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元帝师八思巴
14328100000322

第322章

在大都大明殿里,忽必烈坐在宝座上对大家说:“从开国以来,打了十几年的仗,又在吐蕃修驿路,在全国各地和吐蕃修庙宇,把国库都掏空了。现在大军又在南征北伐,开支浩大。朕还得靠理财大臣多方筹措,不然我们的军队就没有军粮和皮衣了。阿合马、桑哥,你们一直负责理财。说说吧,你们怎么让朕的军队吃饱穿暖?”

阿合马说:“臣建议在全国实行‘扑买’制。”

伯颜问:“你说的是西方的包税制吗?”

阿合马道:“用中原的话说就是包税制:就是将某一地区应交的税额,包给税官,朝廷不再过问征税方式和实际征收的数额。每年保证可以国库丰盈,用度不乏!这些年我在北方就是这么做的。行之有效,所以臣以为可以在全国推行。”

真金太子白了他一眼说:“是行之有效,那些出身富商的税官们一个个为富不仁,你家里的日子过得也是越来越好了!”

忽必烈制止地说:“真金!”他对大家说,“大家看阿合马的想法怎么样?”

刘秉忠说:“轻刑罚,薄赋敛,是王道仁政的标志,是以德治天下的关键。将收税大权交给出身商人的地方官员承包,他们的确会不顾人民死活地横征暴敛。”

八思巴道:“不错,以前的包税已经使得北方地区有些百姓谈税色变了。”

真金太子指着阿合马道:“弄不好,天下会大乱,你就是祸国殃民的罪人!”

忽必烈道:“言过其实了吧?”

真金太子不敢说什么了。阿合马得到了鼓励,对忽必烈说:“皇上,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南下消灭宋朝残余,北上平定海都之乱,军队无粮草装备,怎么打胜仗?国家不能统一安定,还谈什么王道仁政,谈什么以德治天下呢?”

忽必烈道:“有所得必有所失,朕看眼下也只有如此了。”

刘秉忠不再坚持,八思巴欲言又止,伯颜若有所思。

忽必烈问:“桑哥,你有什么打算?”

桑哥道:“尚书省诸公主张对盐、铁、药材、茶叶实行专卖。”

忽必烈面对大家问:“这一款你们认为如何?”

郝经道:“盐铁官营从汉武帝时就实行过,茶叶和酒的专卖我朝也搞过,实行这种措施对解决朝廷的财政困难会有重大裨益。”

八思巴道:“经是一本好经,可也要看什么人念,怎么念。”

刘秉忠说:“不错,要防止有人在专卖中,以权谋私、徇私舞弊。”

伯颜说:“刘太傅一言破的,入木三分!”

桑哥道:“几位大人的提醒是很重要。”

阿合马道:“那也不能因噎废食。”

众人愣神的工夫,阿合马又说:“皇上,臣以为,只有雄才大略的天子才能实行与众不同的方略;只有敢于实行与众不同的方略,才能立下不世之功。陛下是雄才大略的天子,其文治武功足可超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建立一个超越千古的大元帝国!”

忽必烈面有喜色。

阿合马说:“臣还有个简便筹措钱粮的权宜之策,立即就可以让国库充盈起来。”

忽必烈道:“嗯,你快说!”

阿合马说:“多印交钞。”

刘秉忠惊讶地问:“什么?!”

阿合马说:“多印钞票,把纸变成钱。”

刘秉忠道:“皇上,印交钞要以金银为本,可不是点石成金,不能随意多印!”

郝经道:“多印交钞会造成贷币贬值,物价飞涨,社会动荡不安,得不偿失啊!”

耶律铸说:“这种做法是一种短视行为!虽然暂时充实了国库,却会给朝廷种下祸根。这无异于饮鸩止喝,千万做不得!”

八思巴道:“皇上,刘太保等人的疑虑很有道理!”

忽必烈想了想说:“那就不要多印太多。朝廷确实需要钱哪!”

阿合马道:“臣遵旨!”

八思巴小声对刘秉忠说:“我大元之祸,将来可能会出现在多印交钞上!”

刘秉忠点了点头。

在大护国仁王寺内,八思巴对真金太子和桑哥说:“皇上是越来越听不进逆耳忠言,越来越宠信阿合马了。”

桑哥道:“弟子以为,阿合马很会看风使舵,迎合了皇上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之心。”

八思巴说:“宋国已经投降了,这里的事好像已经做完了。听说吐蕃至今还不太安定,金国的完颜冲、宋国的李冲都没有捉拿归案,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呀!”

卓旦噶瓦道:“我还真有点想念吐蕃,想念卧象岭,想念萨迦寺了!”

真金太子道:“帝师的意思是否想回一趟吐蕃?”

八思巴道:“我是想向皇上请旨回吐蕃看一看。桑哥,你替我主持宣政院吧?”

桑哥说:“我还年轻,怕不能服众吧?”

八思巴道:“后生可畏!好多大事都是年轻人干的。我继位为法王时比你还年轻呢!”

桑哥道:“弟子哪里敢与大师相比呢!谢谢师父的信任!”

真金太子说:“我也想跟帝师一起去。”

八思巴问:“你不是还要替皇上主持朝政么?”

真金太子说:“父皇还精力充沛,还是让他亲自主持朝政吧!我多么想到雪域高原、佛国故乡去看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