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元帝师八思巴
14328100000326

第326章

至元十三年底(1276年),太子真金、西平王奥鲁赤等护送八思巴回萨迦。一路上,他们几乎天天都向八思巴请教有关吐蕃历史、风俗民情、佛教各派以及八思巴文等各方面的知识。太子聪明好学,奥鲁赤虽然好武喜动,但即将入藏为王,也必须了解应有的知识。

途经金沙江上游,这里河面宽阔,两岸金沙一片。奥鲁赤惊讶地说:“大河!大河!没想到冰天雪地的高原还有这么一条大河!”

八思巴笑了笑说:“现在这条河已经算不上什么大河了,据说当年唐朝有个三藏和尚前往西天取经,经过一条800里通天河,说的就是这一条河。”

真金说:“我在大都也听人讲过《唐僧取经》的传奇段子,太有意思了!唐僧师徒过通天河还真不容易呢:当时河里有一个金鱼精,多亏观音菩萨帮忙才被治服,后来是一个千年老龟驼他们过河的。莫非就是这条河吗?”

卓旦噶瓦说:“唐僧到天竺取经的事,我们印度也传播很广。但不像汉人想象那么丰富,编起故事来也引人入胜。我在大都也听过这个故事,还说那个老龟托付唐僧,到西天后代他向佛祖问问前程,结果唐僧忘记了。取经回来时又经过这条河,老龟一生气,就把他们师徒扔到了河里,经书也被浸湿了。据说河边还有晒经石呢!”

奥鲁赤好奇地问:“晒经石?在哪里?我们能不能去看看?”

八思巴领大家到一块巨石边,边看边说:“大家仔细看,这石头上还有大乘经文呢!”

奥鲁赤道:“这位唐僧还真是名不虚传呢!”

马可波罗也过去看了起来,说:“这大概是梵文吧?我怎么一个字也不认识?”

八思巴风趣地说:“马可先生若是改信萨迦教,本大师保证你不到一年就能学会梵文!”

马可波罗道:“我劝皇上改信天主教,他不干;我也不能改信你们的萨迦教!我也不想学什么梵文了!”

忽鲁黑臣道:“唐僧不畏艰险,历时十几年到天竺取经,对中国佛教的流传和发展的确是功不可没,名不虚传啊。你们兄弟如果能为雪域高原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后人说不定也会编故事纪念你们的。”

奥鲁赤说:“我倒不想让别人给我编故事,只想多听八思巴帝师给我们讲故事,讲一些有关吐蕃、佛教和萨迦派的故事,不然我两眼一抹黑,凭什么去当这个西平王呢?”

八思巴道:“人们都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王爷从来没有关心过这些事,如今也想了解了。你只要不烦,我天天都可以给你讲!”

真金道:“你这不是临时抱佛脚吗!”

奥鲁赤道:“临时抱佛脚,也比不抱的好哇!”

一路上,驿路和驿站都整修一新,沿途还建立了不少新的寺庙,社会治安情况也已经大为好转。每到一地,僧俗人等都对他们一行进行热烈欢迎。

八思巴一行走在宽阔的驿路上。

八思巴看着这条宽宽的土路,叹息道:“这条驿路修得真好。像一条纽带,把中原和吐蕃连接得更紧了。”

真金太子问:“原来的路不好走么?”

八思巴回忆道:“原来,那是一条使人望而生畏的漫长漫长的小路,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路。不然,我与萨迦四祖从萨迦寺到西凉,为什么走了近两年呢?”

马可波罗深有感触地说道:“修建驿路和驿站,这也是你们汉族人、蒙古人的一大发明创造。我听说唐朝时就有了驿路和驿站,那位唐明皇想吃江南的荔枝,杨国忠不就是通过驿路一天一夜送来的吗?成吉思汗之所以能万里西征,没有驿站能行吗?你们那位镇海丞相,除屯田外,我认为最大的贡献应该是修驿路,保证驿路的安全。我从西走到东,对道路交通太有体会了。有了四通八达的驿路,国家可以统一,世界也就变小了!”

卓旦噶瓦道:“这条从凉州通往吐蕃的驿路是前几年八思巴大师建议修建的,具体负责这项工程的是白兰王、道尔达将军和西凉王府的管家叶仙鼐!”

马可波罗道:“帝师太有远见了,白兰王他们也功不可没,他们都是开发吐蕃、统一中国的功臣,应该给他们在史书上记上一笔!”

真金太子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