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元帝师八思巴
14328100000005

第5章

当蒙古达海大军走上西征吐蕃之路的时候,刚刚爬上雪域高原的太阳,照着湿漉漉的小草,同时也洒在吐蕃的萨迦寺房顶上;吐蕃所有的人,似乎并不知道一场大难即将来临。

在吐蕃萨迦寺,萨迦四祖萨迦班智达其三部弟子为其庆祝50寿辰。

萨迦班智达率众弟子、亲人依次向佛祖、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度母、大黑天等神像跪拜;然后在其先祖鲁易旺波松瓦及白衣三祖(贡噶宁波、索南孜摩、扎巴坚赞)像前祷告,随后在一议事厅设便宴招待。席间,大家谈起天下大事与萨迦派前途。

萨迦四祖款·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生于藏历第三饶迥的阳水虎年即公元1182年二月二十六日,自幼从伯父扎巴坚赞受沙弥戒,学习梵文和佛教各种知识,27岁时在夏鲁的娘麦坚贡寺跟从喀且班钦·释迦室利受比丘戒,成为萨迦派教主中第一个正式出家为僧的比丘。而在他之前款氏家族的贡噶宁波、索南孜摩、扎巴坚赞虽然虔诚信奉佛教,但都没有出家,所以称为“白衣三祖”。款氏家族中第一个真正出家的比丘就是萨迦四祖萨迦班智达。他年轻时云游前后藏各地,遍访名刹高僧,多次参加讲经和辩论的法会。相传,当时有一批以绰切噶瓦为首的印度人,信奉大梵天,反对佛教,专程到西藏的吉隆找款·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辩论。辩论的结果是:那些以绰切噶瓦为首来找他辩论的印度人,终于信服佛教,皈依佛祖,信奉萨迦派,并在款·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身前削发为僧;据说,这些印度人当时出家时剃掉的头发,一直保存在萨迦寺的钟楼上。据说,当时西藏一个名叫涅秀·坚白多吉的佛教大师对萨迦班智达不服,派遣他的九大弟子中最有学问的伍由巴·日贝僧格找萨迦班智达辩论,经过几天的辩论,伍由巴·日贝僧格承认失败,对萨迦班智达十分信服,长期服务于萨迦班智达左右,成为萨迦班智达的一名主要弟子。所以,萨迦派四祖款·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是当时闻名全西藏的有学问的高僧,当地人尊称他为精通五明的“班智达”。

所谓“五明”,又分为大小五明:大五明指佛学、正理学、声律学、医学、工艺学;小五明指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相学。“班智达”是印度人对精通五明的佛教学者的称呼。

萨迦班智达主张君王应依照佛法治理国家。他在《萨迦格言》中说:“国王应遵照佛法护国安民,不然就是国政衰败的象征。如果太阳不能消除黑暗,那就是发生日食的象征。”同时主张君王应对臣下施仁政,反对为政暴虐;主张要选贤任能。而作为臣下,要刻苦学习,博采众长,谦虚谨慎,依靠大人物,顺应潮流,他认为这是事业成功的窍门。并且主张用灵活的方法完成对己对人都有利益的事业。所以当“白衣三祖”中的最后一个“白衣”扎巴坚赞去世后,款·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很快继任萨迦派教主。

在款·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继任萨迦派教主之时,后藏地区的地方势力的头面人物与萨迦派结成师徒关系,这对萨迦派的壮大当然很有好处,但同时也使萨迦派出现了东、西、上三部弟子。东部弟子中的夏尔巴·喜饶迥乃跟从萨迦班智达出家,在萨迦寺的东面建立夏尔拉章,有自己的法座传承,成为萨迦派的一个分支,组成“东部弟子”。当年找萨迦班智达辩论承认失败归顺的伍由巴·日贝僧格皈依萨迦班智达后,八思巴的父亲款·桑察索南坚赞委派他掌管细脱拉章,发展成“西部弟子”。第三,古格王室的成员释迦衮经常资助萨迦班智达举行法会;此外,出身于西夏王族拉维地方的领主本德也是萨迦班智达的信奉者,这些人组成了“上部弟子”。

萨迦班智达说:“我款氏三世祖鲁易旺波松瓦为弘佛护法献出了生命。经过三百余年奋斗,我白衣三祖创建并发展了萨迦教,至今已经四代。现三部弟子遍布仲曲河谷和后藏地区,在吐蕃各教中,我萨迦派已经举足轻重。如今,北方与中原战火纷飞,我吐蕃境内则是教派林立,互不统属。如何应付多变的形势,请三部弟子及诸位亲友拿出高见!”

乌思藏地区副首领贡噶桑布,约25岁,对这个问题早有思考,他说:“近20余年来,天下大变:先是蒙古的成吉思汗建国称尊,我吐蕃西南方的畏兀儿、哈剌鲁等先后背叛西辽,归附蒙古;经过6次出兵,多年大战,西夏灭亡;我国西方的大国花剌子模号称西方征服者,结果也不是蒙古的对手,其国王死于荒岛,新任算端札兰丁则逃往印度,至今下落不明;近年来,蒙古又在联宋攻金,估计金国好景不长。我吐蕃地区小邦林立,各自为政,如何应付天下巨变,的确是关乎吐蕃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

西部弟子、细脱拉章住持僧格约40多岁,他对这个问题也有相当成熟的思考,他说:“佛法无边,佛国无难!只要我等弟子一心念经向佛,精通五明,熟悉三藏,佛祖、菩萨定能保佑我等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萨迦班智达面对一40余岁的僧人问道:“本德,你身为西夏王族、上部教主,对此有何高见?”

