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元帝师八思巴
14328100000040

第40章

公元1247年4月,西凉王阔端与吐蕃萨迦教法王萨迦班智达在凉州西凉王府议事大厅会谈。

西凉王阔端、忽必烈、木哥和道尔达代表蒙古汗廷,萨迦班智达法王、八思巴、卓旦噶瓦、本德等代表吐蕃地方,双方对面而坐。

西凉王阔端大声说道:“从大唐盛世以来,中原失鹿,分崩离析了好几百年。我祖父成吉思汗,立志要一统天下。可惜他活着的时候没有做成这件事,而在他临终的遗言里,向我们这些子子孙孙交代了攻金伐宋的方略。吐蕃也分裂了400多年了。据我所知,红教、花教、白教首领均愿化干戈为玉帛,愿派员与本王商谈归属之事。大师师徒伯侄不畏艰险、不远千里来到凉州。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所以我和忽必烈王爷,都希望这次会谈,能有一个圆满结果!”

萨迦班智达法王说:“四海为一,天下方能安定,国家才能兴旺。停止争斗,归附蒙古汗国,化干戈为玉帛,的确是我吐蕃数十万僧俗百姓的共同愿望。来凉州之前,贫僧已经同白教的二世活佛遍访了吐蕃的四教八宗,多数教派、领主赞同吐蕃归附汗廷。所以,今天我们师徒并非代表一教一派,而是代表整个吐蕃。”

忽必烈说:“大师能有这个愿望,这就好办多了。至于细枝末节,都好商量。你们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出来。”

卓旦噶瓦与本德看了看八思巴。

八思巴会意,说:“几年前窝阔台汗派兵入藏,吐蕃各地教派领主并未起兵相抗。只有黑教少数僧人同蒙古军队有过冲突。据我所知,黑教教主虽然表示誓与蒙古和我萨迦教派为敌到底,可是多数僧俗民众仍然心向和平。西凉王若能出资修复被蒙古军队烧毁的热振寺、杰拉康寺;抚恤被害僧众,不仅能使黑教僧俗民众心向汗廷,也可以使吐蕃所有心存狐疑的人,都会真心归顺!”

西凉王阔端脸一沉,道:“这个怕是不大好办。”

忽必烈小声地对西凉王阔端说:“应该答应他的要求!不就是花点银子嘛。”

西凉王阔端不悦,说:“不,拨银子修复被蒙古军队焚烧的热振寺和杰拉康寺,抚恤死伤的僧众,那就等于说父汗在这件事情上办错了!”

八思巴反问道:“窝阔台大汗仗着兵强马壮,杀了我们的人、烧了我们的庙,难道就没有错么?”

西凉王阔端道:“遇有抵抗格杀勿论,这是圣祖成吉思汗立下的规矩!”

忽必烈见八思巴还要争论,抢先说:“这件事先放一放。求同存异嘛!‘大雁南来北往,要有头雁;羊群漫山遍野,要有头羊。’吐蕃四教八宗,也需要有一个代表。”

西凉王阔端道:“这个应当。我的意思,以后萨迦派可以代管吐蕃政教事务。原来的当地官员和属下百姓,户口数目,要登记造册,一份送道尔达——对了,以后吐蕃的事物,就由道尔达处理。另一份交萨迦法王您。”

萨迦班智达法王道:“可以。”

木哥说:“二位王兄,吐蕃地方太大了,什么地方归什么教派,是不是已经归属,都应该有明确的标志,否则我军将无法行动!”

西凉王阔端说:“这事嘛,是不是请萨迦班智达法王让人绘制一幅地图,把你说的这些都详细标明出来。”

萨迦班智达法王说:“可以。不过,雪域高原是佛门故乡,数百年来虽有此疆彼界,却没有多少军队。吐蕃内附后,汗廷对吐蕃的治理能否与他处不同?”

忽必烈说:“这一点敬请放心。汗廷虽然政令统一,各地也可以因地制宜。从日出之处至日落之处都是我国领土,民族众多,风俗各异,语言不同,信仰有别,怎么能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对待?”

西凉王阔端道:“在吐蕃地区,对于出家的人,可以用佛祖之法治理;对于俗家百姓,可以用大札撒令管理嘛。还有,吐蕃既然已归附,就必须交纳贡赋。”

忽必烈道:“这方面是不是多听听大师和圣僧的意见哪?”

西凉王阔端说:“这能有什么意见?皇粮国税,哪朝哪代不都这样?”

八思巴说:“听说圣祖成吉思汗曾经颁发诏书,中原的道士、和尚、耶稣教士均可免除赋税和劳役兵役,吐蕃地区的僧人为什么例外呢?”

西凉王阔端不悦地看了一眼忽必烈,说道:“这是圣祖成吉思汗以来的规矩,对吐蕃僧众,自然也不应改变!”

八思巴说:“吐蕃地区高寒贫困,贡赋劳役的数量和方式也应与草原及中原有别吧!”

忽必烈打圆场地说:“西凉王,圣僧八思巴这是在为民请命啊!”

八思巴一本正经地说:“唐太宗曾经说过‘君者,舟也;庶民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治国之君,怎么能不为民考虑?”

西凉王阔端缓和了情绪,说:“这件事,再从长计议吧。”

夜色笼罩着的西凉王府,既安静又神秘。王府的后殿灯火通明,西凉王阔端对西凉王妃说:“这个忽必烈,怎么说呢?”

西凉王妃问:“他怎么了?”

西凉王阔端道:“我也说不好他怎么了。可是我觉得,母亲和大哥提防他不是没有道理。”

西凉王妃问:“他有造反的意思么?”

西凉王阔端道:“现在看不出来。可是,这个人不会甘心久居人下的!今天同吐蕃会盟,本来是我主持,可是他……”

西凉王妃问:“他喧宾夺主了?”

西凉王阔端道:“那倒没有。他话虽然不多,可是,他明明是在左右局势、倾向吐蕃喇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