,并非虚言。朕请张天师来京,一是协助朕肃清南方未降之人,二是想由天师总领江南道教。特封张宗演为正一道总教主继任天师之位,其徒张留孙为江南诸路道教都提点。”

张宗演、张留孙师徒离座谢恩。

张宗演说:“先父临终言道,宋皇室虽已降附,但南方未靖。尚需3年,方能真正混一四海,统一中华!20年期,此乃天意!”

忽必烈说:“神仙所言,朕当牢记在心。”

乐舞起。赵显想站起来,却站了几站没有起来。董文忠上前将他扶起,又扶他走到一张桌子前,坐下。

宫人上酒上肉。

忽必烈在上都、大都先后摆了十次诈马宴,庆祝平宋战争的胜利和四海一家、天下混一。文武百官及各国使臣、包括马可波罗都出席了宴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