本德起身施礼,说:“恩师即使不问,弟子也当现身说法,以供诸位师兄、师弟及诸施主参考!”

萨迦班智达说:“请讲。”

本德说:“我西夏本与吐蕃同根,民众大多信奉佛教。多年以来,作为一个小国,处于辽、宋、金国的夹缝之中,有时联此击彼,有时又联彼击此,虽然战争不断,人民倒也活得下去。自从成吉思汗出世之后,我国的处境就江河日下,几任国王既得罪了蒙古,又不能与金国、宋朝和好,经常处于两面受敌或三面受敌的局面,顾此失彼,被动挨打,最后导致了亡国灭种。如今金国南与宋朝结怨,北与蒙古为敌,不久即将重蹈西夏覆辙。金国亡后,宋国、大理能否久存,也不得而知。弟子认为,我吐蕃即使是一大国,也很难抵挡蒙古的铁骑;只靠念经向佛,焉能阻止强国的进攻。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萨迦班智达问道:“自秦汉以来,中原一统。唐朝贞观、开元,也曾盛极一时。文成、金城两位公主娘娘先后入藏,汉藏一家,天下太平。不知成吉思汗的子孙能否恢复汉唐盛业?”

乌思藏地方首领释迦桑布(40岁左右)起身施礼,说道:“在下认为,法王所言,才是真正的远见卓识。”他皱眉想了想,又说,“自从安史乱唐,中华大国四分五裂。先是五代十国,后为辽、宋、夏、金,外加蒙古、大理和我西藏小邦,此疆彼界,形同敌国;你争我夺,战乱连年。各国帝王、贵族照样称王称霸,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却是各族平民百姓。我佛主张普度众生,四海一家。中华若能再成一统,太宗之世若能再现,何尝不是万民之福呢!”

40多岁的款氏管家阿旺起身说道:“诸位所言皆为天下大事,我阿旺身为款氏管家,自然更为关心款氏前途。请问法王大人,小人今日想谈一点儿家事,不知可否?”

这时,45岁左右的萨迦班智达之弟、八思巴之父索南坚赞站起身来说:“现在大家都在谈论天下国家大事,你所说的家事,还是不谈为好!”

萨迦班智达说:“我萨迦派自古以来即采取家族传承制度,家事与宗派之事从来泾渭难分、彼此难辩。今日既然是为本法王庆祝50大寿,自然也是家事与教派之事合而为一。诸位所谈天下国家之事关乎我家族和教派的前途,而我家族之事自然也与教派之事息息相关。今日前来庆寿之人除三部弟子外,非亲即故,管家谈谈家事,又有何妨?”

阿旺说:“我想与诸位谈谈我萨迦派的传承制度。据本人所知,我萨迦派开始并不反对娶妻生子,只是规定生子后不再接触女色。后来,我萨迦三祖制定了新的教规,将款氏子弟分为僧俗两类:出家为僧者要受佛教戒律约束,要住寺修行,不能娶妻生子;未出家者则可娶妻生子,继承款氏家族的香火。作为萨迦四祖,法王您潜心修行,研究佛学理论;索南坚赞大人则被立为世俗继位人。如今索南大人已经连续娶了三房妻子,虽然也生了四位小姐,但却一直未生男孩。款氏家族及萨迦教后继无人,此事不得不虑!”

萨迦班智达说:“我款氏家族自来是老年得子,舍弟如今年富力强,子息之事似乎还不必多虑!”

阿旺说:“‘老年得子,后继乏人;幼童继位,法师传教’,的确是我萨迦派传统,但老年能否必然得子,却无人敢做肯定的回答。我认为,乘此次僧俗大会,应对此事做出决断!”

东、西部教主也起身言道:“管家阿旺言之有理,此事非同小可!”

释迦桑布说:“阿旺管家提出此事,似乎已有成竹在胸!”

萨迦班智达说:“愿闻其详!”

阿旺说:“为萨迦派和款氏家族前途考虑,我只希望萨迦班智达法王放弃三祖的规定,乘自己还未年老体衰,赶紧娶妻生子,并乘此恢复原来的规矩。只有人丁兴旺,后继有人,萨迦派和款氏家族才能振兴,我们不应自缚手足,自断前程!”

萨迦班智达说:“教派如何传承,的确是件大事。吐蕃佛教各派已经有不少派别采取了禁止娶妻生子的制度,噶玛噶举派甚至已经试行灵童转世之法。我萨迦派之所以能够名扬雪域高原,与三祖采取这一措施也有很大关系。本人多年来潜心研究佛理,着意于三藏五明,实在无意于女色,即使娶妻也很难生子。我只希望阿旺管家千方百计为舍弟物色一位品貌兼优、又善于生子的女郎,想办法使款氏家族的香火延续下去;也请诸位弟子及亲朋好友对此事予以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