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元帝师八思巴
14328100000093

第93章

在太妃斡耳朵内,忽必烈、察必王妃、子聪和尚一起向太妃告别。忽必烈道:“母亲,儿臣明天就要回金莲川了,不知母亲有何教导?”

太妃道:“我该说的话好像都说过了,可又觉得没有说完。也许是母子之间,永远也有说不完的话吧!”

察必王妃道:“我多次与王爷商量,以后您还是住到金莲川吧!”

太妃道:“我何尝不想到金莲川呢?一是我的斡耳朵在和林,多年住习惯了;二是你们的大哥当了大汗,守灶的幼弟阿里不哥也在这里,他们哪会放我走呢!手心手背都是娘身上的肉哇!”说着说着,太妃哭了,察必也哭了,忽必烈、子聪也流下了热泪。

太妃止住哭声,继续对忽必烈说:“这么多天,我翻来覆去地想,有时睡不着觉。你不是说要‘大有为于天下’吗?这么多年来,你广招天下英俊,金莲川可以说已经是人才济济,不仅有子聪、姚枢、窦默、王盘、郝经、王文统等一批文臣、谋士,还有史天泽、张柔、李璮等汉军几大万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你是我蒙古国少有的几个有作为的王爷之一,如今又是大汗的四弟,受命总领漠南汉地军民事,开府金莲川,举足轻重。但如何才能实现你的志向呢?我感到好像还缺点儿什么?究竟缺什么呢?我一时也想不清楚。”

忽必烈道:“这些年来,我与子聪书记,与王府诸臣也经常探讨这一问题。从圣祖成吉思汗到窝阔台大汗,基本上采纳的是耶律楚材的主张,以马上打天下,以儒教治天下,以佛教治其心,以道教治其身。圣祖成吉思汗之所以在西征回师路上会见了全真派道长长春真人邱处机,不就是要寻找治国之道吗?但近年来事实证明,光靠道教还不行。”

子聪道:“中华之大,宗教、学派众多。忽必烈王爷在金莲川开府建衙以来,广招名士,其中既有儒家、道家,也有释家。目前王爷似乎更相信以儒学治国,以佛教治心的道理。”

太妃道:“你们说的那些大道理我不太懂,但我却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好像是自古不变之理。圣祖成吉思汗开始信奉萨满教,得到蒙古草原人民的拥护;后来推崇道教,同时允许各种宗教存在,统一了北方,取得了西征的胜利;如今你们要南下灭宋,要统一吐蕃,佛教与喇嘛教的确不容忽视。萨迦班智达大师与八思巴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你们为什么不努力将他们争取到你们身边呢?”

忽必烈道:“原来母亲对八思巴的赏赐另有深意呀!儿臣见事太迟了。儿臣回到金莲川后,马上派人去聘请萨迦班智达大师与八思巴圣僧。母亲见多识广,一言中的,儿臣将永志不忘!”

子聪和尚说:“四王爷,我们来和林前,吐蕃白教的二世活佛赶到金莲川,说是想要见见四王爷。”

忽必烈道:“子聪书记,你对他了解么?”

子聪和尚道:“不甚了解。只知道吐蕃的白教不同于红教、花教和黑教,他们是不许娶妻的。就说花教吧,八思巴的弟弟也是受过戒的萨迦班智达法王的弟子,他就可以结婚。而且他的儿子是法王的当然继承人。白教则不同了,他们的教主叫活佛,被认为是哪一个菩萨转世的。活佛涅槃之后,过了10个月会转世再生。这个婴儿叫做灵童。经过认定他就是转世的活佛之后,一般在两三岁的时候要接到寺里,经过剪发、取法名、坐床、受沙弥戒等等阶段,到成年之后就可以亲自主持教务了。这次来的是白教的二世活佛,名叫噶玛拔希,倒是一位高僧。”

忽必烈道:“白教不也是喇嘛教吗?既然八思巴师徒还没有去金莲川,倒不妨先请白教的二世活佛到金莲川说法传教。”

太妃道:“吐蕃四教八宗,见解不同,自然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你可要注意分别真伪,辨别忠奸啊!”

忽必烈道:“儿臣记下了。”